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代不乏人的李流芳家族之李汝節篇

代不乏人的李流芳家族之李汝節篇

關注嘉博,獲得更多活動資訊

【 文脈賡續 賢才輩出】

代不乏人的李流芳家族

嘉定 | 李 氏

相傳,李流芳家族是隴西李氏的一脈。唐代,李永寧在安徽宣城為官,後定居於婺源。宋景德年間,李大敷又從婺源遷居歙縣。明嘉靖年間,李流芳的祖父李文邦因為經商的緣故,自歙縣來到市貿發達的嘉定南翔鎮。

安徽歙縣古城

◇身為商人,李文邦常常羈旅在外。有一次,他居留于山東臨清,恰巧朝廷在此興建工程,經費短絀,他慷慨解囊,輸財助磚,保證了工程的進度。為示褒獎,朝廷授予他成山衛指揮使之職,但這並非實職,只是一種榮譽和獎勵,他依然從商逐利。李文邦經商有道,逐漸成為南翔鎮的富室,並構築了一座私家園林,因園中有楓、柏、桂三株古樹,遂命名為三老園。

嘉定南翔古鎮

◇徽商群體中有一個優良的傳統,那就是富而好文,非常重視對子孫的教育。李文邦為五個兒子選擇名師,命他們分治五經,開始了由富商之家向儒宦之家的轉變。其中,長子汝節、四子汝筠兩支發展最好,人才濟濟,或登科取第,或蜚聲文壇,成為名聞吳中的文化世家。清程攸熙、張承先《南翔鎮志》卷十二《軼事》云:「里中李氏,累世貴盛,文章譽望高天下。

李流芳像

◇李汝節一支的知名人物有李汝節本人,其子李先芳,李先芳子李繩之、李宗之,李宗之子李陟(一名李拱)等;李汝筠一支的代表人物有其子李元芳、李名芳、李流芳,李名芳子李宜之、李流芳子李杭之,李杭之子李聖芝等。其中,李汝節、李先芳、李名芳均蟾宮折桂,高中進士;其他人雖然功名不及前三者,但或精詩文,或工書畫,或四者兼善,名噪當時,流響後世,在文學史和藝術史上寫下了絢爛的一頁。

嘉定古漪園猗園景區

◇此外,李氏構築的私家園宅,在當時的江南園林也佔有一席之地。其中,最著名的是李流芳的檀園、李宜之的猗園、李宗之的濤閣。三園石奇溪曲,花繁木盛,亭靜榭幽,風景之秀美,不惟甲於一邑,而且名播吳越,成為眾多文人雅士觴詠流連之地,留下了大量詩文,至今為人傳誦。

01

嘉定望族:李流芳家族 — 李汝節篇

2007年6月8日,在嘉定江橋新農村建設工地上(曹安路北、華江支路西)發現了一座明代夫妻合葬墓。專家對出土的《明奉議大夫登州府同知李君墓志銘》、《明奉議大夫登州府同知李新齋配程宜人墓志銘》進行研究後,發現墓主正是李汝節和他的夫人程氏,而兩通墓志銘的作者亦非常人,分別是時任刑部左侍郎的嘉定徐學謨、時任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的太倉王錫爵。

例授昭勇將軍成山衛指揮使李君(文邦)墓誌

李汝節(1525—1576),字道亨,號新齋,李文邦長子。

自小聰慧,九歲即善屬文,其父攜之見歙縣縣令,縣令嘆為神童。隨父遷嘉定,並以嘉定籍參加科考。隨父遷嘉定,並以嘉定籍參加科考。

嘉靖十九年(1540)中秀才,時年僅十五歲。年歲雖小,但腹有詩書,得到嘉定及周邊地區耆宿飽學的讚賞和指點。

當時

大散文家、崑山歸有光僑寓嘉定安亭,李汝節時常前去請教。清代嘉定著名文人張雲章說:「及崑山歸熙甫先生(歸有光)徙居安亭,邑人相從問學,於是古學一派遂在吾邑。其為先生友者,唐欽堯道虔、潘士英子實;弟子則張應武茂宏、邱集子成、李汝節道亨,皆其尤也」(光緒《嘉定縣誌》卷二十八《藝文志五》「《四先生集》條」)。可見,李汝節出類拔萃,是歸有光的得意門生。

嘉定縣誌

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汝節高中進士,名列二甲第十六名。李汝節志存高遠,本來打算通過朝考進入翰林院,但在考試中行文未及兩行,即因病發咯血而中輟。

隆慶元年(1567),出任安吉知州。

安吉在當時的浙江屬於欠發達地區,土陋田薄,民風獷悍。李汝節到任後,為政寬厚柔和,但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則持論嚴正,不稍姑息。治下有一名狡獪的百姓,其父兄均正常死亡,但他秘喪不發,並將其母藏匿於他處,一番籌謀後,赴州衙告狀,誣陷與其素有嫌怨的吳春,聲稱吳春殺了他的父母和兄長,州里的貴人也出面幫他做偽證,形勢對吳春十分不利。若所告屬實,那麼吳春應當被處以極刑,但李汝節感覺此事蹊蹺,又缺乏有力的證據證明吳春確有其罪,遂派出得力的捕快四處偵防,最終找到了原告之母。如此以來,誣告案不言自明,吳春的冤屈得到昭雪,但李汝節卻因此開罪了那位一貫武斷鄉曲的貴人。

隆慶三年(1568),李汝節在政績考核中被朝廷評定為優等,調任河北順德府同知。順德是當時的南北交通要道,達官要員絡繹不絕,每每要求驛站為其提供超額的丁壯、馬匹等等,使百姓的負擔空前增加,汝節雖然極力約減他們的要求,但仍然供不應求,於是上奏朝廷,請求調撥旁郡的驛站資源作為輔助,百姓負擔因而得到緩解。

明故奉議大夫登州府同知李新齋(汝節)配程宜人墓志銘

隆慶五年(1570),朝廷擬提拔李汝節擔任刑部員外郎,但當年在安吉得罪的貴人此時猶銜恨不已,利用朝中的關係報復李汝節,使其非但沒有得到升遷,反而降職為江西饒州通判。在饒州任上,李汝節斷案公正廉明,著意維護普通百姓的權益,深得民心。徵收漕糧時,不必派衙役催促,百姓就如數按期繳納完畢。李汝節的賢能令知府黯然失色,故而遭到他的妒忌和排擠。

萬曆元年(1573),李汝節轉任山東登州同知,

並代理知府。登州瀕海荒遠,朝廷法令貫徹不力,豪強殺人掘墓,劣跡斑斑,汝節設計擒殺魁首,惡風頓息。遼東軍屯的一批兵丁因不堪忍受繁重的勞動和嚴酷的剝削,逃離軍營,渡海來到登州,藏身在海島上,成為登州地方社會的安全隱患。汝節探知後,非但不予追捕,反而加以撫慰,並與他們約定:主動返回軍屯的,絕不追究擅自逃跑的責任,還會免除他三年的徭役和賦稅。逃卒深受感動,全部在登州官府的監護下返回遼東。事情上奏到北京後,萬曆帝認為李汝節的做法非常得體,特意賜金褒獎。登州紳民也一致認為他精明幹練、愛民如子,強烈要求朝廷正式任命他為登州知府。然而,正當他的仕途出現轉機之時,他卻因病痛難支辭官南還。回鄉後不到二十天,就與世長辭了。

明 徐學謨 《嘉定新給學田記》碑

李汝節淹貫群籍,書善篆體。

嘉靖四十五年(1566),縣學立《嘉定新給學田記》碑,由徐學謨撰文,唐愛書丹,李汝節篆額。此碑主體尚存,嵌於嘉定孔廟明倫堂抱廈東壁,惜碑額已失,令人無緣瞻讀李汝節的書作。

妻程氏,歙縣人,寬厚善良,賢淑有德。子二:長子李先芳,次子李中芳。女二,長女嫁嘉定名士金兆登。

選自《詩禮傳家 — 嘉定望族》,2014年;作者:寄廬;配圖:寄廬、部分來源網路;編輯:王曉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嘉定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科舉不倒問 正科與恩科

TAG:嘉定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