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讀點《道德經》之無為而治
最新
03-17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譯文
不標榜賢才異能,使人民不至於炫技逞能而爭名逐利。不看重稀貴之物,使人民不因為寶物而起偷盜之心。不顯露足以引起貪慾的物事,使人民的心思不至於被擾亂。因此,聖人治理天下的原則是:排棄充斥於人民心中的各種成見,滿足人民的溫飽需求,軟化人民的犟執趨求,提高人民的自立自足能力。通常使人民不執成見、不生貪慾,使那些"智者"不敢為所欲為。從事於無所成為的作為,即可以得到全面的治理。
見解
18世紀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在他的著名著作《國富論》中提出了「看不見的手」的概念,在我看來,最早老子的「無為而治」完全是「看不見的手」的原型。在老子看來,不去對人民做刻意引導,順應他們本來的面目,不去宣傳所謂的「智」與「德」(孔子曾對顏回說:智所以外露,是因為爭勢,德之所以放蕩,是為了好名),人民就能保持最初的淳樸,天下就沒有治理不好的。這同亞當·斯密遵循市場經濟自由發展有著異曲同工之效果。雖然出發點不同,對人性的理解不同,但是理念卻是如出一轍的。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作為社會化動物的人類,也許心裡一直都藏著一個高度自治or無為而治的夢想,至於如何實現何時實現,也許還需要不斷發展進行驗證。
※每天讀點《道德經》之論常道
※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世界第一的撒瑪壩梯田到底長啥樣
TAG:熋有話要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