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現代社會如何看待「民為眾」

在現代社會如何看待「民為眾」

在現代社會如何看待「民為重」

孟子曰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諸侯危社稷,則變置。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然而旱乾水溢,則變置社稷。」

孟子的意思是百姓最為重要,國家其次,國君為輕。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應允的做國君,得到國君應允的做大夫。國君危害到土神穀神——國家,就改立國君。祭品豐盛,祭品潔凈,祭掃按時舉行,但仍然遭受旱災水災,那就改立土神穀神。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民貴君輕」成為後世廣泛流傳的名言,一直為人們所引用。

人作為一種高級群居動物,其生活方式與其他群居動物有很多共同的特徵。所謂群居動物是指以群體為生活方式,在生活中無論進食、睡覺、遷移等行為都以集體為單位,彼此間相互關照,相互協助的動物。就像大部分種類的螞蟻一樣,蟻后負責產卵,雌蟻交尾後脫翅成為蟻后,雄蟻主要職能是與蟻后交配,工蟻是沒有生殖能力的雌蟻,數量最多,主要職責是建造和擴大巢穴、採集實物、飼餵幼蟲及蟻后等,兵蟻是一種特殊的工蟻,負責保衛群體或攻擊其它侵略者。

在遠古時代,人類社會尤其是母系氏族社會也大致是這樣的分類。青壯年男子負責狩獵、捕魚、抵禦野獸入侵等,婦女擔任採集食物、燒烤食品縫製衣服,養育老幼等繁重任務,老人和小孩從事輔助性的勞動等。婦女的生產量遠高於男人,基本上是婦女養活全族。社會主要矛盾是人與自然的矛盾。

後來,由於農業和手工業的大力發展,男子由於身體健壯,在生產中的作用越來越大,社會中心發生偏移,母系氏族社會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在父系氏族社會,人與自然的矛盾已經大大弱化了,但是部落與部落之間矛盾越來越劇烈。為了獲取更多的生產資料,部落之間通過不停的鬥爭來擴大自己的地盤。部落首領成為決定部落興衰的重要人物。在父系社會的後期,部落之間進來多年的爭鬥,強勢的部落獲得更多的人口和資源;弱勢的一方,首領被消滅,部落的成員成為強勢方的附庸或奴隸。氏族社會逐步瓦解,奴隸社會開始誕生。

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社會產品除了維持人們日常必需之外,開始有了剩餘。這為一部分人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專門從事社會管理和科學文化藝術提供了可能。但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限制,必需有一部分人來從事生產活動來滿足全人類的生活必需品。這就誕生了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剝削階級可以不用參與繁重的體力勞動就可以獲得被剝削階級生產的生活資料。這就產生了一種不可調和的矛盾,剝削階級長期的錦衣玉食,聲色犬馬引起被剝削階級中精英的不滿。這些精英們開始組織底層力量進行反抗,奪取剝削階級的權利,成立新政權。閱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可以發現,新政權成立不久,由於人口的減少,可以進行一段安定繁榮的生產。但隨著人口的增多,人與資源的矛盾突出,就會產生兩種方式進行調和,一是內部鬥爭更替,二十向外擴張。人與自然的矛盾過渡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幾千年人類社會,始終少不了這種血雨腥風的矛盾。筆者認為其根源在於人之本性在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古代社會中,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現在統治階級的意志里。由於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導致資源總是分布不均的。剝削階級佔據了大量的生活資料進行享受,被剝削階級經過反抗取得勝利後仍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從而形成新的剝削階級。周期性的王朝更替成為歷史不變的規律。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可以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高層需求的產生是以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為前提的。比如最通俗的吃喝拉撒,就是最低級的需求,人在最餓最渴的時候,很難去想別人的。如果只是某一次還可以承受,但是如果經常性吃不飽喝不好,就會很難讓這個人有更高的追求。安全需求,顧名思義,自然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受到侵害。在早期人類社會中,人類個體的安全感很低的。經常遇到野獸和自然災害的襲擊。所以,人類通過聚居來抵禦外界的傷害,提升個體的安全感。個人認為,這兩個需求是人的動物性需求,也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生存需求滿足後,人們開始尋求歸屬感,需要他人的認可,這就產生了社會需求和尊重需求。簡單舉例來講,我們現在的街坊鄰里相處,都有基本的社交需求。倘若某個人獨處的話,很難待一段時間。當然某些特例除外,我說的是大多數。歸屬感滿足之後,就是最高級階段,自我超越。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偉人被載入史冊,讓後人銘記。自我超越階段,人們的價值觀會放大,會尋求解決大多數人辦不到的問題。比如我們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運動員、音樂家等等。我們拿人類歷史某一刻的截面數據來說,各層次的人口分布基本呈金字塔形狀分布。由於科學技術發展緩慢,時代的局限,需求越低級人口約密集。也就是說,大多數人一直在為生存奔波著。

自工業革命以來,科技進步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近三百年人類社會的產出超過了歷史的總和。機器大規模的應用解放了大量的生產力,同樣的星球,現在供養的人口是古代的十幾倍。但是,現有人口雖然相對古代生活好了很多,但是資源還是同樣集中在了少數人手中,不同的是,古代資源的集中主要來源於先天遺傳,而現在的資源集中慢慢的向智力爭奪發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更高層次的追求,但前提是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在古代,如果沒有農民耕種,獵虎狩獵,吃什麼,穿什麼?在科技大發展的今天,人類有了新的奴隸——機器。機器體人類完成大量耗時耗力的工作,個人的人格得到更大的保障。所以現在人們對更高層次追求比過去更甚。

但是在現在機器還不能完全取代人類,讓全部人口都脫離那些繁重勞動的時候,更應該考慮那些低端工作人口的需求。民者,國之根本也。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對生活的追求越來越來高,在國家治理層面,更應該去考慮底層民眾的根本訴求。共產主義描繪的大同社會現在為什麼不能實現呢,就在於現在人類活動中不可避免的低端勞動存在著,這是科技局限帶來的弊端。但是隨著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領域的研究和探索,用機器來取代低端勞動,去做更多藝術性、創造性的工作,我想那距離理想的大同社會就更進一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沒有邊界 的精彩文章:

TAG:未來沒有邊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