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袈裟」其實不是一種衣服,而是三種

「袈裟」其實不是一種衣服,而是三種

一般來說,衣著能反映一個人的身份、職業、經濟地位、興趣愛好和精神面貌,僧服更是出家人的標誌,使人一目了然。

佛教對出家人在服飾方面,有著統一的、嚴格的要求,而對在家居士則沒有什麼特殊的規定。

柬埔寨僧侶的「袈裟」

最初,佛教規定,比丘穿的衣服只有三種,叫作「三衣」,梵文讀作「支伐羅」。在《摩訶僧祇律》、《金剛般若經贊述》、《釋氏要覽》等佛教著作中,都有介紹。

三衣第一種是「安陀會」,可意譯為「五條衣」、「內衣」、「中宿衣」等。這是由五條布縫製而成的內衣,日常作業和就寢時穿用。

三衣第二種是「郁多羅僧」,可意譯為「七條衣」、「上衣」、「中價衣」(在三衣中具有中等價值)、「入眾衣」等。這是由七條布縫製而成的上衣,在禮誦、聽講時穿用。

三衣第三種是「僧伽梨」,可意譯為「大衣」、「重衣」、「雜碎衣」、「高勝衣」、「入王宮聚落衣」等。這是由九條布乃至二十五條布縫製而成的大衣,遇有禮儀或進王宮及出入城鎮村落時穿用。

比丘衣服上的每一條布,分別由一長一短(五條衣)、二長一短(七條衣)、三長一短(大衣)的布塊連綴而成。縫製時布條縱橫交錯,拼作「田」字形,這種式樣便叫作「田相」,如同田地畦壟,表示眾僧可以為眾生的福田,所以也稱「福田衣」,即袈裟。

明代水陸畫《觀音仕女圖》

佛教傳入中國後,三衣也帶了進來,但形式和製法變化很大。尤其在北方寒冷地區,僅穿三衣難以禦寒,便又允許僧人增穿一種圓領方袍的俗服。

隨著時代的變遷,民間逐漸淘汰了這種圓領方袍,而僧人卻還照穿不誤。這樣一來,圓領方袍倒成了中國和尚專有的服裝了。

出家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佛教徒修行中的「三學」、「六度」分別指什麼
中國的禪寺為何又稱為「叢林」?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