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冷卻管爆裂,反應堆測溫儀上升到極限,士兵搶修時吸收致死量輻射,以鉛棺埋於公墓

冷卻管爆裂,反應堆測溫儀上升到極限,士兵搶修時吸收致死量輻射,以鉛棺埋於公墓

在冷戰時期的軍備競賽中,核動力一直是美蘇之間競爭的關鍵,為此誕生了核飛機、核坦克、核潛艇等等。核能的開發確實有多種好處,所以美國早在60年代就放棄了常規動力潛艇的開發,轉而全力發展核動力潛艇。然而一旦出現事故,所引發的影響也十分可怕,美蘇都曾嘗試過惡果。

K-19潛艇,蘇聯於50年代開發的核動力潛艇,1961年正式服役,可攜帶核彈頭。當年蘇聯的整體氛圍較為急進,為了和美國競爭,很多工程都被壓縮了設計、建造時間,這就導致許多隱患無法被清除,事故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包括了K-19。

尼古拉·扎捷耶夫,K-19潛艇的艦長。1961年6月4日,蘇聯潛艇部隊舉行了一次秘密訓練,期間扎捷耶夫接到命令,要求他們脫離大部隊,獨自駛入大西洋,以檢測K-19官兵的應對能力。這本來是一次比較普通的訓練,然而一場事故卻讓其變得不普通。K-19也是趕工的產物,為了趕時間,設計師沒有安裝後備冷卻系統,這意味著一旦主冷卻系統出現問題,艇內官兵只能修復主冷卻系統,而無法切換到後備系統。

當K-19潛航到了一個北約的軍事基地附近時,冷卻管終於承受不住壓力而爆裂,反應堆的溫度無法下降,測溫儀的指針很快便飆到了極限。K-19攜帶著3枚核彈,如果放任不管,不僅全艦官兵要死,連旁邊的北約基地也要完蛋,影響再嚴重一些,很可能成為核戰爭的導火索。

扎捷耶夫當機立斷,立刻組織6名官兵進行搶修。由於反應堆所在的艙室酷熱難耐,所以扎捷耶夫將人員分成兩組,輪流進入艙室內修復冷卻管,而他們的防輻射道具僅僅只是防毒面具和雨衣而已。十幾分鐘後,冷卻管被成功修復,反應堆逐漸恢復到了正常溫度,K-19的危險終於過去了。

然而對於官兵們來說,他們的危險才真正開始。很快,進入後反應堆艙的人開始出現皮膚髮紅、手腳腫脹的癥狀。2個小時後,扎捷耶夫看著面目全非的下屬,已認不出誰是誰了。他們的神志越來越混亂,清醒時的唯一要求就是讓戰友向自己開槍,以結束這場痛苦。

一艘蘇聯潛艇正好經過附近,接收到了K-19發出的求救信號,很快所有傷員都被送回了莫斯科。扎捷耶夫因為受到的輻射較輕,在經過換血、換骨髓等手術後,於1963年12月出院。而那6名進入過反應堆艙的官兵,則被檢測出了3倍於致死量的輻射,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回天乏術。10天之後,6人相繼死亡。他們被秘密埋葬在了莫斯科郊外的一處公墓內,為了防止他們身上的輻射外泄,影響到來公墓弔唁的普通民眾,他們被放置在了鉛棺之中。家屬只知他們為國捐軀,卻不知道他們到底埋在哪。事件發生2年之後,當初在K-19上的139名官兵,已有22位死於輻射。

K-19返回基地後,所有官兵被下了封口令,不得泄漏任何相關信息,連他們病歷上的「放射性輻射」也被改成了「神經末梢系統受損」。直到蘇聯解體,《真理報》才公開了這一埋藏多年的歷史,而由於蘇聯解體、俄羅斯新立時的交接問題,6名官兵埋藏處的文件早已失蹤,再也找不到了。

延伸閱讀

口徑接近1米的巨炮,卻被定義成「迫擊炮」,炮彈重1.7噸,比戰列艦主炮還重

14名劫匪控制大使館,與警方僵持4個月,時間多到挖出地道,擊斃劫匪僅用40分鐘

客機被導彈莫名擊落,290人無一倖存,美軍:看錯了,還以為是敵軍戰鬥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蘇聯唯一核動力航母,建成30%被迫停工,美國商人廢鐵價收購,後反悔僅支付三分之一
建立6道防線,進可派80萬大軍、300軍艦,退可抵禦100萬軍隊進攻,30年不倒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