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之暴政,亂世之重典還是滅國之根源?
秦朝,創立帝制及以三公九卿為代表的中央官制,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徹底打破自西周以來的世卿世祿制度,強力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強化中央集權,又推行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文化風俗,加強了大一統的凝聚力,奠定中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基礎,故稱「百代都行秦政法」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權制國家。
那麼秦朝嚴苛峻法究竟是亂世用重典是個必然,還是導致秦止於二世的根源呢?
從秦國到秦朝,秦律一直如此,嚴厲但公正,但是秦律從秦國推行到全國的過程中肯定有很多地方無法完整表達,造成部分人濫用秦律,搞得民不聊生,但是基於剛完成大一統的格局下,這肯定不是民變的根本原因。始皇帝雄才大略,修阿房宮、長城、馳道,在當時生產力低下的大背景下,不被餓死就是最大的幸運了。史書上很少有關於秦朝餓死人的描述,在剛大一統的背景下,把各個原來國家的人抽離原來的地方,統一在全國另外一個地方進行編排,也是旨在打破原來對於諸侯國的身份認同。
從秦末的起義事件來看,不管是陳勝吳廣還是劉邦,其實都是因為「失期當斬」而起。春秋戰國時代國家疆域小,百姓戍邊來回旅途短,戍邊時間也不長。但是到了秦朝以後國家太大了,這個制度就會出現問題。在秦國的時候,男丁都是要戍邊的,時間也不長,就半個月一個月,這是一種義務。那個時候秦國的疆土大,但是呢,主要防衛的是韓、趙、楚三國,所以從秦國核心城市出發到東邊不用多久,回來還可以繼續耕種。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合理又實用的制度。但是擴展到全國,相當於湖南的百姓去呼和浩特戍邊15天,雖然時間不長,中間車程就要1年,來回就要2年,中間還有盜匪,說不定就為了戍邊小命都沒有了。秦始皇在推行全國規章制度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到各個國家地區的差異,過分迷信秦國的規制。
秦王朝早夭的核心原因在於,經濟上,秦朝廢除其它貨幣,統一貨幣,在史書上得到讚揚,但是從現代市場經濟學觀念出發,這直接導致了貨幣的供應不足,導致嚴重的經濟蕭條。這點類似於常凱申發行法圓等貨幣一樣,直接導致舊有經濟體系被摧毀,人民財富眼中縮水。政治上,秦朝之所以能實現大一統,依賴的是商鞅建立的軍功體系,比如什伍連坐法、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建立二十等爵制等,從政治體系上,由傳統的貴族體系轉變為軍政府體系,而軍政府嚴重觸動了貴族體系的利益,導致後期滅國的各個國家的貴族反抗。階級矛盾方面,在因為軍政府得罪了貴族階層的利益之後,秦朝的焚書坑儒等得罪了士族,而推行郡縣制完全消除分封制,雖然從制度上是一種進步,但卻客觀上得罪了功勛階層,讓軍政府內部產生了分裂。
可以說當時的中國就沒有統一的國家概念,大家概念中都是諸侯國,秦國所謂的統,只是地理上統一了,那些貴族,人民都沒有接受這種思想,只是認為自己戰敗了回過頭來他們還是要復國的。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他的統一是領先了當時幾乎所有人的想法,奠定了後市中國國家制度的根本,秦始皇晚期也知道要使用懷柔政策來安定整個多家,但是可惜的是太子沒有繼位,導致秦朝只能短短的兩代,也導致之後的皇帝晚年都盡量把繼承人放在身邊,以防出事。
※春秋戰國立國最長的國家,這個國家居然立國838年 !
※君主出兵侵略,大臣勸阻不聽,侍衛玩彈弓打了一隻鳥,改變了主意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