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林毅夫:中國經濟怎麼看

專訪林毅夫:中國經濟怎麼看

近日,人民日報客戶端「大咖有話」之「兩會面對面」邀請到全國政協委員、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今年兩會,他帶來怎樣的提案?新結構經濟學又「新」在哪?——聽林毅夫談「中國經濟怎麼看」。

Q: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大咖有話,這期節目人民日報客戶端為大家邀請到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請您和我們網上觀眾聽眾一起談談最熱門的問題,兩會。這次您帶來了什麼提案?

林毅夫:一個是國內精準扶貧,一個是一帶一路。我一直在關注南疆,尤其是和田。和田有220萬人口,7個縣1個市,連片貧困,目前有將近60萬的勞動力,就業怎麼解決是個問題。在新疆尤其在南疆,過去因為交通基礎設施很差,跟全國的市場跟世界的市場聯繫在一起比較困難。

那將導致新疆的發展維持在比較傳統的農業,傳統職業,收入水平也比較低。現在情況有些變化,一帶一路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讓新疆這個地方的產品,可以進入到中亞,可以進入到南亞,通過印度洋到達歐洲。

現在,還可以從鐵路進入歐洲,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讓新疆的產品可以進入到國際市場。找機會把東部沿海勞動力密集型,轉移到新疆那邊,可以形成新的產業集群。幫助新疆抓住這個融入國際市場的機會,為此我提了一個提案。

Q:這兩天開會,包括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到當前的中國經濟它的顏值高,氣質也好,您怎麼看?

林毅夫:形容詞形容得很好,所謂的顏值高,是指數字好看。6.7%的增速超乎大家的意料,企業的盈利狀況也改善了,居民收入增長比經濟增長力還高。氣質好,則是指發生了一些結構性的變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高了,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也提高了。

以及,我們進行了結構性改革,在去產能方面取得了成績,讓經濟的素質更好,更加長期可持續。中國出現了一些歷史性的變化,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過去這五年確實是不平凡的五年。

亞洲基礎設施銀行成立,有那麼多國家參加,而且美國這些主要發達國家都在參加。實際上,二戰後現有的國際治理體系,是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形成的。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提出的發展創意。有那麼多人支持,這就代表著變化。中國進出口貿易也變成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些都是歷史性的變化。

Q:隨著結構調整,我們整個發展的模式,在過去幾年當中確實出現了很多變化。

林毅夫:確實是這樣,過去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一般產品的附加價值比較低。現在,我們從追求數量的增長變成注重質量的增長,開始轉變。

這跟發展階段有關。比如參考東亞經濟體的發展經歷,起初都是產品質量差。日本50、60年代之前就是這樣,我們自己的台灣、韓國、新加坡、我們的香港,在60年代70年代也是這樣,產品價格低,但質量不好。

從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利用勞動力多且廉價的特點,是經歷快速工業化的必要過程,現在進入到高、中等收入階段,跨入中等收入、高收入,那就不能附加價值低,價格便宜。

提高收入水平,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是反應我們發展的階段,二方面也是我們在國內國際市場,要維持我們的競爭力的必要。同時不僅是在生產方面這樣,在消費方面也是這樣。在低收入階段的時候,有工作,有飯吃是第一個要求。但現在收入水平提高了,現在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怎麼來滿足,就很重要。

大家美好的生活願望裡面不僅是收入水平的提高了,還要生活的質量的提高,環境質量的提高。這些方面,都要求我們高質量的發展。

Q:從低收入向高收入這樣的發展,我們中國台灣包括韓國,有這樣的一個先例,中國大陸這麼一個龐大的一個體量,能夠要做到,2025年人均的國民收入總值達到1.27萬美元。

林毅夫:1.25%左右。技術不斷創新產業不斷升級,勞動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將來收入水平才會不斷提高。中國處於目前這種發展階段,我覺得我們發展的空間還挺大的。

一方面現在有些產業有過剩產能,很多產業還可以產業升級。新的科技創新給中國機會,有可能進行彎道超車,比如互聯網、移動通信、大數據、人工智慧、高鐵等等。只要能夠不斷的創新,不斷的升級,勞動生產力水平就能提高,收入水平就能提高。

Q:而且包括消費,在經濟的推動當中,消費這個環節確實現在這兩年有很明顯的一個加強,這方面在未來是不是也是一個特別起作用的環節?

林毅夫:它的前提是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是技術要不斷的升級,收入水平才會提高,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費就會提高。社會增長速度能夠維持,整個經濟有良性的循環。樂觀和悲觀是相對而言,我對一些問題的判斷比一般人的判斷好一點,有的人說我樂觀,但事後那些判斷基本都實現了,而且可能還超額實現。

一般人會比較悲觀,因為悲觀通常拿發達國家做參照,拿發達國家的理論做依據。但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還是一個轉型中國家。轉型過程當中有改革不到位的一些扭曲。這些落後跟扭曲從理論上來說,中國確實有很多問題。這種狀況下比較容易看到問題,但其實一路走來有很多成績。

我個人這些年實事求是,不是根據理論來看中國,而是直接來看中國,目前階段確實有很多問題,不能夠避諱。但有問題要了解這個問題,同時要看到解決這些問題有什麼機會,有什麼資源,有什麼政策措施。把這些問題考慮清楚的話,中國還有很多機會。

Q:有一些企業家,原來的產業遇到比較大的問題。您覺得金融領域的風險,可控嗎?

林毅夫:中國有句話叫居安思危,對可能出現的問題要高度關注,認為最大的風險是忽視風險的存在。金融確實是容易爆發風險的地方,而且在不少國家,不少社會,他們經濟發展會很好,突然間出現了金融危機,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就是一個例子。確實,對金融風險要高度關注,過去這些年也有一些值得擔憂的地方。

現在來看,得必須關注的有幾點:房地產,一般大多數國家的金融風險都從房地產泡沫。房地產非常重要,但就像總書記所講,房地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點要把握。還有金融脫實向虛也要防止,脫實向虛容易造成泡沫化。金融就像血液,如果血液流通不暢,經濟必然受到影響。

金融要不斷的創新,就像其他領域要不斷的創新,但是在創新過程當中要避免詐騙。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但也要防止利用企業走出去變成資金外投,防範在發展過程當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Q:還有一個風險,達沃斯會議上您也講到,擔心嗎?

林毅夫:貿易對雙方都有利的,大家是有共識的。貿易保護主義表面上看起來,可以保護國家利益,但實際上,綜合理論和歷史經驗,很多人跟我抱怨(這個問題),比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上台後甚至曾打算在墨西哥建牆。表面上好像就業留給了美國人。我覺得貿易保護主義說說可以,其實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怎麼應對貿易保護主義?兵來降擋,水來土掩。有的可以經過WTO仲裁,有的可以針對某些領域提出必要措施。我到美國去跟美國國務院、白宮、財政部的一些高級官員交流,其實他們自己心裡也很明白。美國經濟雖然有所復甦,但還沒有完全復甦。這種狀況之下,從政治的需要,就會採取一些舉措。

但是全面的貿易保護,全面的貿易戰,可能性還是比較低的。當然我們不能因為可能性低,不做國內的改革,還是可以採取一些必要的調查,施加一些必要的關稅。

Q: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根據您對整個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能帶給世界什麼樣的一些經驗?

林毅夫:很重要的經驗就是走自己的道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而不是簡單照搬別人的理論,照搬別人的模式,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如果真能解放市場實事求是,任何國家都有經濟動態快速發展的機會。

1978年我們改革開放的時候,統計數據人均GDP155美元,81%的人生活在農村,84%的人生活在國際貧困線之下,是非常內向型的經濟。這40年能夠發展的這麼快,在這個過程當中,中國崩潰論,老是此起彼伏。但我們是這40年中唯一沒有出現金融危機的國家,為什麼能這樣子?

會有這種看法,實際上與用發達國家的理論來看中國有關。根據主流理論來做政策,不管是發展,轉型都不成功。主流理論是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提出來的,理論是不是適用,界定於它的前提條件,發達國家提出的理論,明的和暗的都是以發達國家的條件為條件。發展中國家條件不一樣,推行的結果也就不同。

改革開放能成功,是因為實事求是走自己的道路,根據自己當前的狀況,主要矛盾是什麼,解決這些主要矛盾的條件是什麼,然後把有利條件用好,來克服矛盾。矛盾克服後,新的矛盾會出現,然後根據新的矛盾及其關鍵,再去解決那個矛盾,一步一步的走過來。

Q:您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能跟我們大家做一個介紹,說說這個「新」在什麼地方?

林毅夫:這是一個理論體系。過去的發展經濟學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形成的,是現在經濟學中的主學科。發展經濟學也叫新自由主義,認為發展中國家到處存在的政府勢力,所以政府應該退出,發揮市場的作用,重視市場忽略了政府。

新結構經濟學是總結我們自己改革發展的經驗,成功與跟不足,以及東亞這些成功經濟體,他們所能夠成功的原因,而提出。其主要內容,跟過去有很大不同,這一理論強調政府跟市場都需要。2008年,我到世界銀行當首席經濟學家,2009年在一個內部會議上,我提出了新結構經濟學的這個名詞。

對外是在2011年,我應邀到耶魯大學做年度講座,正式提出新結構經濟學。我的研究很早,1982年到芝加哥大學留學,1987年在耶魯大學做博士後,回到國內是1987年5月份。1988年的時候,認為自己學習了西方最先進的理論,可以指點江山了。但是發現那些理論在中國不適用。

教科書上教的理論是很沒效率的。按照理論,中國政府做的不理性。但是中國維持了十年左右9%的平均增長速度,那是代表政府的政策肯定是對的,政府肯定是理性的。如果中國政府是對的,理論就不對。1988年以後,我就開始碰到問題,去了解問題及其產生根源,思考用什麼辦法來治理才會有效。

中國的發展機遇在什麼地方,中國的出路在什麼地方?我比較幸運的是,比較早想通這個問題。根據1988年後我對中國問題的判斷,1994年出版了一本書——《中國的奇蹟》。在書里,我提到,按照市場匯率計算,到2030年中國的經濟規模會超過美國。

但90年代,大家還在想中國崩潰,我就認為中國會超過美國,我很樂觀。2014年的時候,中國按照購買率,已經超過美國。現在國際上普遍的看法,是到2025年之前,中國按照市場匯率計算的市場規模,經濟規模就會超過美國,基本是八九不離十。

Q:這四十年改革開放為理論提供了更好的依據和實踐。

林毅夫:特別幸運,理論來自於新的現象。中國改革開放40年這個現象,是在人類經濟史上不曾有過的,不用簡單照搬西方理論看中國,從中國的實踐經驗出發,了解背後的道理,可以提出很多新的理論來。

Q:您在理論的完善過程中,如何看待政府的作用?有為政府的概念會不會過於理想化?

林毅夫:確實是理想,有效市場也是理想。市場不完善也是普遍存在,所以有效的市場,跟有效的政府都是理想的目標,然後這兩個之間是相互為條件的。既然市場自己不能解決,就要政府來幫忙解決,所以我提出的是市場有效,以政府有為為前提。

要是沒有政府有為來控制市場實力,市場是不會有效的。但是政府有為,以市場有效為依規。並不是政府做的都是對的,最終的目標是讓市場有效。我們維持40年的穩定發展,政府做的絕大部分還是在彌補市場的不足。

怎麼能達到有效市場,要看到市場失靈的地方在什麼地方,然後建議政府來幫市場解決這些失靈的地方,這樣市場才能有效,如果沒有政府,經濟就難以發展。讓政府清楚,怎麼跟市場有機的結合。

Q:政府作為市場反應信號是好的,而且是有效的。

林毅夫:結果是好的。我從世界銀行回來以後,也繼續在努力,你比如說現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是非洲國家,非洲怎麼發展?發展中國家在窮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農業經濟,靠自然制約。提高收入水平,實現現代化,一定要從農業經濟變成工業經濟,然後進入到以服務業為主。我提出新結構經濟學在非洲國家提倡並實踐,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比如說非洲貧窮的國家之一,衣索比亞。基礎設施很差,居住設施很差,營商環境很差,跟剛開始改革開放的中國完全一樣。根據新結構經濟學,發展有競爭力的產業,產品進入國際市場,國際開始對埃有信心,招商引資的方式更是吸引更多商家在這裡投產。這樣一實行馬上當年見效!

埃塞現在變成吸引外商投資最多的國家,這個理論在波蘭也產生了一定的效果。過去波蘭人口流失嚴重,都跑到歐洲去就業。應用新結構經濟學後,政府發揮因勢利導的作用,比較優勢的產業很快變成有競爭優勢的產業,也就能佔領國內國際市場,創造就業,不少人已經回來了。

Q:我們還將繼續改革開放,從您的理論角度來看,中國應該怎麼做下去?

林毅夫:一方面當然要深化改革。改革開放取得穩定快速發展,主要推行的是雙軌制,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老辦法中,對一些大型國有企業,在開放競爭的市場中,給予了不少保護補貼。新人新辦法在於,對比較優勢的、開放民營經濟,允許外資合資企業進入。不僅開放進入,還積極給予因勢利導,使得我們取得穩定與跟快速發展。

改革應該與時俱進,我們要把現在金融在要素市場的扭曲消除掉。在上海自貿區等區域,推行負面清單。除了跟國際民生至關重要的產業,各種外國投資之外,其他產業都是開放投資的。外資企業在中國應該是享有國民待遇的。

隨著現在主要矛盾變化,怎麼樣從數量的擴張,走向質量的不斷提高的發展模式,都是我們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隨著挑戰的變化而要努力的方向。

Q:您的新結構經濟學理論,還在未來的實驗當中還要進一步發展。

林毅夫:理論是所有實踐發展,理論的創新要不斷的推進。

? 北大國發院

? 北大國發院智庫

?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

? 中國健康與養老追蹤調查

? 中國企業創新創業調查

? 未名湖數字金融研究

? 北大國發院MBA

? 北大國發院EMBA

?北大國發院DPS金融管理博士

? 北京大學國發院經濟雙學位

? 體育商學

? 北大國發院校友

? 馬浩教授on戰略管理

? 京晶課堂

? 春暖花開

? 楊壯談領導力

?余淼傑談經貿

?北大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大國發院 的精彩文章:

手法活,對短期長期利益來者不拒
盧鋒:劉鶴訪美意義與中美經貿關係變局

TAG:北大國發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