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肖靜:鏡頭重要還是人頭重要

肖靜:鏡頭重要還是人頭重要

作者:肖靜

最近參加了幾次同學、朋友的聚會,發現了一個現象,大家談論的話題已經不是原來的吃喝、孩子、業務了,而是去了哪裡旅遊、買了什麼相機、添置了什麼鏡頭、拍了什麼片子。大家彷彿都成攝影師、藝術家了? 而每次聽他們談論更多的是相機和設備的話題。大家普遍的觀點是:相機的品牌、型號以及鏡頭的高級程度決定了照片的質量,別的並不重要。真是這樣嗎?一部好相機、一個好鏡頭就能拍出好片子嗎?持有懷疑態度的我開始了對這個問題的探究。

首先,要知道,不論用什麼相機,結果是想拍攝一張好照片。那麼,評價好照片的標準是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吧。

一、主題

攝影藝術來源於生活,但是,生活本身並不就是藝術,不加選擇地羅列生活素材不可能是一部完美的攝影作品。生活好比是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許多人都到山裡去探寶,其中有的人整天在山上轉來轉去,卻發現不了一塊有用的礦石;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見到石頭就揀,結果得到的是一大堆頑石;而有的則精挑細選,又經過一 番熔鑄錘鍊,於是,金光閃閃、光耀奪目的純金就呈現在面前。攝影家的工作就是這樣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善於從紛紜繁雜的生活中,選擇提煉有深刻思想意義和審美價值的主題。用羅丹的話來說,「他們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發現出美來」。

有人認為,作文講究煉意,寫詩要鍊字,攝影創作就是煉快門,把客觀景物拍攝下來就是了,不存在提煉的問題。攝影創作確實具有記實性的特點,但它又不是純客觀的記錄。「照相機是最客觀主義的,攝影家是最不客觀主義的」,馮牧的這句名言,正是基於這樣的事實:拍什麼不拍什麼,強調什麼突出什麼,鏡頭高低、俯仰遠近的運用都表現了攝影家一定的思想觀點。如法國攝影家普勒松說的:「攝影家必須防止那種想要包羅萬象的誘惑。我們必須從生活的素材中進行提煉、提煉、再提煉」。因此,選擇提煉主題,是攝影創作的重要環節,是作品成敗優劣的關鍵。 攝影創作中對於主題的提煉,不僅需要攝影者善於篩選素材、集中概括、抓住本質的東西,通過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收集、積累各種情景和事物,豐富閱歷,加深體 驗,才能富於想像力地精心構思。

二、表達

表達就是攝影技術的運用,包括對構圖、光線與基本的曝光技術的運用。

由於攝影和繪畫一樣具有平面造型的特定性,作品主題的提煉與畫面主體的表現緊密相關,需要運用造型的種種手段來突出表現主體,以加強主題內容的表達。也有人說,許多成功的攝影作品都是抓拍的,不一定經過周密的思考,往往是興之所至,隨手拈來。其實,興之所至的「興」,就包含了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夠在很短的時間裡,在事物運動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事先一無所知的情況下,眼明手快,當機立斷地抓拍到好作品,正表明攝影家需要有較高的思想修養和藝術修養,要有敏銳的形象觀察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除此以外,更需要具備瞬間抓取的過硬基本功,善於把握最佳時機,通過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面對理想的情景,當機立斷抓取最佳瞬間,從而儘可能獲得「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主動性。當然,攝影技術的基本功是必備的自身條件,否則,最精彩的時刻就成了最遺憾的時刻。攝影藝術的創作,在對著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時,誰都想拍攝出生動感人的藝術作品。當我們很熟悉了解自己的照相機和各種感光材料的性能並掌握了一定的用光、布光知識和技法,當我們把鏡頭對著人物和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對著雄偉的建設場景和壯麗的山河風光,我們考慮的一定是如何構成一個理想的畫面,創作出完美的藝術形象來。也許就在這個決定作品命運的一瞬間,我們深深地感到構圖是那麼重要,那麼關鍵。在很大的程度上,構圖決定著構思的實現,決定著作品的成敗。因此,研究攝影構圖的實質,就在於幫助我們從周圍豐富多彩的事實中選擇出典型的生活素材,並賦予它以鮮明的造型形式,創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內容與完美形式的攝影藝術作品。

攝影家的表現手段是光,如果沒有光,他們就會像雕塑家沒有粘土或者畫家沒有顏料那樣一事無成。攝影家充分發揮攝影獨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語言。通過光,形成了他們自身的造型方式,決定了畫面的表述意圖;通過光,不僅區別於其他姊妹藝術,同時在攝影家之間,也產生了他們各自的藝術風格。

富有創造性的攝影家們常說,對光的認識是攝影家藝術才能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光本身是以多種不同的形式表現的,攝影家可以從中選擇最合適的形式來達到特殊的目的。光的這些形式是可以控制的,它們可以被用來在照片上明確地表現特定的被攝體的特性、概念和情緒

總之,攝影家是用客觀性的光線,把影像留在膠片上或存儲卡上,但影像的質量如何,則要依靠光線的主觀性。攝影家手中的照片會忠實地記錄下他清楚看到的,並且深深地感覺到的事物。

三、照片品質

攝影的最後目的,是為了通過相紙印放成照片,所以相機只是個中間媒介物。為此目的,要做成一張有準確曝光,精實對焦,對比鮮明,調子深淺合適,反差適中,層次豐富,恰當運用色彩與光線的照片,看上去覺得很美,就是因為有適當的黑白反差,在適當的反差中,儘可能的有更多的層次。 這就是好照片的品質。

四、獲取難度

獲取的難易程度決定照片的價值,獲取難度越大,價值自然也越高。

五、創新

創新發展新觀念是攝影人相對既往觀念而提出來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關注新的風向標,吸取新的營養,尋找和生產新的貼近社會的攝影作品。

了解了評價好照片的標準,接下來再看如何能拍出好照片。攝影是一個低門檻、高台階的工作。攝影要過的幾道關:

1、器材關

由物質基礎決定了器材的質量,特別是這個更新迭代很快的數碼時代。現在的大多數攝影愛好者停留在這一階段很難進步,他們認為好的器材一定能拍出好作品。

2、技術關

有些勤奮的攝影師或發燒友對這一階段情有獨鍾,總是在分析照片的曝光光圈、快門構圖等等數據,甚至對設備的使用也津津樂道。自己的技術過關,對器材了解,絕對是一個好技師,但未必是好藝術家。

3、創作關

有了前面的兩樣基礎後,才能談到創作,這是攝影師與普通愛好者的區別,也是藝術家與匠人的區別。想成為真正的藝術家一定會有個性的創作。這個台階是很高的。

4、風格流派

這是真正區分藝術家與非藝術家的分水嶺。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流派是不容易的,是攝影師經過深思熟慮和生活閱歷後的沉澱。這不是設備鏡頭可以完成和解決的。具有深度的照片應具備以下幾個特性:

a、真實記錄

b、賞心悅目

c、傳遞情感

d、表達觀念

說到這,大家應該感受到,攝影不是簡單的按快門,也不是有錢人的燒設備,當然,如果你這樣可以得到快樂,也可以。只不過如果你想成為有價值有藝術修養的攝影師,必須武裝的是頭腦。

最後,讓我們欣賞幾張大師的作品,或者說是有思想的作品,精品。值得紀念和典藏的佳品。

作品欣賞一、「東方紅」,作者袁毅平老師

照片拍攝於1961年

袁毅平老師拍攝《東方紅》的經過, 讓我們看到一幅好照片的誕生,浸透了攝影師多少心血。這幅照片,前後經歷了三年才拍成。意象是心和物的統一,意和象的契合,情和景的交融。換句話說,意象是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相互融合、相互交匯的產物。在創作過程中,就是作者主觀的心意(審美思想和審美感情)與客觀的物象(現實生活和景象)的融匯與體現。這也就是所謂"化景物 為情思"、"變實景為虛境"。

這時候,客觀物象已是經過作者改造過的心靈化的藝術意象了(即創造的尚在頭腦里的藝術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攝影雖然由 於工具(科技)特性,具有精確、逼真地再現客觀景物的寫實能力,所以一向被認為是一種重於"再現"的藝術,而且它在創作上受到各種各樣的局限,在營構藝術 意象上也不像其它藝術創造那麼自由。但我想既然作為藝術創作(指"藝術攝影"),也有相通之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而且應該遵循藝術創作的共同規律。也就 是說,在攝影創作的過程中也可以進行藝術意象的創造。

作品欣賞二、「十月的螃蟹」作者黃翔老師

照片攝於1977年。

構圖很簡單,茅台、酒壺、四隻螃蟹……但這貌似平常的照片背後隱藏著秘密:

1、時值粉碎「四人幫」,四隻螃蟹影射「四人幫」,三公一母。整幅作品以蒸熟的螃蟹配國酒茅台,寓意很明確,螃蟹下酒,舉國歡慶。旁邊的楚國特色酒壺, 隱喻作者是湖北人,作者曾經受「四人幫」的迫害,打到他們,自然心情愉快。

2、螃蟹,本來就有「橫行霸道」的意思;蒸熟的螃蟹,則暗示著「螃蟹」的落敗下場。這幅作品,巧妙的利用了客觀事物的抽象意義。換了其它的動物,則未必能有如此形象到位的表達。

3、畫面中還安排了大鰲和2隻腿,寓意是四人幫還有一些爪牙散步各地,可是,分崩離析,大勢早已不在。

4、這幅作品,把普通的靜物(螃蟹和酒)安排在一起,並通過巧妙的聯想,賦予了作品全新的意義。

5、背景為菊花的投影,既提示了拍攝時間,又不奪人眼球。真是巧妙的設計安排 。

作品欣賞三、 「中國式動物園」 作者常河老師

2007年,第50屆「荷賽」(總部設在荷蘭的國際新聞攝影比賽)中,上海《東方早報》副總編輯常河以組照《中國動物園》獲自然新聞類組照二等獎。這組照片,常河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走訪了上

海、拉薩、廣州、北京等12個城市的動物園,拍攝了100多幅作品,在其中自己編出了12幅送荷賽參評,主題就是表現動物園動物的孤獨。從每幅照片中動物的眼神里也看到了它們孤獨無助的神情。

看了以上的介紹,大家應該了解到器材是為主體服務,但是好器材不一定有好作品。現在已是數碼相機的成熟期,任何一款入門級相機用幾年前的標準來看都屬於石破天驚之作。對於器材,我們不該再抱怨。但是,任何鏡頭都是有限的,無止境的追求和依賴鏡頭、焦段,永遠也換不來無限的視野。任何佳作,都是在束縛中尋求爆發,在有限中傳達精彩。於是,對於懂得此中之道的人而言,一隻大變焦鏡頭和一隻定焦頭,在鏡頭語言的表達上並無實質不同。也正因此,鏡頭變化的意義,僅在於記錄現實世界的能力不同,而與藝術表達完全無關。

現實的世界和鏡頭裡的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前者無限而後者有限,因而拍照是一個在有限畫面中捕捉細節從而生動的傳達無限世界的藝術。

倘若取景器之前的鏡頭是最重要的,那還留著取景器後面那顆人頭做什麼?

肖靜,70後,國家一級攝影師,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家協會博學會仕,國際攝影師聯盟會員。主要攝影題材以旅行風光、社會人文為主。多幅作品獲獎及刊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酷谷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酷谷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