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泊平專欄:解讀宋曉賢《省略》

辛泊平專欄:解讀宋曉賢《省略》

宋曉賢,1966年4月生於湖北省天門市。1989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1992年至今一直在廣州工作。1992年開始詩歌寫作,為《葵》詩刊成員,《白》詩刊發起人之一。出版有詩集《夢見歌聲》《馬蘭開花二十一》《逐客書》《日悔錄》。曾獲御鼎詩歌獎。

省 略

宋曉賢

每天我都要省略一些東西

我不喜歡的

不想記住的

噁心的、污濁眼睛和心靈的

每天我做一道題

略去過程,略去憂傷

略去憤怒、苦難與傷害

略去扎心的言語

其實,每一分鐘都在省略

但省略得不夠徹底

閉目、屏息、塞耳

讓世界默默在外喧囂

讓時間在身外默默流過

我被時間省略

我也在生命冊上

把它省略

剩下的,就是我的了

就是這點東西支持我

活下去

辛泊平讀解

最早被宋曉賢打動,是他那首道盡小人物卑微命運的《一生》,然後是持續地閱讀,系統地論述。近年來,曉賢兄很是低調,在許多論壇幾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作品也顯得很少。但我知道,曉賢兄沒有停止,他一直堅持著屬於他的詩歌寫作。所以,從《詩歌月刊》上讀到他的兩首短詩並再次為之感動,也算正常了。

他的《省略》是一首智者的詩,但不是天然的智者,而是飽經紅塵之累的心靈取捨,是一種面對喧囂的寧靜自守。可以說,從《一生》對現實的揭示和批判,到《省略》的退回心靈,宋曉賢實際上完成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如果說,在《一生》中,他完成了直觀的「看」與「說」,即把生命的本原狀態赤裸裸地拎到你面前,讓你重新審視生命的卑微與悖論,但並沒有解決什麼,詩人只是把有價值的問題呈現給讀者,並不負責提供人生的答案。而到了《省略》,詩人就提供了參考答案,或者說完成了對問題的積極干預。在這首詩歌里,詩人不再執著於對現實污濁的指認和控訴,而是回歸內心,面對自我,在與自我的深度磋商中抵達了人生困境的出口。

詩人洞悉了達爾文主義社會化背景下的社會律法和人生秩序,所以,他不再怒目金剛,而是自覺地放棄了一些擾亂心魂的外在之物,所有的猜忌,傾軋,陷害,詆毀,包括由此而生的憤怒、憂傷、悲哀,都不過是過眼雲煙,它們表情不同,實則同謀,對象都是原本乾淨無塵的赤子之心。無論它們打出什麼樣的旗號,它們的陰謀是一樣的。不會反觀內心的人很容易被它們咄咄逼人的氣勢所俘獲,而靈魂一旦成為俘虜,人就成為非我,成了在人為的意義與榮辱的亂麻中掙扎的困獸。所幸的是,回顧人生的歷練,詩人終於頓悟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無上智慧。

這樣說並非確認詩人的宗教信仰,只是把意義指向生命本身的智慧幾乎是所有宗教的核心。因為,智者明白,人們拚命追求的東西不過是生命的附加值,甚至是生命的反面。所以,他們才會清醒的認識到人類被慾望吞噬的可能,才會決然地走出紅塵的羈絆。從這個意義上說,作為詩人的宋曉賢啟動了除生理之外的另一個智慧的天窗,抵達了靈肉兩清的澄明境界。

當然,像浴火的鳳凰一樣,涅槃的過程既是重生,也是疼痛。所以,在宋曉賢的詩歌中,我讀到了靈魂高貴訴求的凈化過程,但同時也讀出了疼。那種疼,來自柔軟乾淨的靈魂的受傷,來自以救贖為己任的人子在塵世的蒙羞。這樣的詩歌註定讓靈魂戰慄,讓生命憂傷。因為,它已不再是簡單的分行句子,而是詩人愛著的靈魂的喃喃自語,對自我,對造化,對永恆的神,或者就是時間。

辛泊平

詩人,評論家

70年代生人,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大學時開始發表作品,現已在《人民文學》《詩刊》《青年文學》《文藝報》等海內外百餘家報刊發表作品,併入選多種選本,有作品被譯介到國外,著有詩歌評論集《讀一首詩,讓時光安靜》《與詩相遇》等。曾獲中國年度詩歌評論獎、河北省文藝評論獎、秦皇島市文藝繁榮獎等獎項,河北省青年詩人學會副會長,現居秦皇島市。

《讀一首詩,讓時光安靜 》

辛泊平 著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喜聞 的精彩文章:

曾國藩與中國式生存智慧:從「笨拙愚鈍」到「老奸巨猾」|史間道
我是怎麼抓到切·格瓦拉的?|史間道

TAG:喜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