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皇帝,嚇得躲到了床底,出來後吟詩一首,從此與仕途無緣
在古代,知識分子享有比較高的地位,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特別是隋唐開始科舉考試的形式選拔官吏後,讀書與仕途似乎形成了更為緊密的聯繫。大唐與當時的阿拉伯帝國堪稱當時世界的兩個頂級強國,盛唐時的中國堪稱世界第一強國。唐朝的這種強大不僅體現在經濟、科技、軍事、國土等方面,盛唐時不僅控制中亞沙漠地帶,公元661年唐朝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設波斯都督府,也體現在了文化方面。唐朝的詩人眾多,唐朝有名有姓的詩人有2000多個,這其中還有207位女詩人,真是巾幗不讓鬚眉,唐代的詩歌可以說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巔峰,所以後世才有「唐詩宋詞」之說吧。
唐代疆域
今天故事的主角就是位唐朝詩人,孟浩然(689年—740年),在詩歌這個大圈子中,孟浩然屬於山水田園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與唐朝另一個著名詩人王維都是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雖然不如唐代著名的「詩仙」李白的知名度高,但是這首詩你差不多肯定能知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這首詩把春天的那種勃勃生機描寫的淋漓盡致,這首詩的作者正是孟浩然先生。「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關係非常鐵,兩人合稱「李杜」,其實孟浩然與李白也屬於莫逆之交的關係,李白對其相當欣賞,畢竟都屬於詩圈人士,後來孟浩然與王維也成了好朋友。
孟浩然
孟浩然是唐代襄州襄陽(現湖北襄陽)人,他出生於襄陽城中一個薄有恆產的書香之家,孟浩然的性格屬於有點放蕩不羈,還有點小任性,但是為人義氣,屬於雪中送炭的那種人,所以交友甚廣。在寫詩之餘,受當時讀書人的影響,孟浩然對仕途也有了一定的想法。從公元713年到723年,他在長江流域一帶遊歷,廣交朋友,其中不乏勛戚顯貴,似乎想謀得一官半職。公元727年,38歲的孟浩然第一次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卻科舉不中。索性就留在了長安,與王維成為好朋友,還曾在太學獻詩以求賞識,在場的公卿無不為之折服。
李白與杜甫
據《新唐書》的記載,有一天王維邀請孟浩然到府上做客,這時大唐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突然造訪王維的府邸,孟浩然聽說後嚇的鑽進了床底,其實要換做臉皮厚的,這等機會求之不得又怎會跑到床底。王維不敢隱瞞,玄宗李隆基聽說後也是哭笑不得,說朕聽過他的詩,出來見見吧,灰頭土臉的孟浩然就這樣出來了。玄宗讓其說說他的詩,孟浩然居然念起了《歲暮歸南山》,裡頭有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這句話引得唐玄宗大怒,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你不曾考試入取過,朕又何來棄置人才?
唐代生活
這個故事大抵應該是後世對唐玄宗不滿者的杜撰,以諷刺唐玄宗對人才的不夠重視,你看孟浩然多牛的人才,又單純,只因說錯了一句話,你唐玄宗就不用人家,小肚雞腸了吧。孟浩然離開長安的原因恐怕是參加科舉時年齡偏大,在科舉考試中的競爭力已經不強,況且當時的科舉考試入取比例很低。這一點王維就比孟浩然有優勢,王維比孟浩然小12歲,15歲時便去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公元731年狀元及第,歷任右拾遺、監察御史、尚書右丞等職。
王維
就這樣,在公元729年,孟浩然黯然地離開了長安。公元732年,喜歡提拔後進的唐朝政治人物韓朝宗擔任襄州刺史兼山南東道採訪使,想要將孟浩然推薦給朝廷,所以就約他見面,但是孟浩然在約定的那個時間正好跟朋友飲酒聊天,於是就沒有赴約。韓朝宗很生氣的走了,孟浩然事後也沒有後悔。公元737年,丞相張九齡被貶任荊州大都督府長史,聘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但是不久後,孟浩然依然回到故居,又過起了遊歷生活。公元740年,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遭貶官途過襄陽,訪孟浩然,兩人相見甚歡,當時孟浩然背上長了毒瘡,行將痊癒,忌食海鮮和飲酒,但是放蕩不羈又有點小任性的孟浩然哪管這個,同年因食海鮮和飲酒導致毒瘡發作身亡。
唐玄宗
其實在唐代,詩人做官的或者叫亦官亦詩人的也不少,比如做到宰相的張九齡,如白居易晚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韓愈曾為吏部侍郎。王維、劉禹錫、柳宗元、杜牧也曾擔任過官職。然而孟浩然的性格卻是閑雲野鶴甚至有點小任性,他的性格其實也不適合在仕途發展。360行,行行出狀元,其實孟浩然大可不必糾結於世俗功名和閑雲野鶴的瀟洒之間。做哪一行不重要,在合適的位置上就是人才,發揮自己的優勢和優點就是成功。
※漢語的一種方言是該國的法定語言,地處南美,卻與「歐盟」接壤
※古印度的戰鬥力很脆弱?唐朝此人用外籍軍團擊敗印度一個王國
TAG:十三叔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