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魏文成帝、高僧曇曜及雲岡石窟

北魏文成帝、高僧曇曜及雲岡石窟

原標題:北魏文成帝、高僧曇曜及雲岡石窟


北魏文成帝(452年―465年在位),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太武帝拓跋燾長孫,景穆帝拓跋晃長子,母為恭皇后閭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出生於東宮,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余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弒殺拓跋余,尚書陸麗等擁立拓跋濬即位,是為文成帝。


曇曜,籍貫涼州人,曾修行於河北省定縣。年少出家,原在涼州修習禪業,為太子拓跋晃所禮重。北魏太武帝廢佛教,北地經像零落,佛事斷歇,沙門多還俗,師獨堅固道心,儼然持守其身。太子再三親加勸喻,仍密持法服器物,不暫離身,聞者嘆重之。

歷史上「馬識善人」的典故,見於《魏書·釋老志》。據說大約公元453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濬東巡,路遇由中山(現河北保定境內)赴京的高僧曇曜,雖然並不相識。但御馬見之,張嘴銜住其衣再不前行。帝感其佛法高深,遂命之為「沙門統」,主持全國佛教管理,並主持開鑿雲岡石窟。之後,便有了被後人稱曇曜五窟的第16—20窟。曇曜五窟開鑿於公元460—465年,是雲岡石窟的一期工程。5個石窟的中央都雕刻了巨大的如來佛像。



雲岡石窟佛像

雲岡石窟,於黃昏時分觀之,恰如灰黃之宣紙上書寫的魏碑,沉雄巍峨,莊嚴厚重。當然,走近它,那數百個大小不等的洞窟和數萬尊造像所形成的恢宏氣勢及佛像神韻,則使我們感受到深刻的精神內涵從這一千五百年前的歷史化石中隱隱透發出來。其中曇曜五窟更是由於它的結構布局嚴整、造像氣度非凡而成為中國佛教藝術第一個巔峰時期的經典。因為信奉「設像傳教」的曇曜已將信念和佛境完全寄託於佛像,在偉大的造像前幻滅了自我的肉身乃至相貌 ,所以在雲岡尋覓不到可以猜測的曇曜形象。然而,曇曜已化為歷史長河中的精神坐標,它與雲岡同化。其功德不僅因其主持開鑿雲岡石窟,還在於他的譯經工作對佛教綿延不斷的傳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史微言 的精彩文章:

天龍八部人物命運因緣譜(二)
你所不知道的少俠李白

TAG:哲史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