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壇先賢鍾以敬,西泠印社摩崖刻石題字者就是他
人物名片鍾以敬 (1867—1917年),字越生,又字矞申,號讓先,又號窳龕,浙江杭州人。
西泠印社之名已有橫匾豎牌,尚缺摩崖刻石。鍾以敬沉默片刻,提筆在石壁上題寫了「西泠印社」四個小篆大字。吳潛乃刻碑高手,隨後即取鐵鎚鋼釺將其鑿製成刻石作品。
鍾以敬書法刻石
鍾以敬書「西泠印社」及吳昌碩書辛酉社員題名石刻
鍾以敬出生於一個儒商家庭,廣有資產,在優裕的環境中,他受到了良好教育。他少年時異常聰慧,讀經書過目不忘,對書畫藝術和金石碑帖很感興趣,但其篆刻藝術全然憑籍自習。
鍾以敬所處的時代正值浙派篆刻風靡杭城,讀書人家家篆籀,人人操刀。他臨遍了所能搜集到的夏商周鼎彝銘文、秦漢碑碣和瓦當磚記及李斯、蔡邕的手跡,又特別對《天發神讖碑》下了苦功。
邵慶辰印
鍾以敬研習刻印先從西泠八家的黃易、奚岡入手,再學趙次閑、陳秋堂的印風。經反覆摹刻,又吸收趙之謙與徐三庚的特色,到弱冠之年,他已盡得諸位前輩的神髓。
由於家庭富裕,鍾以敬並不靠刻印謀生。為朋友同好刻印分文不取,篆刻全憑個人的興趣。《廣印人傳》稱他「刻印宗浙派者,當推巨擘,刻竹亦精雅,摹金文者更勝」。
福庵所作
鍾以敬的人生大逆轉起始於鍾父的離世。一心向藝的鐘以敬沒有接受過治家和管理產業的培訓,於意外與惶恐參半中當起了鍾家的掌門人。然所遇非人,在酒肉朋友的帶領下,他開始頻繁出入茶樓酒肆,在一迭聲的「鍾大老闆」的熱呼中迷失了自己。到上海後,更是變本加厲,敗光了家產,母親去世,妻子與之離婚,最後他只能寄居在上海的一所寺廟中,此刻的他感到世態炎涼,自己的荒唐。他給自己起別號「窳龕」,是粗劣敗壞的意思,其內心的悔恨盡在不言之中。
且食合梨
身為金石鑒賞家兼同鄉的褚德彝憐其遇人不淑,惜其才華,與湯勉齋一起前往上海尋找。因多次尋找不著,褚德彝在報上刊出尋人廣告,後有人提供線索,他們才在一所小廟中見到了形容枯槁的鐘以敬,將他帶回杭州,替他租房安頓,又去各大畫店扇庄為他掛出潤例招攬刻件,讓他重新開始自食其力的從藝生活。
山陰州山吳氏竹松堂藏
鍾以敬開始是忐忑的。他怕自己名聲不好,沒有人請他刻印寫字。可這世界上又不時能遇到機緣巧合。開始時鮮有委託刻印者,可他的篆刻技藝引來了一位愛好印藝的年輕人,那就是日後成為西泠印社創社四君之一的王福庵。鍾以敬對後學王福庵卻熱情勉勵,真情相待,遂結忘年之交。
其在 「庶有達者理而董之」一印的邊款中刻道:「王子福庵嗜金石,工篆分,而於獵碣尤得古奧之致。己酉孟春摘許書後序語屬鍾敬治印」。且王福庵的《麋硯齋印存》第三至五卷全系鍾以敬為其所刻,有80方之多。
蕉綠館主孫老鄂之印
民國初年的印壇上出了個奇人齊白石。由於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有「刻印,一刀下去,決不回刀」,「他們這種刀法,只能說是削,何嘗是刻印」「篆刻是風雅事,豈是拖泥帶水做得好」等語,引起了篆刻界就刻印是否要整修的爭論。當然,修與不修要看各人的風格。年輕的王福庵也關注到這個關乎篆刻審美的取向之爭,他的觀點是略整修為佳。王福庵常常出石求刻,但又擔心鍾以敬過分修改而有損韻味,所以每當刻至恰好時即袖印而歸。為了不讓鍾以敬覺察,王福庵多半用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如出外購物或請客喝酒等,事後再讓鍾以敬補款。
金石刻畫臣能為
奢靡荒誕遠去,鍾以敬靜下心來,沖切剔刓潛心創作,並迸發出不絕才思,總結從藝感悟。他給藝壇留下了《篆刻約言》《窳龕留痕》《印儲》三本書,成就了其清末民初的名家地位。
明州周宗鎬字衡夫印
鍾以敬印藝達到如此高的境界,於印學理論上亦自有建樹。他所撰《篆刻約言》雖非長篇大論,多系探究得失之言。其所刻印章之邊款中,亦時有論印之碎錦。鍾以敬尤善小字款識,堪與陳秋堂比肩,嘗應王福庵之請刻「庶有達者理而董之」一印,三側邊款刻《說文·後序》語,凡二百八十餘字,銀鉤鐵畫,精緻絕倫。1935年,張魯盍輯其印稿,匯為《鍾矞申印存》。
千里快哉風
或歸咎於早年的荒唐,或是其家庭遺傳基因的缺陷,鍾以敬身心憔悴,50歲就謝世了。在其所刻的「福庵書翰」一印之側,王福庵補款曰:「越生社兄為刻此印未及署款已歸道山,丁巳冬日福庵補記,時距公歿正一祺矣。」又在其篆畢未刻的「麓山遊客」印的邊款上,王福庵補字曰:「越生為余篆此印,未及奏刀遽歸道山。今於遺篋中檢還亟刻成之,丁巳二月福庵記。」
壽祺印
1944年,高時敷編輯《樂只室印譜》時,清末入民國的印人,也只收錄了吳昌碩與鍾以敬兩家。作為傳浙派餘緒而能有所建樹的印人,鍾以敬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規模漢韻,承傳西泠八家衣缽,啟迪新浙派的貢獻更為時人所看重。
伏廬
鍾以敬作為清末民初時期浙派印風承前啟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通曉印製類別、源流體制,說來如數家珍,每每總能給同道中人排疑解惑。其篆刻風格含蓄莊重,自有一種精整雋雅之神韻。鍾以敬以西泠諸子為法,以鄧石如為宗,有著海納百川的胸次。
銳侯曾觀
他通過分解與綜合,觸類旁通,形成自家面目,表現出「無一筆無來處」的深厚功力。他將蒼渾的刀法化為勁逸輕靈的運用,用刀去表現書法的意味,把刀痕藏入筆意之中,把浙派傳統碎刀波磔生辣的印風推向一個蘊藉淵雅、雍容和平的境界。
鍾以敬成為以葉為銘、丁輔之、王福庵和唐醉石等為代表的新浙派與西泠八家之間的傳承人物。
摩詰後人
原文略有刪節,原文刊登在《美術報》2018年3月10日1267期第27版書法
文| 蔣頻
編輯| 俞越 鑠鑠
轉載請註明出處
※ipad竟也能作畫?看約書亞?納塔森筆下的上海城市圖景
※漫談文人收藏里的「簪子」
TAG:美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