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屌絲逆襲的心理學大師——沙利文

屌絲逆襲的心理學大師——沙利文

文都比鄰專業課

微博關註:@文都比鄰

人物周刊

每周五推送

生平丨貢獻丨擴展

正文共:3045字

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

本篇幅較長,建議收藏閱讀

——————————————

我們從不能與複雜的人際關係相隔絕,人們生活在這種複雜的人際關係中,並成為他自己。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

-第02期-

屌絲逆襲的心理學大師——沙利文

人物介紹

哈里·斯塔克·沙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他並不像其他心理學大師那樣彷彿擁有開掛(皮亞傑、鐵欽納等)的人生,恰恰相反的是,沙利文更像是一個屌絲中的屌絲。

他少年孤僻,青年苦逼,中年「油膩」(一生未婚)。然而就是在這樣出身天資低配置的情況下,沙利文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成功晉陞為一名心理學大師。

今天,人物周刊來帶大家探究一下沙利文神奇的一生。

PS:說人家「油膩」感覺有點過分,

其實人家也挺耐看的、挺帥的

生平事略(時間線)

1892年2月21日

出生於美國紐約州的諾威奇。幼年因兩個哥哥夭折,沙利文成為家中唯一孩子,童年孤獨寂寞。

青春期時,沙利文遇上一位比他年長5歲以上的男友(許燕老師的書上就是這麼寫的,「男友」,不是「男性友人」;小編特地確認一下,詳見許燕《人格心理學》p203),兩人交情頗好,這對後來沙利文特彆強調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影響很大。

1909年

進入康奈爾大學學習一年。沙利文算不上天資優異,他進入大學第一年就因為成績不及格以及嚴重的個人健康問題(似乎有精神分裂傾向)而退學。

1911年

進入芝加哥內科與外科學院,沙利文稱其為「文憑製造所」,他的成績依然不夠穩定,但還是在1917年獲得碩士學位。不久這所大學也關閉了。

1918-1922年

在陸軍醫療隊任軍醫,在此期間他開始了對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並因為成功治癒了精神病人而名聲大噪。從此,沙利文開始了他的逆襲之路。

1922年

進入首都華盛頓的生伊麗莎白醫院擔任當時美國著名精神醫學家懷特的助理。1933年成為懷特基金會主席,直到1943年。

1925-1929年間

他在Sheppard Pratt醫院開設了一間精神分裂症實驗性醫療病房。

1927年

非正式的收養了他的一個病人,並一同度過了以後的歲月,沙利文一生未婚。

1931年

前往紐約接受進一步精神分析訓練,並在1936年協助成立了華盛頓精神醫學院,並擔任院長。1938年,他創辦了《精神醫學》雜誌,用以推廣自己的人際理論。

40年代初

沙利文由於倡導人際關係學說,他先後被正統的精神分析學界以及霍尼的精神分析研究所除名。面對不公平的待遇,沙利文並沒有消沉,最終成為了人格理論界的領軍人物之一。

1947年

出版唯一一部著作《現代精神醫學的蓋倫》。

1949年

腦出血,逝於法國巴黎。

主要理論貢獻(知識點補充)

主要理論:

沙利文在其人際理論中曾先後提出過四個關鍵要領,認為把握這些概念是了解他的理論的先決條件。這四個關鍵概念是:

(1)人類本質的社會性。這種社會性表現為人際關係,因此可以用人際術語界定精神病、人格、診斷和治療等概念。

(2)焦慮。它在人格形成和人格障礙中起決定性作用。

(3)操作。在人際領域中,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實際上是一種操作。人際操作如何,既可導致人格障礙和精神病,也可治癒人格障礙和精神病。

(4)發展序列。這種發展序列表現在人格上,指人格發展的階段性。

人格定義:

沙利文以人際關係為核心,認為人格是人際關係的相對持久的漠視,這些人際關係彼此聯繫重複的出現,成為一個人的生活特性。

人是人際的存在(人種假設):

人在本質上是離不開人際情境的,人只有在人際情境中才能生存,才能發展。

沙利文借用了生物學的三個原理說明了這一點。

1.共同生存原理:人不同於植物和動物,人的生存所必須的環境包括文化環境,人與文化的關係實際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人的生存離不開人際關係。

2.組織結構原理:指人的身體結構適合於同環境進行能量交換,共同生存。

3.機能活動原理:生命體在環境中的複雜反應。

根據這三個原則,沙利文認為,不應該像弗洛伊德那樣孤立地研究人的心靈,而應該研究個體與必須的生存環境的關係,研究人際關係。

沙利文所說的人際關係既是個人與真實的他人的關係,也是指個體與幻想的心象的關係,沙利文以為,應該從人際關係著手去探究焦慮的精神病根源。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焦慮傳遞說:

兒童焦慮的最初來源是「撫養著表現出焦慮時,就會引起嬰兒的焦慮」。如果撫養著對我們充滿愛心和關懷,我們就會感到愉快;反之,如果撫養著對我們漠不關心或嚴厲譴責,我們就會感到焦慮。

撫養者與嬰兒之間存在著「移情聯結」。

移情就是在特定的環境下,我們對他人情感的感知。比如當孩子做錯事時,母親就會責備他,孩子能從母親的責備、表情及行為反應中,理解母親此時此刻對他的態度,這樣,他就喪失了人際安全感,產生焦慮。

沒有移情能力的人,不會產生焦慮。

焦慮使人寢食難安、使人難於同他人交流情感。

精神病人的人際關係觀:

1.精神分裂症主要是由於患者童年時期因人際關係失調而產生了嚴重的焦慮,從而導致經驗組織的分裂;

2.早期生活的焦慮是由焦慮的母親所誘發的,這種焦慮可以稱作「不良連接狀態」,是人類狀況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3.人生來就有追求滿足和安全的需要,並在人際關係中逐漸形成了穩定的人格模式。

精神病理學和心理治療:

1.精神疾病是由於人格障礙,而人格障礙則是人際關係困境造成的。

2.心理治療與其說是對病人的治療,不如說是對病人的教育。

3.組成一個「平民交談團體」,通過共同努力去建立較好的人際關係,成為「社會心理治療」。

學科貢獻

沙利文受當代哲學思潮的影響,企圖將精神病與其他學科如自然哲學、人類學、生物學、語言學和行為學等結合起來,他以其獨特方法,並以人際關係心理過程為主要參數,構成其新的精神分析理論體系。

他有兩大貢獻:

①認為精神分裂症主要由於患者的童年人際關係的失調,產生了嚴重的焦慮,從而導致經驗組織的分裂;

②提出了自我系統概念,主張人生來就有追求滿足和安全的需要,在人際關係中逐漸形成了穩定的人格模式。

在他的理論中,包括了機能主義、新行為主義和格式塔心理學中的一些概念,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折衷主義思想的典型傾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沙利文的關於人格形成的學說,其人格理論又稱作人際理論。

他將精神醫學界定為研究人際關係的科學,特別重視人際間的相互作用對人格的影響,因此其理論被稱為精神醫學的人際理論;這集中表現在《精神病學的人際理論》一書中。

這部著作的中心內容是把精神病學概述為人際關係的科學,強調人的社會性本質,認為人格、精神病、診斷和治療等都可以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和處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都比鄰專業課 的精彩文章:

TAG:文都比鄰專業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