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的那些未解之謎
東漢末年,農業生產出現嚴重的土地兼并現象,直接導致地方豪強勢力的崛起。由於中央政府政治黑暗,十常侍橫行朝野,對地方的控制越加衰弱,造成土地兼并問題日益惡化,而人民飽受此現象的苦果,加上天災與瘟疫的雙重打擊,他們於是紛紛起來造反,發動大規模的叛亂,最著名者是黃巾之亂。時代的動蕩不安,也使地方豪強有了崛起的機會,他們一開始靠著自己的財力組織自己的武裝軍隊保衛家園,後來就逐漸演變成擁有私人武力的軍閥,如曹操、劉備等人都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嶄露頭角,中央政府由於不修政事,對於這樣的情況,也是無能為力,反而需要他們維持地方穩定。
說起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憑著記憶就能回想起這場蕩氣迴腸的以少勝多經典之戰,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反間計騙蔣干、曹操上當誅殺蔡瑁、張允、周瑜黃蓋苦肉計、諸葛亮借東風火攻曹船以及曹操敗走華容道,這些典故更是流傳千古,被不斷傳頌。
要講赤壁之戰,我們首先要討論的就是發生赤壁之戰的原因了。根據一慣以來的說法,赤壁之戰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平定北方之後,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發起的一場針對南方各軍閥用兵,以圖再次統一中國的一場戰爭。之後同年八月,原荊州牧劉表病逝,其子劉琮見曹軍不可抵擋於是率眾投降。次月曹操率軍抵達新野,目標直指原本依附劉表的劉備政權和獨佔江東的孫權政權,在孫權的謀士魯肅的撮合下(在蜀國的史書中,撮合孫劉合謀的是諸葛亮),孫劉二人決定一起抵抗強大的曹軍,赤壁之戰由此爆發。
短短四十個字,就把赤壁之戰都說完了?知道的是孫權利用了調虎離山之計引曹操派張熹救合肥,然後曹操對陣劉備失敗。要知道赤壁之戰的時候,曹操整個部隊可達二十餘萬兵馬,而孫權不過三萬、劉備僅有兩萬。再怎樣的調虎離山之計.
其實這裡曹操就說的有點明顯了,由於自從南下用兵以來,瘟疫橫行,百姓流離失所,現在如果家裡死了人沒有基業可以存活下去的孤寡,將都由政府來發放救濟金。
當我們上下事件結合的時候,這時間剛好符合收復荊州之後的赤壁之戰。而在那個時代軍隊遇到疾疫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這同時也解釋了為什麼碰面不久的二十多萬曹操大軍打不過孫劉五萬人馬這種完全不合邏輯的事情。《周瑜傳》中卻記載黃蓋見曹船首尾相連,於是獻計火攻的事情,後被《資治通鑒》所引用,《三國演義》則把其歸功到了諸葛亮身上。
所以曹操才評價劉備:「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曹操一開始走上仕途就試圖用比較嚴格的法律改變當時權豪橫行的情況。但由於禍害根子在中央,曹無法施展自己的意圖。到他自己掌握政權以後,才得全面推行抑制豪強的法治政策。他說:「夫刑,百姓之命也」;「撥亂之政,以刑為先」。他起用王修、司馬芝、楊沛、呂虔、滿寵、賈逵等地方官吏,抑制不法豪強。如果把袁紹和曹操在冀州先後推行的治術加以比較,就可以看出兩種不同的情況:「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在袁紹的寬縱政策下,「使豪強擅恣、親戚兼并,下民貧弱,代出租賦,炫鬻家財,不足應命」。這樣,自然不能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所以袁紹雖地較大、兵較多、糧較足,終為曹所敗。曹得冀州後,立即「重豪強兼并之法」,因而收到了能使「百姓喜悅」的效果。
喜歡小編推薦的文章嗎?喜歡的話記得關注點贊哦~~~
※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謀士們都在做些什麼?
※有人說周瑜與周恩來在人格和能力上都有相似,你怎麼看?
TAG:赤壁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