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術」真是為藝術貼金的嗎?當代書法到底應該尚什麼?

「學術」真是為藝術貼金的嗎?當代書法到底應該尚什麼?

【觀點】

「學術」真是為藝術貼金的嗎?

□杜洪毅

當今藝術界對「學術性」的痴迷已到幾近癲狂的地步,從官方系統到民營機構再到底層藝術家,無不爭搶「學術」之名,唯恐落於人後。

隨便一個展覽,作品質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請到個有點名望的學術主持。不少藝術家,也不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做理論的實力,勉強弄幾篇所謂「學術」文章來,要不儘是生澀術語堆砌,要不就東抄西湊。這類大作讀起來貌似高深不可測,細看卻是空洞無一物。過去經常見某華人藝術家在網上發表理論大作,可令人驚訝的是後來其博客就不更新了,是專心致力於創作不搞「學術」了嗎?算我孤陋寡聞,偶爾讀到一位作者揭露其抄襲的文章,才發現原來這位藝術家兼大理論家寫的「學術」文章,都是東扒一點西扒一點拼湊出來的,有如軟文界流行的「偽原創」。也難怪我說讀此人的文章怎麼那麼痛苦,表面上看似乎夠專業、很有「學術」味,但其實是滿篇廢話。

真不明白,當今藝術界為何如此地痴情於「學術」,作品值不值錢完全得靠其「學術性」說了算。自古以來,搞創作都是拿作品說話,沒有人刻意去強調什麼「學術」。古代也有不少藝術家出於興趣、感想、探索技藝而著書立說,卻從沒有人刻意套上個「學術」枷鎖。歷史上也有不少理論家,從自身文化情感出發,做一些美學理論梳理工作,但沒有誰會強調自己在搞學術。試想想,達芬奇在記錄繪畫觀點時,是為了標榜自己的學術地位么?

最近幾個世紀,人類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自然科學領域,由於知識體系已積累到相當複雜的程度,需要以非常專業的論文與同行交流。這些文獻本身不是面對普通大眾的,故其晦澀不易被接受。可藝術本是面向大眾的人文科學,並不需要用讓普通人看不懂的術語去武裝。與一切人文科學理論一樣,其本質是服務於全人類,讓普通人能夠理解接受才對。就拿人文科學的基礎學科哲學來說,其本質任務是解決人生社會諸多現實問題,假如你的哲學理論變成了誰都看不懂的為哲學而哲學,那要其還有何用?同理,藝術理論也一樣,其本質任務是啟發、推動藝術與文化的發展進步,不是為學術而學術,更不是為製造貌似高深的術語,來當作推銷作品的廣告詞。

況且,現在藝術圈內流行的「學術」語言,並非只為與極少數內部人員交流,而是拿來向公眾展示的。那麼,這種「學術」,就只剩用讓人看不懂的理由來虛張聲勢了。如此,越是莫名其妙,越有「學術」性,當然其「藝術品位」也就越高了。

這就出現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藝術追求的難道不是美學精神創造,智慧與文明高峰的攀登嗎?如今卻追求貼金的「學術」,這不成了街頭叫賣的狗皮膏藥么?

當代書法到底應該尚什麼?

□王賓

清代書家梁巘在《評書帖》中說「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態」,此語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歷代書法藝術的風格特徵,言簡意賅,備受後世推崇。

近日,筆者在《中國書法》2018年第一期讀到了一篇名為《當代書法「尚技」芻議》的文章,該文以歷代書法的審美趨勢為根源,大膽地提出今「尚技」的觀點,並闡明了當代書法尚技的必然趨勢。這一結論的出現必將在書壇掀起一波巨浪。

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當代書法家既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深度認識,也缺乏當代文人所應具備的必要文化修養,根本無法成為這個時代的文化象徵。許多書法家封閉在狹小的書法圈內自娛自樂,他們的創作視野因此也就越來越小了。隨著現代文化的發展、美學思想的提升以及藝術觀念的變化,人們的審美取向漸趨多元化,現代書法展廳的興起,也使得書家的創作逐漸偏向於書法的形式變化和筆墨技巧。在形式方面,為了達到較好的展出效果,吸引觀眾或評委的眼球,許多書家在色彩搭配和紙張做舊上可謂煞費苦心;在結字方面,字形處理過分誇張,更是不堪入目。凡此種種,談何代表一個時代書家的精神面貌?這種製造出來的作品使得作為一位合格書法藝術創作者的真實情感蕩然無存,進而導致書法藝術的內涵匱乏、格調低下,完全忽視了書法的本質,可謂本末倒置。

筆墨當隨時代。依據藝術社會學理論,任何時期的藝術風格都與這個時代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密不可分。那麼,如果用一個詞語來概括現當代書法創作的整體風貌,誠如《當代書法「尚技」芻議》中所言,「尚技」一詞大概最為恰當,因為這是一個事實。

技法是藝術的基礎,它是最低層次的,但也是無法逾越的一道門檻。與傳統的書法相比,當代書法的訓練更加側重於技術層面,當然這也是時代文化背景的映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人類發展的各個領域,隨著印刷技術的進步和考古技術的成熟,人們能見到的書法資料是古人無法奢望與匹敵的,各種圖片文字都可以通過軟體處理放大許多倍,更便於習書者研究學習,因此,前人避而不談的筆法今人卻津津樂道。論文化學養,今人無法與古人比肩,若談及對書法技術層面的分析,那今人或勝一籌。然而對任何事物的追求如果達到極致,就會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現代書法技法的發展已然相當成熟,但由於書家對其過分追求,導致書法技法步入機械化的程式,具體體現為對用筆、結構以及章法的規整化與程式化,也反映了當代書家避難就易、急於求成的創作心態,這正是當前書法家所存在的沉痾宿疾。另一方面,我們既享受技術進步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其約束,這種束縛在精神意識層面表現為理性對人的感性的束縛。技術的過分理性限制了藝術創作者感性的思維,從而削弱了書法家風格的差異,使得本來多樣化的取法呈現程式化的風貌。書家對技法過分重視,卻忽略了對書法藝術本質的探索。而技術理性在藝術中的滋生蔓延,其後果就是藝術個性的消亡與藝術標準的僵化。

社會在飛速發展,即便是「書法熱潮」的產生也不過短短几十年而已,但有一個問題還是值得關注,那就是當代書法整體「尚技」現象。尚技沒錯,但只尚技則不僅有錯,還是大錯。

「我與《書法報·書畫天地》」徵文

10年的堅守與砥礪,3650個日日夜夜風雨兼程,只為一個夢想:今生今世與您長相伴……

我和《書法報·書畫天地》

□美國·印第安納州 馮雅芳

我是哈工大的工科畢業生,與《書法報·書畫天地》的緣分還得從六年前開始學書法和五年前參加書法報社籌辦舉行的一次書畫競賽說起。

我的先生2011年由美國公司派到江蘇省常州市創建分公司。2012年秋,兒子上了大學後,我就來到這座美麗的江南文化名城陪伴我的先生。到了常州後因為工作許可問題,我一直沒有工作可做。這使我的生活節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心裡一時難以承受。後來,在我們小區鄰居的建議下我報名參加了武進區的老年大學。

我是個愛讀書的人,見到課程表上如此多的選擇,真是滿心歡喜。我一下子選了六門功課,而其中的楷書對我來說算是一門最難但也是最親切的課程了。說它難,是因為我沒有任何書法基礎,說它親切,那是因為我先生也愛好書法。

老年大學的書法老師把我帶進了書法的大門,從那天起我對書法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堂上老師示範的內容,回家後我反反覆復地專心練習,常常是幾個小時過去卻渾然不知。不久,我的書法有了明顯的進步。我先生對我學習書法的進步感到異常驚訝,他對我的點評和鼓勵給了我很大的動力。

轉眼到了2013年暑期,武進老年大學的老師通知我們:《書法報·書畫天地》承辦的第六屆中國重陽書畫展現場創評大賽將在常州舉行,並鼓勵學員們投稿參賽。於是,我寄出了我的第一幅書法參賽作品——楷書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不久,在學校下發的入選通知書里竟有我的名字。

這次現場創評比賽中,我的楷書以穩重、典雅、平和得了高分獲得了金獎。《書法報·書畫天地》主編在得知我只有一年的學書經歷時感到很驚訝。我的那幅作品隨後被刊登在《書法報·書畫天地》獲獎作品專版上,並獲得唯一被專家點評的殊榮。

自那次獲獎以後,我學習書法的信心和幹勁倍增,每天練習的時間竟達到五個小時以上。從那時起,我開始訂閱《書法報·書畫天地》,並關註上面發表的佳作,尤其喜歡裡面專家點評的欄目,它成了我的良師益友。

2015年,我隨先生返回美國。臨行前,我收集了《書法報·書畫天地》近兩年出版的報紙及有關書法、水墨畫的書籍資料,併購足了能讓我練習書畫好幾年的文房用品。

在美國,我積極地參加當地舉辦的中國節活動,並舉辦個人書畫展,還激起了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對書法的喜愛。我回國學習書法的經歷也被當地城市的英文報紙在首頁整版報道。

通過參加《書法報·書畫天地》舉辦的活動,我結識了很多書法前輩和新朋友,有些至今還保持著聯繫。

回顧五年半的學書歷程,我非常感謝《書法報·書畫天地》當年給我這個書法新兵的肯定。我與《書法報·書畫天地》結下的緣,使我深深地愛上了書畫藝術。無論居住在哪裡,能將自己的愛好變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樂事去做,的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願《書法報·書畫天地》實現越來越多書法愛好者的書畫夢!

編輯部日誌

(3月3日-3月9日)

周六

□記者易莉參加珠海春韻——張旭光草書藝術展開幕式。

周三

□北京畫家田智宇來訪,與執行主編蘭干武商談相關合作事宜。

(易莉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書畫天地 的精彩文章:

【當代名家】——杜清波
(一)——丁申陽、王寶貴、毛峰、包俊宜(2017年第47期

TAG:書法報·書畫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