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怎樣修清凈心?往生是要心清凈,一念相應一念生

怎樣修清凈心?往生是要心清凈,一念相應一念生

【須知莊嚴佛淨土,淨字最要緊。土云何淨,由心淨耳。既須心淨,所以莊嚴不能著相。若心取相,便不清淨矣。】

這句話說得非常非常好,我們天天在念莊嚴佛凈土,有沒有一次莊嚴過?可能念了一生,從來沒有一次相應過,這個真的很冤枉!為什麼不相應?根本沒有把這個意思搞清楚,還以為真的天天在做莊嚴佛凈土的事情,哪裡知道從來沒有做過一次。今天我們曉得了,要用清凈心,「心凈則土凈」,心裡還著相,你什麼莊嚴?嘴皮上的莊嚴,實際上與莊嚴根本不相干。這才曉得清凈心是如何的重要,清凈心是真心。

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緣之中,境是物質環境,緣是人事環境,在這裡面去修,修什麼?修清凈心。怎樣修清凈心?修不著相,不著相心就清凈,不著相才真正莊嚴佛凈土;莊嚴佛凈土幾個字不要念,真的莊嚴了。我們天天念也沒莊嚴過,人家不念就莊嚴了,我們天天念,沒法子莊嚴,與莊嚴都不相干。

【莊嚴佛土,應不取著、不斷滅。】

因為兩邊要離,空有不著,所以經文上有「則非」,有「是名」。

【則非,明其不取著相。】

也就是前面我們所說到的,行而無其所行,得而無其所得,這是不取著相。

【是名,明其非斷滅相。】

他是真的在行,真的在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真修!真干!時時刻刻沒有間斷的在做。這六大綱領,六個原則,無論在任何一樁事情,每一樁事情都具足這六個綱領。就像世尊前面所示現的,穿衣,穿衣裡面這六個綱領具足。吃飯,吃飯的時候這六個綱領也具足。所以人家穿衣是修六波羅蜜,吃飯也是修六波羅蜜。迎賓送客,家裡有客人來接待,客人走了送客,統統都是六波羅蜜。我們不能不知道,那個生活叫菩薩行,菩薩的生活。

我們在生活上,分別執著、起心動念,那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活,所以,雖然生生世世修福,依舊不能出離六道輪迴,原因在此地。今天我們把原因找到了、明白了,只要把這個原因消除,我們就出離三界,永脫輪迴。所以不住相,也不能斷滅相,不斷滅相就是做,認真去做;雖然做,心中若無其事,乾乾淨淨,一塵不染,這樣做與《金剛經》的修學宗旨就相應,也就是無住生心。為什麼不可以斷滅相?

【性必現相】

性是體,體一定起作用,起作用就現相。

【性相從來不離】

我們凡夫見不到,見不到就是因為我們迷了,我們執著了;如果不分別、不執著,那你就覺悟了,悟了你就見到真相。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不二,性相一如。《金剛經》最後講到如,「如來者,諸法如義」。一切經一開端,如是我聞,「如」就是一如的意思,萬法一如,性相一如,確實是一不是二。所以我們見不到,是因為迷,是因為執著,虧吃在這個上面。

【相從性生,仍應會歸於性。】

因為它本來就是性,我們硬要把它看作相,把它從性上拉出來,這是錯誤的。

【則非、是名兩句】

《金剛經》上這個句子用得很多。

【即開念佛法要也】

江味農居士一生四十多年的時間,用在《金剛經》上,可以說他是《金剛經》的專家,是《金剛經》的權威,但是他在行門上所取的是念佛求生凈土。這個說法是他的發明,古人沒有這個講法,他說得很有道理。

【則非,明自性清淨,本無有念。】

《金剛經》上這兩個字,是從性上講的。凡是講「則非」,都是從性上講的;凡是講「是名」,都是從相上講的。明白這個意思,看《金剛經》就能看出味道出來了。清凈性中沒有念,哪裡會有念?念叫妄念,本無妄念,本來無念。

【是名】

這從相上講。

【明妄念繁興】

繁是繁多、繁雜,興是起來。無量無邊的雜念起來了,這是妄念。

【必須執持名號以除妄念】

須菩提尊者問的,云何降伏其心,這個意思是怎樣降伏這些妄念?凈土宗的方法,實在講比《金剛經》簡單,《金剛經》講了這麼多,我們還是抓不到要領,還是沒有法子下手。凈宗,云何降伏其心?南無阿彌陀佛,就解決了。應云何住?南無阿彌陀佛,心住在阿彌陀佛上就行了。

一句阿彌陀佛,把《金剛經》就解答完了,問題都解決了,你才曉得凈宗不可思議。般若要是離開凈土,決定得不到究竟,就跟《華嚴》一樣,《華嚴》到最後,要不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華嚴》不能圓滿。所以凈宗是真正的大圓滿,真正是究竟的境界,究竟的果位。

必須,這兩個字非常肯定,一定要用執持名號,用這個方法把妄想念掉。宗門裡頭有說,禪宗裡面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禪宗用的方法是觀照,用這個方法,觀照是覺。凈宗用念佛的方法,不怕念起,念頭起來不怕,一起來馬上就提起佛號,一句阿彌陀佛把那個念頭轉過來。不管這個念頭是什麼念頭,善念也好,惡念也好,只要念頭一起,第二個念頭就換成阿彌陀佛,這叫做功夫,這個叫做念佛,真正念佛人是這個念法,要轉得快,不要叫妄念繼續發展,不可以叫妄念繼續,要讓佛號繼續,這就對了。

明白這個意思,就可以說這一部《金剛經》句句都是念佛法門。諸位從這個理上仔細去觀察,你能夠體會到,體會到古人所講的,般若跟凈土有密切關係,它密切到什麼程度,究竟是什麼密切關係,你就都明了了。

【念佛必應念至無念而念】

這跟般若就相應,完全相應,要念到無念而念。

【妄盡情空】

妄是妄念,妄念沒有了;情是情執,也沒有了。

【一心清淨】

一心清凈就是凈宗講的「一心不亂」。心清凈,佛土就清凈。諸位一定要曉得,往生是這樣往生的,如果達不到這個境界,雖念佛不能往生,這個不可以不曉得,特別是念佛求生凈土的。

幾時你念到心清凈,往生就得到了;有人念一輩子佛,心不清凈,所以他不能往生。有人在臨終的時候,一念十念心清凈,他就往生了。有些人聽到這個說法,心裡很不平,太不公平,那個人念了幾十年不能往生,他才念幾句怎麼就往生?很不服氣。他不曉得這個道理,往生是要心清凈,一念相應一念生,一念佛號心是真的清凈,那一念就生,念念清凈就念念生。我們往生那個關鍵的時刻,就是臨終最後那一口氣,那一口氣,那一句阿彌陀佛,心果然清凈,沒有牽掛、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決定往生。

更多重要開示請觀看全集: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第二十五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同願往西方 的精彩文章:

我們凡夫起心動念,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每一個人都知道?
消業障怎麼消?

TAG:同願往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