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莫迪利亞尼:尋找隱秘的自我

莫迪利亞尼:尋找隱秘的自我

Knuckles White Dry

 The Positions

Gang of Youths 

00:00/06:10

You look out at the world with one eye, and into yourself with the other.

用一隻眼睛看世界,另一隻眼睛凝視自己。

——Modigliani

第一次看到莫迪利亞尼的名字,是在翻閱一本義大利現代藝術作品的書時。

當時只知道這位畫家擅畫裸女,是畢加索的朋友,英年早逝。除此之外,不甚了解。

直到這次莫迪利亞尼生平回顧展,才有機會真正走近他。

這位獨具風格的義大利藝術家,深受文藝復興影響,作品瑰麗且富有濃烈的情感。他僅走過了短暫的35年,卻在法國度過了幾乎一半的人生。

莫迪利亞尼 @Tate

二十世紀早期的巴黎,多麼令人充滿嚮往的藝術之都啊!無數偉大的靈魂、富麗的思想在此交匯碰撞,空前的創作氛圍、多樣的藝術形式無不深深吸著莫迪利亞尼。

他有張揚的野心,迫切地尋求揮灑。

1906年,21歲的他辭別故鄉移居巴黎。

這,也是本次展覽的起點。

《皮埃羅自畫像》 (1915) @Tate

這是一幅開場的自畫像,莫迪利亞尼把自己描繪成小丑皮埃羅。

在同時代人眼中,皮埃羅可以和許多不同形象聯繫起來,悲劇、喜劇、憂鬱、浪漫……它會出現在任何畫家筆下,也能被演員扮演成任何角色。

也許在那時,他已經準備好要讓自己充滿可塑性,創造無限可能。

1911至1913年間,莫迪利亞尼專註於雕塑。參觀包括盧浮宮在內的一眾巴黎的博物館激勵他將眼光投向埃及、非洲以及早期的義大利,並對更多種藝術形式進行探索。

他喜歡雕刻女像,長而窄的臉,細長的五官,頎長的頸項。這種極度誇張拉長面部的風格有種奇異的美感,隨後被保留在諸多畫作中,自成一脈。

《帶髮髻的女像》(1911-12) @1843 Magazine

《女像柱》(1910-11) @Fine Art America

然而從小患有肺結核,雕刻中產生的塵土加重了他的呼吸困擾。加上雕刻所需的材料遠比繪畫昂貴,所以他並未留下太多雕塑作品。

留下的,都彌足珍貴。

莫迪利亞尼的畫作現代色彩十分強烈,尤其是人像(清一色的大長臉),辨識度極高。

《珍妮 · 赫伯特尼》(1919) @Tate

這兩幅畫中的女子珍妮是一個法國藝術家,同時也是莫迪利亞尼的愛人和繆斯女神,成為了他許多作品的靈感和主題。

在印象派塞尚(Cézanne)和野獸派梵鄧肯(Kees van Dongen)作品的熏陶下,莫迪利亞尼的畫風逐漸從傳統標準轉向了寬鬆的筆觸和更華麗的色彩。

那時的他已從偏遠的「北上村莊」蒙馬特搬至大都市蒙帕納斯,擁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周圍是寬敞的林蔭大道,滿街藝術畫廊、咖啡館林立,在迅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作家和詩人們的同時,也刺激著莫迪利亞尼的創作。

《小農夫》 (1918) @Tate

《穿短褲的男孩》 (1918) @Tate

莫迪利亞尼曾嘗試過立體主義(Cubism)和激進畫法。他和同樣深受塞尚風格影響的畢加索是好友,常常誇讚他「總是比我們領先十年。」

《胡安 · 格里斯》(1915) @Tate

《保羅 · 畢加索》(1915) @Quora

畢加索筆下的《莫迪利亞尼像》(1920) @Pablo Picasso

搬到巴黎十年後,莫迪利亞尼已經把這座城市變成自己的藝術王國。他結識了無數個性鮮明的藝術家、音樂家、作家、詩人,並和他們留下了深刻的羈絆。

生活中的莫迪利亞尼(左)、畢加索(中)與法國詩人薩爾蒙(右) ,1916, 巴黎

之後,在一位贊助商的支持下,他得以重新拾起畫筆畫「裸女」——即便很早就開始繪畫裸體人像,但當時的義大利社風保守,幾乎沒有人自願擔當模特。

巴黎則有許多專業的模特,她們的收入為一幅畫5法郎,是一戰期間工廠女工們的兩倍。莫迪利亞尼每創作一幅畫,便可以從贊助商處獲得15法郎的獎金。

本次展出的十二幅裸體作品是最大的亮點。部分作品在1917年首次展出時曾遭到警方以「猥褻」的罪名指控、審查。

《斜倚的裸體,頭枕右臂》(1919) @官網

《裸體》(1917) @官網

如今看來,這些作品和更早時期的裸體畫有很大不同,畫中的女子並非「任人擺布」而變成了作品的「主導者」——她們或閉目,神態安然;或凝眸,彷彿和觀賞者做著眼神交流……

這一點再次體現了莫迪利亞尼作品的先鋒性和感性的力量。

所有展廳里讓我最為眼前一亮的是VR(Virtural Reality)體驗。

戴上VR眼睛,周圍迅速模擬出環境,如同置身莫迪利亞尼在蒙帕納斯的工作室。

VR實景 @Tate

眼前是未完成的畫,左手邊矮桌上散落著畫筆。

窗外陰雨濛濛,屋頂在滴滴答答漏著雨,地上放著一隻鐵桶在接水。

「我」遊走在這間窄小的工作室里,想像著他,何其自由,何其潦倒。

莫迪利亞尼也是生前窮困,死後聞名於世的藝術家之一。由於常年依賴藥物,他35歲時死於腦膜炎。他的摯愛珍妮——懷有九個月的身孕——也選擇在翌日帶著腹中胎兒縱身躍下五樓。

他畫中的人物沒有太多表情,總是一副寂寞的樣子。

就連他為自己留下的最後一幅自畫像也是,垂眸側望,像極了他——鬱郁寂寥,一生冷清。

However, [...] the artist had captured himself as a confident professional, loaded palette in hand.

……他終究忍不住用暖色的背景、明亮的色彩,把自己畫成了一個大師,從此謝幕人世間。

自畫像 (1919) @WikiArt

MODIGLIANI

[時間]23/11/2017 - 02/04/2018

[展館] Tate Modern

[地址] Bankside, London SE1 9TG

[票價] 成人£17.7 / 學生£15.9

後記——

每次看展總覺「匆匆」,尤其是許多展覽都禁止拍攝,那些影像、文字如同過眼雲煙,特別想記錄下來,供自己回顧、沉澱。

好在,這次的展覽一入場就發了人手一本小冊子,裡面按照展室順序,附上了每個階段主題的引言和重要作品圖片。我如獲至寶。

回來後按照這本小冊子的引導,閱讀了大量英文資料,終於整理出這篇文章。因為館內禁止拍照,只好從網上一一找來了相關作品圖片。

既是分享,又是留念。

趁著還有兩周時間,感興趣的小夥伴們趕緊排上日程,千萬別錯過啦!

↓感謝你的贊!我又充滿了動力!(?ˇ?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醒時分 的精彩文章:

摩納哥 一瞬的相逢

TAG:半醒時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