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迪領導印度4年,為何無法擺脫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莫迪領導印度4年,為何無法擺脫對中國商品的依賴?

「印度製造」計劃(Make in India)無法像最初設想的那樣運轉下去。這一計劃部分旨在縮減對華貿易收支平衡逆差,降低印度對中國進口汽車和設備的依賴。但據「今日印度」(India Today)英文雜誌網站發表文章稱,在過去3年內,印度對中國的依賴非但沒降低, 反倒升高了。從2014年起,印度進口的中國機電產品增加了25%。

印度總理莫迪2014年一上任就立即提出了「印度製造」計劃。其主要目標是把印度打造成一個世界工廠,由此確保全國經濟穩定增長,擺脫對中國進口商品的依賴。這一目標無論從社會角度,還是從對外政策角度來看,都是重要的。現在印度經濟年度增長率為6%。但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全國仍像從前一樣,有30%的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他們每天的生活消費低於1.95美元。預計,迅速發展工業可大幅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

從 政 治 意 義 上來說,對中國的依賴困擾著印度國家領導層,甚至是普通居民。例如,在中 印 兩 國 軍 隊 洞 朗 事 件 期 間 ,印度社交媒體上流傳著抵 制中國商品的呼籲。但這一活動沒能成功開展:沒有什麼東西可代替中國產品。

莫迪承諾,「印度製造」計劃有助於在2025年前把印度GDP提高25%,而且這一增長份額應該依靠生產部門獲得。而在莫迪當選的那一年,生產部門在印度GDP中的比重僅為16%。當"印度製造"計劃在2014年啟動時,印度對華貿易收支平衡逆差為378億美元。但到了2017年年底,這一數字已經攀升到516億美元,而且主要是因為進口的中國車輛和技術產品數額增加。印度對華出口額在3年內甚至稍微有所減少,減少了1億美元。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說,可能,莫迪總理想借鑒中國經驗,要知道,中國擁有大量人口和廉價的勞動力,確保了全國經濟長時間的迅猛增長,但中國經驗似乎不適合印度當前的條件。

首先,印度與中國的產業結構不同。印度的產業結構以農業和服務業為主,其中農業占很大比例,該國服務業過去相對比較發達,但現在和中國相比已經不發達了。而製造業在印度占經濟中的比重非常低。

其次,印度的對外開放存在問題,該國的對外開放程度很低,尤其不歡迎跨國公司進入,印度對外資的限制比其他任何新興市場國家都要嚴格,要在印度進行直接投資是很難的。

再次,印度的基礎設施比較落後。跨國公司進入某個國家必須要有配套的物流和倉儲基礎設施,而印度這方面的條件是比較薄弱的。此外,印度的富人基本上在境外,境內的富人主要關注服務業。所以現實問題就是印度產業更加偏重於金融和IT行業,但這些都不是製造業。

莫迪確信,印度的勞動力價格為平均每小時92美分,而中國的勞動力價格為平均每小時4美元。他想拿這一點做文章。但按照麥肯錫諮詢公司(Mckinsey)不久前的計算,中國工人的勞動生產率要高4倍。這意味著,競爭優勢恰恰在中國方面。麥肯錫諮詢公司指出,印度工廠裝備不佳,生產沒有實現自動化,存在產品質量控制問題,而且沒有建立起供應鏈。例如,把貨物從印度德里運至孟買,陸運價格居然與經海路把貨物從中國廣州運至孟買的價格相當,雖然運輸距離遠了4倍。 印度的基礎設施也拉了企業家的後腿。雖然中國和印度電價幾乎相同,但中國極少停電。而在印度,停電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因為電力需求遠遠超過現有發電能力。

印度實際上很難通過發展國內的工業來代替外國進口的產品。與此同時,在全球市場當中,中國佔比越來越高,同時,國際市場的產品也越來越現代化、信息化。各國都需要一個龐大、分工精細複雜的產業體系才能夠製造出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所以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正在變得越來越富有競爭力。在國際市場產品更加複雜,競爭更加高端化的背景下,印度本國工業很多制度層面的基礎工作沒有完成,恐怕只能朝著對中國進口依賴程度越來越高的方向走下去。

謝謝品讀,每天為您解讀和分析熱點,歡迎大家關注和點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分微電影 的精彩文章:

《國家利益》雜誌分析俄羅斯與北約發生武裝衝突的後果
日本航空自衛隊直升機墜毀,飛行員身亡

TAG:9分微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