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五代十國的亂世:第二節,躁動的口號!

五代十國的亂世:第二節,躁動的口號!

【第二節 躁動的口號】  輿論準備完畢,好戲正式開始。黃巢及群從(即黃巢之兄弟子侄黃揆、黃恩鄴、黃浩及外甥林言等)八人,利用乾符二年(公元875年)春荒之際,賑濟施財,廣收民心。很快,黃巢就在冤句(今山東曹縣西北)[1]集結、組織起義軍數千人。待率先起事的王仙芝自長垣(今河南長垣縣)[2]東進冤句時,便與其合兵一處。[3]頓時軍威大振。  起義軍自稱「草軍」。名雖不雅,但卻另有深意:①軍中兵士多為出生草野的窮苦百姓,如此稱呼,頗接地氣;②野草雖賤,但勝在生命力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如此稱呼,自能鼓舞士氣;③驕兵之計:讓朝廷以為這只是一群出自草野的「烏合之眾」,不值一哂,從而讓朝廷放鬆警惕。

隨即,黃巢夥同其餘核心人物,一同推舉王仙芝為最高統帥,並打出「天補平均」的口號(王仙芝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兼海內諸豪都統」)。那年頭,造反的跟現在的「世界小姐」一樣累(裝得累),一個背負天下——我願天下均平,一個胸懷世界——我願世界和平。  「平均」二字,雖無「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那麼氣勢磅礴,卻以最通俗的字眼,將利益點赤裸裸地輸出,直擊貧苦大眾的痛點——唐末土地兼并之風愈演愈烈,土地逐漸集中到少數豪強、權貴之手,百姓已無立錐之地,再加之賦稅繁重、腐敗嚴重,以致各地饑荒不斷。  口號簡單易記,完全符合「短時記憶容量極限7±2理論」[4],又帶有某種「烏托邦」色彩,自然喊得震天響,感動得各地百姓眼淚都快「逆流成河」。一時間,眾人紛紛來投:貧苦饑民有之,流寇有之,父子、兄弟同投者有之,含冤者有之,亦不乏一些富家子弟。  剎那間,黃巢突然明白:這個世界只屬於販賣夢想的人,而非那些真正實現理想的人,一如挖到寶物的,永遠比不上空手倒騰寶物的掙錢。而起事之前,他又何嘗不是跟那些苦於饑荒的流民一樣,對於所謂的夢想,無比渴求,甚至到了一種近乎乞求的狀態。直到夢想破碎,才幡然醒悟:我們每個人都比我們自己想像的更為富有,然而別人卻在訓練我們去藉助和乞求別人的幫助。[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代十國 的精彩文章:

善戰皇帝發明一種體操,攻城前城外表演,守城官兵膽嚇破不攻自破
後唐|御人乏術, 其子搶奪皇位不成反遭擒殺, 李嗣源悲痛中病亡!

TAG:五代十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