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隆中對才知道:大意失荊州是劉備諸葛亮甩給關羽的一口黑鍋
「大意失荊州」成了「關羽驕傲」的一個主要「依據」,似乎就是因為關羽自作主張發動了襄樊戰役,而且沒有搞好跟孫權的關係,這才導致前方打不贏,後院又起火,最後不但丟了荊州,還丟了自己的性命。但是這裡面有太多的疑點,讓人忍不住要說:所謂的「大意失荊州」實際是劉備和諸葛亮甩給關羽的一口黑鍋,因為關羽不得到劉備的命令根本不可能發動任何一場主動進攻的戰爭,而且關羽只是一方守將,根本沒有獨立的外交權,他憑什麼跟孫權搞好關係?而且劉備和諸葛亮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跟孫權的聯盟本身就是「同床異夢」,擦槍走火那只是一件遲早的事情。
別看演義看正史,就會知道在孫小妹沒跑回娘家的時候,孫權和劉備這對大舅哥和妹夫就已經差點打起來了。《三國志先主傳》明明白白寫著:建安二十年,孫權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報欲得荊州。先主言,「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權忿之,乃遣呂蒙襲奪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先主引兵五萬下公安,令關羽入益陽。雙方已經擺開架勢要對砍了,只是有曹操在旁邊攪局,才沒有打得頭破血流。這之後「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換做誰敢在這時候跟孫權聯姻?而且是孫權「為子索羽女」,本身就是一種侮辱挑釁,可能是為了找回當初赤壁之戰後劉備日益強大,「權稍畏之,進妹固好」的面子。
再反過頭來看諸葛亮和劉備的「隆中對」,就會發現:關羽失荊州這個說法本身就站不住腳,更恰當的說法應該是劉備諸葛亮失荊州。關羽在荊州面臨的是襄樊明知打不下,但又不能不打;荊州守不住,但又不能不收的尷尬局面,曹操大兵壓境,孫權背後捅刀,即使劉備諸葛亮都在荊州,兩線作戰也會被弄得焦頭爛額顧此失彼,更何況調走了諸葛亮、張飛、趙雲,關羽獨木難支,只給關羽留下了懷有二心的孟達和傅士仁、對關羽陽奉陰違的皇親國戚糜竺劉封,正是這些人的掣肘和背叛,才讓關羽大本營失守,最後連退路也被截斷了。
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作為劉備最信任、對劉備最忠心的蜀漢陣營二號人物關羽,是一個文武全才的萬人敵軍事家,而且比劉備還大一歲,根本就不是一個衝動冒失的人。所以關羽發動襄樊戰役,完全是秉承劉備諸葛亮隆中對所制定的「戰略方針」:「跨有荊、益,保其岩阻……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
單看這一段,就知道關羽在劉備諸葛亮的重壓之下不能不發動襄樊戰役,因為「跨有荊、益」是根本,但是荊州的治所襄陽還在曹操手上,劉備和孫權在軍事對峙後又「分荊州、江夏、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而作為劉備任命的「襄陽太守」,關羽不去打襄陽,那就是沒有真正領會到領導意圖,也不配稱為蜀漢軍方第一人了。
另外一點就是當時好像已經符合了「天下有變」的標準:劉備「身帥益州之眾」在漢中擊敗了曹操,整個蜀漢陣營歡欣鼓舞甚至志得意滿,大有「老子天下第一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意思。劉備已經親冒矢石去跟曹操死磕,關羽要是坐在荊州看熱鬧,那麼不但自己臉上無光,法正孟達等人的口水也能淹死他。
劉備打漢中,關羽不肯閑著看熱鬧,但是關羽發動襄樊戰役的時候,劉備和諸葛亮可以說是坐觀成敗,不要說一兵一卒,就是個副將和謀士也沒給派,當時蜀中戰役已經結束,曹操已經被打掉了門牙回許昌養傷,可以說是「西線無戰事」,一幫智謀之士和勇悍之將可以說閑著沒事幹,而且西川地方就那麼大,有一大堆歸降的文武官員和荊州外來戶眼盯著有限的官帽眼裡冒火,就是不把張飛黃忠魏延派回兩個來支援關羽,法正、趙雲也是可以派回來的,法正是一個優秀的參謀長,趙雲比關羽還大一歲,而且心胸豁達老成持重。法正給關羽當前線參謀長,還能協調好孟達的關係(法正孟達是好朋友),趙雲幫關羽守住後背——關羽跟趙雲是老戰友,值得信任。
這樣一來,即使關羽面對曹操源源不斷增援過來的于禁(幹掉了)、徐晃(不好對付)等人,打不過還是跑的掉的。所以說,關羽失荊州本身就是一個黑鍋,關二爺不背也得背,因為劉備「仁厚」、諸葛亮「多智」已經被神化,只能誇不能罵,所以「自作主張打襄樊」、「大意失荊州」的「責任」只能甩給關羽,可是不知道大家想過沒有:就是劉備和諸葛亮都在荊州,面對孫權和曹操的兩面夾攻,能確保荊州不失嗎?
※「樂不思蜀」全無心肝 請稱一稱慈禧逃跑路上高興地說的這十二個字有幾兩心肝?
※第二十五位!不按官職功績名望和生卒時間 趙雲在季漢輔臣中排名為啥這麼低?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