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廣東美術館:天高雲淡一一杜小同作品展

廣東美術館:天高雲淡一一杜小同作品展

杜小同,1972年生於陝西富平。1995年畢業於西安美院附中;1999年畢業於中央美院國畫系水墨人物畫室,獲學士學位。200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獲藝術碩士學位。現居煙台。

天高雲淡

文-孫曉楓

杜小同是不擅長於敘事的,作品所呈現的,是某個時空的界面,是一種靜穆的出神,所有的形象被凝固劑所固定,不抵達任何地方也不知來路何處,僅僅是此在的敞開。他畫面那些像梭子般垂直入水的人,沒有性徵與表情,關乎戲劇性的細節被抽離,剩下的是僅有的一個「影子」,和設定的環境遭遇後成為一個可以被認知的動作。這是一個被特定比例規範的形象,一個通過不斷的推算才能明確的構圖,服從於畫面整體性的訴求,同時,充分闡述了「瞬間」對於圖像生成的意義。杜小同所表現的形象,不是來自於注視,而是一種「視覺停留」,一個「余影」。

杜小同 淵 水墨宣紙 191.5×104cm 2016年

隱退的細節構成了一個近乎抽象的符號化世界,所有的形象保持著一種置身事外的疏離感,如他的系列風景作品(暫且用風景來定位),已經擺脫了中國山水畫的格式與譜系,「臥遊」的情景設定毫無關涉,俯瞰式的構圖倒像是一種飛行視角——在某種速度下滑行的觀看。如《鳳凰山》、《芝罘》、《蜉蝣》等作品,似乎是一次無人機操作下的視像生成,而景中的人物,只是一種被捕捉到共時存在,一種淺顯的景觀定格。當然,他這種淡漠的風景背後,隱藏著特有的文人畫的趣味,蕭疏、散淡與寂寥,遁世式的相忘於江湖倒成全了「無狀無象,無聲無響,故能無所不通,無所不往」的老莊境界。

杜小同 北島 水墨宣紙 35.5×50.5cm 2016年

屬於文人畫象徵體系裡面的竹子、松樹等,在杜小同的畫面中同樣丟失了主體性,簡筆式的交代剔除了情感宣洩與炫技的合理性,被挫鈍的石頭和山僅僅是作為一種布景的需要或是構圖的籍口,最為簡約的塑造變成了深刻的荒誕,解除了視覺經驗的武裝。不可名狀的畫面瀰漫著壓抑的反諷——對歷史(傳統)的自作多情正是來自於自我的無知與矯飾。顯然,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反諷者,他必然是落寞的,和世界的溝通方式就是一次次的作嘔與不以為然。

杜小同 谷 水墨宣紙 130.5×63.2cm 2017年

至此,我在第一人稱與第三人稱之間逡巡的時候,發覺杜小同的孤獨,他深深的孤獨感不是來自於受到排擠與孤立,而是來自於對大同世界的充分描述後的扭曲折射。

回到杜小同的作品,他一直保持著一種克制的整體性,他懼怕和諧、統一性的破壞。在一個混沌的世界裡,尋覓樸素的關涉時空的哲思,平面化的世界包裹著圓融與聯繫,一切都不被孤立。這是大同世界的意象,一種微觀與宏觀的辯證。

「天高雲淡」正是杜小同作品的一種鏡像,來自一位西安人頭上一片秋天的天空。

2018-3-9

杜小同 澗 水墨宣紙 129.5×64cm 2017年

杜小同作品 水墨宣紙 143×183cm

請橫直手機欣賞本幅作品

杜小同 竹 水墨宣紙 47.5×91.5cm 2016年

投稿、合作請加主編

——新 刊 上 市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享藝術 的精彩文章:

郎靜山,一個有風骨的人物,用相機重塑中國畫的山水意境
清代湖廣總督:吳榮光行書冊頁《杜詩二首》

TAG:私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