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戴威的理想,阿里的局,ofo再獲碾壓式融資背後發生了什麼?

戴威的理想,阿里的局,ofo再獲碾壓式融資背後發生了什麼?

今天一大早皓哥就被刷屏了,ofo小黃車宣布完成E2-1輪融資8.66億美元,由阿里巴巴領投,灝峰集團、天合資本、螞蟻金服與君理資本共同跟投,再次創下共享單車行業單筆最高融資紀錄。阿里此時再次大手筆投入,表明對ofo的支持決心不變,打臉市場質疑。

從ofo成長初期到巔峰時刻,乃至遭遇市場滑鐵盧時,皓哥一直力挺ofo,在於看到了ofo的價值和韌性。這個浮躁的時代,人們往往被市場風向左右成牆頭草,唯有認真思考,看清本質,才能形成真知灼見。

一、阿里持續看好單車出行,ofo的價值無可替代

「共享單車」賽道價值連城,阿里必然要加大砝碼持續投入。

阿里的願景是為用戶提供美好生活,涵蓋「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高頻的「食」被美團點評切走,口碑聯合餓了么狙擊;高頻的「行」也在滴滴手裡,單車是阿里布局「行」的重要抓手。

首先,共享單車的入口價值明顯,在人群覆蓋面與消費頻次上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大出行入口,今後延伸低頻高毛利業務的可能性也更大,意味著其中的戰略價值遠比當下高。

其次,共享單車的信用徵信價值巨大,且效果顯著,芝麻信用超7成免押用戶來自ofo。

截至2017年底,芝麻信用累計為4150萬用戶免押金超過400億,ofo占其大半壁江山,超70%,同時ofo積極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及自建信用體系,在自身APP內推出信用評分系統,從後台核實對用戶信用行為進行加減分。ofo多方面加強信用體系建設,為加速信用社會的到來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必須站上賽道阿里為何一定要押注ofo?

單車陣營格局已定,哈羅單車主打渠道下沉,ofo是阿里打下一二線城市的必選項。

不管從滲透率、月活還是投車規模來看,共享單車的格局都已趨於穩定。

去年底,哈羅單車先後獲得兩筆大額融資,擴張迅猛。截至1月20日,它已進入160多個城市,用戶數近1億,單日訂單量超1000萬,但它的戰場集中在二三四線城市,與ofo形成很好的互補。

尤為重要的是,ofo始終牢牢佔據市場第一的位置,而最被人詬病的質量問題在資本進入後完全有能力去優化。

QuestMobile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ofo月活躍用戶規模達3581.90萬,同比增長率達到1678.8%,為總榜單第二,共享單車行業第一。

儘管頭部優勢明顯,但質疑聲頻起,都聚焦在用戶體驗上,無非是ofo損壞率高、使用周期短等,在皓哥看來,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小事。用戶體驗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資本加持下總會不斷優化。

而且ofo團隊迭代能力很強,對市場的反應靈敏,早就在提升質量上不懈努力,此前還與專註自行車「百年」的鳳凰自行車合作,嚴把質量關。阿里站在戰略高度審視ofo,必然將所有問題全盤考慮過,今後勢必助力ofo在用戶體驗上邁上更高台階。

最後在政策的縮緊下,「准入牌照」成為稀缺之物,ofo搶先佔坑優勢盡顯。

燒錢搶賽道的黃金時間窗已經過去,無論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都已陸續出台了各項管理辦法以及限制供給的措施,現在再想隨心所欲地大規模鋪車毫無可能。

新入者要拿到「准入牌照」猶如蜀道之難,而ofo有政策壁壘優勢。前不久滴滴剛發布小藍單車在深圳的公告後就遇上政策阻力,深圳市交通運輸委緊接著發表聲明稱,在小藍單車押金、運維不到位等問題相應處理結果明確前,不得以小藍單車的名義在深圳運營和投放。

由上可知,阿里一直將ofo作為一大王牌,8.8億美金融資後的市場格局有何調整呢?

二、各方博弈後的局面,ofo如願以償、滴滴妥協、阿里加重話語權

ofo的寒冬已過,春天將至,未來要進一步提升效率和盈利能力。

去年冬天是ofo最為嚴峻的時刻,上海十年一遇的大雪讓路邊單車無人問津,活躍度驟然下降,各種關於「ofo撐不住」的謠言紛至沓來,而本次融資讓謠言不攻自破,事實總是勝於雄辯。

接下來ofo要精細化運營提高效率,去驗證共享單車真正的商業價值。

大資金補貼和採購的玩法已成過去式,回歸商業本質、降本增效才是王道。融到錢後的ofo將聚焦於精打細算,謀求高質量的發展。

首先是堅持用戶第一的原則,以人為中心提高服務質量。然後運用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提高運營有效性,比如推出大數據系統,連接「人、車、地點」,通過出行大數據的分析,優化車輛投放、調度方面的問題,平衡車輛供需,並對「沉默車」和「亞健康車」的報修積極響應,從而提升運營效率,實現共享單車的智能運維管理。

通過努力探索更高效的運維方式,減低產品、運營、技術等方面的成本,才能實現盈虧平衡,擺脫行業資本嗜血的魔咒。

滴滴再難坐收漁翁之利,壓力之下妥協是從大局考量。

凜冽寒冬是ofo資金鏈最艱難的時期,滴滴深諳此道,使勁全力想要完成合併,奈何ofo的堅持讓滴滴寸步難行。此時未能促成合併,隨著萬物復甦,後續只會更難。

而且作為ofo的股東,將ofo置於死地對滴滴並非絕對有益。更為重要的是,正面杠阿里意義不大,滴滴最大的敵人是美團,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阿里在口碑、外賣等各條線上能協助滴滴應對美團的威脅。

阿里手握兩張王牌,增強在共享單車領域的話語權,且保持ofo的獨立性任由其馳騁一片天地。

之前大家質疑ofo後續難以發展,莫過於看阿里的臉色,見風就是雨,尤其是扶植哈羅單車一事,眾人皆認為阿里放棄了ofo,其實哈羅單車是螞蟻金服投資,ofo是阿里投資,相比較而言,ofo是阿里親兒子,哈羅單車頂多算侄子,親兒子當然比侄子分量重的多。

而且哈羅單車攻陷二三四線城市,ofo堅守一線城市,即使之後共享單車走到合併,阿里雙面下注的話語權也更強。

當然本輪融資過後,戴威依然保持對ofo的絕對主導權。這位年輕的創業者,從始至終一直在堅持自己的遠大理想,不斷突破以成就偉大事業。即使外界一直否認懷疑,他頂住所有壓力,保持初心勇往直前。不如說,正是戴威的堅持,帶領著ofo熬過了嚴冬,迎來了春暖花開。

在行業面臨窘境之時,ofo主動成為破局者,帶動行業往健康方向發展,那麼它下一步戰略如何?

三、彈藥充實,ofo怎樣用好手中的錢?

國庫充盈之下,ofo發展的路徑也更加清晰。

首要目標是逐步在各區域實現盈虧平衡,並探索更高階的商業模式。

要提高盈利,無非兩條路,一是在存量市場做到極致,二是到增量市場尋找變現手段,後者效果無疑更顯著。

高頻入口的戰略價值極高,能夠讓企業在增量市場里獲得極大的回報,比如美團外賣的流量占整個美團超過50%,但美團並不靠外賣賺大錢,其真正高收益是低頻的生活服務。

高頻獲取流量,低頻賺取利潤這套邏輯對共享單車也適用,ofo要疊加新的增值服務,實現「高頻打低頻」。在大出行領域,專車無疑利潤最肥沃,專車的客單價為30塊,按照25%抽佣,一次可賺7.5塊,相當於一輛單車被騎行7.5次才能拿到專車一次的錢。倘若ofo進軍專車市場,滴滴的蛋糕要被切走很大一塊。

其次加速出海戰略,拓展事業版圖,做全球化的生意。

國外政府有嚴格監管和數量控制,存在准入壁壘,於ofo這樣的先發者是優勢。比如在美國,政府重視「公共路權」,投放自行車需要經過特許批准,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排他性,這是先入者天然的壁壘。

而且國外用戶付費習慣相對好,薅羊毛的事兒少,願意為優質產品和服務支付費用,企業的現金流壓力減輕不少。ofo北美副總裁林文欣就曾直言:「美國人口眾多,且只要他們認可一樣事物的價值,就會樂於購買。目前美國人口和單車的匹配還遠沒有飽和,未來的盈利空間非常樂觀。」

加上海外市場的單位經濟模型更優,成本回收更快。避免了直接的價格補貼戰,定價溢價空間也高。綜合當地物價水平以及匯率等因素,共享單車在英美校園的騎行定價大約是國內的6倍-26倍,成本回收周期被大幅縮短。

最後加大研發投入IoT是差異化競爭關鍵,ofo必然要通過對物聯網及大數據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城市的智慧化發展。

萬物互聯時代是必然趨勢,20年前全球互聯網化,最近7年移動互聯網席捲,未來的20、30年是物聯網的時代,一切東西、物品都可以被連接起來。

而共享單車作為第一出行入口,極有可能去引領這個趨勢。畢竟,相比電視機四五百萬的出貨量,自行車已達到千萬甚至以後上億量級,可以連接最多的消費者,獲取最多智能設備連接,將是IoT大趨勢的直接受益者。

與各種智能設備結合發揮協同作用,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提供更恰當的服務,積累更多高價值數據和變現可能,是ofo在想要IoT時代完成的事情。

但目前ofo物聯網事業還處於早期,資金充裕之下,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做研發技術的突破。隨著量級的擴大,在線管理的能力也要不斷提升。

四、結語

阿里決不允許滴滴快遞合併之事再現,步步緊逼之下,滴滴終於鬆口,此番投資ofo說明阿里決心十足,勢必要在出行領域搶佔席位。

單車出行旺季即將來臨,歷經風波的ofo,倉廩足而無畏,躍躍欲試準備大顯身手。博弈還在繼續,終局幾何,敬請期待。

文:錢皓,盛丹丹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錢皓 的精彩文章:

阿里巴巴發布財報阿里雲年營收破百億,世界雲計算宣布成中美之爭

TAG:錢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