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董仙兒」學喝茶
大誠小店
帶你發現城市角落誠意之美
立
春
2018年,立春,上喜茶舍,春寒料峭,卻暖意襲人。
一堂覆蓋六大茶類,國內名茶產區的名茶品鑒課正在進行中,靜謐幽室,齒頰留芳。
這個活動打破了以往我先文字介紹店家再做活動的慣例,原因很簡單,這家素材取材太過艱難,茶舍主人自帶仙氣加霸氣,學識淵博,第一次見,聽她滔滔不絕講了三小時仍意猶未盡,茶氣有了,人卻仍高深莫測,我不得已用這種做活動的小伎倆懷揣私心騙取了一個下午的暖」茶「時光,是為聽茶,更為看人。
果然,茶舍主人正襟危坐,擎壺煮茶間侃侃而談四小時,有傳說,有故事,有親歷,從猴坑猴魁,2008年的全生曬牡丹王,又及霍山黃芽,鳳凰單叢,終以老樹正山小種、新會天馬小青柑結尾,在座茶客皆能品其味、聽其事,傳其神,茶韻繞樑三日不歇,過足了癮。
董
仙
其
人
茶舍主人姓董名培,有老茶客稱其「董仙」,北方人更要在後面加個兒化韻,稱「董仙兒」更為親切。
董仙兒是妥妥的處女座一枚,愛茶惜茶,有感於市面上以次充好的茶太多,魚目混珠,入不了她的眼,索性自己辟下一處院落,自己找茶喝茶,幾年下來追隨者眾。她尋得某類茶回來,往往會舉辦一場專場品鑒會,請茶友們來公平公正地對比沖泡品鑒,被她的追隨者們奉為「茶仙」。
董仙兒通讀茶書,從唐代陸羽的《茶經》,到明代張源的《茶錄》,亦或是各種茶的典故,她都信手拈來,六大茶類的核心產區、茶樹種類、土質成色、制茶方法,都印刻在她心裡,因此,她有一套如何找到好茶的科學方法,任何次茶都休想在她跟前矇混過關。
我笑稱她是做茶的「理科生」,工整嚴謹,有條不紊,又無比挑剔,眼光毒辣。
尋
山
訪
茶
聽董仙兒講茶,會情不自禁地注意到她的手。面龐精緻的她,卻有一雙相對「粗糙」的手,沒有五彩甲油指尖翻飛,更加談不上纖細,但卻遒勁有力,我猜這得「歸功於」她長期出入茶山的傳奇經歷。
我心裡總有一個清明前後去茶山採茶的夢。
青山,碧水,清露,茶尖,紅頭巾,繡花鞋,嫵媚著江南的茶山春色。綠盈盈的晨露里,玉指舞動,採擷著點點新綠,收割著大山的夢境;玉口傾情,哼鳴著採茶戀歌,嬉戲著早春的情趣。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路。
夢境般的想像畫面被董仙兒的講述無情地打斷。要找到好茶,首先,要找到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土壤,被大品牌茶商包下的山頭往往已經進入機器化流水線制茶模式,批量生產,談不上真正的好茶,能產出真正好茶的土地往往深藏在大山角落,車開不進去,甚至摩托車都會翻車,風餐露宿,山林中迷路更是常見。
以下是董仙兒深入雲南茶區尋訪獨家拼配古樹春茶「九野天」普洱生茶原料的一段經歷。
「
深入易武茶區大半個月均無收穫,有時遇到滿意的茶樣趕往產區,卻發現茶區生態正被破壞,因路途遙遠無法下山只能住在茶農的四面透風雨土房裡哀嘆。有些寨子的茶區非常偏遠,只能搭乘茶農摩托車騎行土路前往茶區,茶農無經驗長下坡將摩托車放空擋,剎不住車之時及時跳車才免於衝出懸崖,這樣艱辛尋訪到達茶區卻發現茶樹被亂采亂制。幾近失望之餘,轉往勐海茶區,突然遇到一款令人震撼的樣品茶,品鑒後判斷為原始森林中未被採制過的千年古茶樹原料。自此重燃希望,進而深入勐海茶區布朗山脈探訪千年古寨,終於尋得尚可滿意的兩款原料,精心配比後製得【九野天】。
」
雖也有泛舟溪上,曲徑通幽的愜意,但更多時候是日晒雨淋的車馬勞頓,是蚊蟲叮咬的非人艱辛,勘探地形、土質、監測種植和制茶程序,與當地制茶人磋商研究最好的制茶方法,一遍遍反覆嘗試,這才能得到她自己想要的茶,專饗給追隨她的茶客們。
董仙兒的足跡遍及國內所有知名茶山,每年訪茶路線有雲南普洱茶區、江南綠茶產區、福鼎白茶產區、福建武夷山茶區專訪三坑兩澗的大紅袍、牛欄坑的肉桂、外界罕見的小品種茶,小種紅茶發源地的各種紅茶……再到獨家定製的霍山黃芽、猴坑的猴魁,烏崬單叢的稀缺老樹茶、自己私藏的安徽陳年黑茶裝進天馬小青柑內的獨家茶……這份時間、金錢、精力的消耗沒有熱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她想做的就是還沒有人去做的事情,像法國葡萄酒分級體制標準一樣,建立六大茶類的評鑒品飲標準,讓茶客們喝到各類茶品中真正對的茶!說著容易,做起來難,且看董仙兒的選茶標準:生態環境良好、茶樹種是原生種、樹齡達標、沒有濫用化肥農藥等毒性藥品的茶園管理標準、傳統工藝製作、口感純正。在原產地茶區要達到這些選茶標準的茶品也是少之又少的,「貨真價實」這四個字被董仙兒真正執行至今。
曾在一次訪茶途中接受中央二台的採訪,董仙兒對這片茶山的了解和對制茶的獨到精深的見解令記者讚嘆不已。
說
茶
斗
茶
聽董仙兒講茶,絕對不必擔心聽到的是茶書上枯燥無味的科普知識,她博古通今,善用故事和隱喻,深入淺出間饒有趣味地把採茶經歷、制茶標準、品茶方法講述出來,條清縷析,絕無廢話,更有許多獨創性的說法,讓人印象深刻。
比如,她把精選出的四款綠茶分別稱為「四大美人」。
「
碧螺春—蘇州太湖洞庭山之東山,三面環水,一面環山,水氣地氣俱佳,梨、桃、李、栗、花果間種,漫射光照,精選頭春頭采細嫩芽尖,炒製成茶,銀裝素裹,碧螺捲曲,75度水溫上投法沖泡,茶葉於杯底徐徐綻放,花果香氣細膩清雅,宛如沉魚之美!
黃山毛峰—黃山南麓山巒起伏,雲霧繚繞,百溪彙集處為毛峰核心產區富溪,再精選人跡罕至高海拔區新田村頭采嫩芽手工炒制,外形微卷,狀似雀舌,綠中泛黃,銀毫顯露,90度水溫沖泡後霧氣結頂,玉蘭花香馥郁,清甜醇和,茶葉於杯頂輕盈落下,尤若落雁之美!
六安瓜片—安徽大別山區群山環抱,其中齊山明清至今為貢茶產區,山上怪石嶙峋,符合「上者生爛石」之標準,穀雨開採,為名優綠茶中唯一不採芽只採開面鮮葉的片茶,用芒花帚,鐵鍋炒制,拉老火時人工抬烘籠在碳盆上焙茶几秒後再抬下翻茶,換另一組人輪流焙茶翻茶,節奏緊扣,配合默契,如跳舞般交替250次以上,直至茶葉起霜油潤滑落,清香撲鼻,蔚為一絕。90度水溫沖泡後,香清味醇,回味幽深,瓜片通常夜晚炒制,香氣幽遠為閉月之美!
太平猴魁—黃山太平湖畔猴坑高山,僅居住23戶村民,猴坑猴魁產量珍貴,品種為肥壯罕見的柿大葉種,穀雨開採,兩葉一芽,柴火小鍋炒制,人工逐條整理,再壓平進入碳火烘箱,輪翻烘焙,精工細作而成,90度水溫沖泡後蘭香四溢,滋味醇和馥郁,回味悠長,猴韻天成,其空谷幽蘭之氣息,獨具羞花之美!
」
更有許多關於茶的活色生香的故事穿插其間。
關於碧螺春。
傳說講碧螺春茶是一位洞庭山的姑娘發現的,姑娘發現了這茶後就採摘下來揣入懷中,且香氣四溢,姑娘一路走一路飄香。她將這種茶泡好招待鄉親,大家讚不絕口,問這是何種茶葉,姑娘順口回答:「嚇煞人香」。「嚇煞人」為吳中方言,即「嚇死人」之意,可見這茶葉該有多香! 然而這「嚇煞人香」又怎麼變成了碧螺春呢?據說這與清代那位頗有建樹的康熙皇帝有關。清人陳康祺《郎潛紀聞》、王應奎《柳南續筆》等記載說:康熙年間,地方官吏將此茶進貢朝廷,皇帝品嘗後,覺得清香味醇,但覺「嚇煞人香」這名字太俗,就以茶色碧綠、形曲如螺,產於早春之故,賜名「碧螺春」。
至於鬥茶,茶人對茶都各有各的固執,如何分勝負,便借鬥茶來一決高下。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
決定鬥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有兩方面。一看湯色,即茶水的顏色,二看湯花,即浮起的泡沫。現代則另有一套更為詳盡的標準,評選依據:干茶(形狀、色澤)、湯色、口感、葉底、作綜合評分。
於是常見董仙兒的茶舍茶杯一字排開,幾位茶界大佬依席入座,活水煮茶,輕啖慢品,評講打分,甚是莊重,一派茶界江湖的陣仗。
這是屬於茶人的情趣,也是屬於好茶的歸宿。
上
喜
茶
舍
「舍」字,人下為舌,品鑒好茶需用舌根,也可理解為「捨得分享」之意。
董仙兒的上喜茶舍,茅草屋立,天井敞亮,鬧中取靜,齒頰留香。雲林間,松月下,花鳥間,綠鮮蒼苔上,素手撥琴,幽人雅士閑談其間,品茶月下,自是自在雅靜。
可惜這小院茶舍即將面臨政府統一規划下的拆遷境遇,真真是相見恨晚。好在我相信憑著董仙兒的品味和才情,新的上喜茶舍必會茶韻愈濃,自在如昔,時光靜好。
對於茶我是門外漢,以前醉心於茶香茶韻帶來的小情小調,居然也能茶香裊裊間自得其樂,只是認識了董仙兒後,才知茶味之所以有此味道,竟有如此多的說法和講究,大有醍醐灌頂的痛快感覺。
自然,她是品茶寫茶的高手,我不能班門弄斧貽笑大方,她寫茶,我寫她,但求愛茶的朋友們有興趣入了這個門,跟她學到幾招喝茶的真把式。
上喜茶舍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僑香路香蜜湖體育中心高爾夫練習場一期。
上
喜
茶
舍
「誠主」田公子,乃熱愛生活中一應吃喝玩樂,懶散與雞血、迷茫與勇氣並存的平凡小女子一枚。
願精心尋覓藏於鬧市中的瑰寶,誠心帶給您精品文藝范好店。
大誠小店
帶你發現城市角落誠意之美
※金龍魚在滬上食用油市場表現搶眼,摘得玉米油等多品類榜單桂冠;潤心雄踞滬上茶籽油榜首
※識透老茶頭,這一篇文章就夠了!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