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十全老人乾隆先後十一次去泰山為啥不搞個封禪?

十全老人乾隆先後十一次去泰山為啥不搞個封禪?

在古代,泰山封禪可以說是皇帝最高的榮耀,有如武將的封狼居胥山,是對皇帝生涯最大的肯定,華夏五千年,王朝更替,皇帝也出了數百位,但是泰山封禪的也僅僅只有可憐的六位,其中竟然沒有自詡為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雖然他先後跑去泰山達十一次之多,但就是沒有封禪,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由小史來說道說道。

乾隆

因為古代先民特別崇拜高山,認為高山是與上天溝通的媒介,而泰山在古代被稱為「岱宗」,是大山之長,唯有天子才能在這祭祀。再加上孔子也曾「往來汲汲於泰山,尋覓封禪大禮」的遺迹,更加增添了泰山的神聖性。

史記記載第一位想封禪泰山的是齊桓公,經過「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開創了春秋首霸的赫赫偉業之後,齊桓公躊躇滿志的想去封禪泰山,結果卻被一代名相管仲制止了,認為他還不夠資格。連這樣的霸主都不行,那何人才有資格呢?只有能與上古三皇五帝媲美的才有資格封禪。《史記·封禪書》「齊桓公既霸,會諸侯於蔡丘,而欲封禪。管仲曰:古者封禪泰山禪梁父者七十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禪泰山,禪云云;伏羲封泰山,禪云云;神農封泰山,禪云云;炎帝封泰山,禪云云;黃帝封泰山,禪云云;顓頊封泰山,禪云云;帝嚳封泰山,禪云云;堯封泰山禪云云,舜封泰山,禪云云;禹封泰山,禪會稽;湯封泰山,禪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禪社首:皆受命然後得封禪。」

秦始皇是歷史記載的第一位真正在泰山封禪的帝王。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後又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梁父山。秦始皇是公認的千古一帝,開創了大一統時代,他封禪泰山綽綽有餘。

始皇封禪

秦皇漢武,一般連在一起說的,第二位在泰山封禪的當然就是漢武大帝了,漢武帝為了獨尊儒術,泰山封禪成為儒家推廣禮教、復古的重中之重。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群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群臣的朝賀,並改年號元鼎為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為奉高縣。漢武帝還首次明確提出了封禪泰山的三個條件:第一,必須一統天下;第二,必須天下太平、長治久安;第三,必須有祥瑞不斷顯現。

漢武封禪

漢光武帝是東漢開國皇帝,打下了「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東漢王朝,為中興之主,封禪泰山也很正常。

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赫赫有名的貞觀之治,按理說可以封禪,但是他因為祭祀封禪投入太大,百姓難以承受便沒有去。他的兒子唐高宗倒是成為了泰山封禪的第四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老婆女皇武則天另闢蹊徑,跑到嵩山去封禪了。

唐玄宗這一生可以用「唐朝成也玄宗敗也玄宗」來概括,他治下的開元盛世達到了唐朝的巔峰時期,卻一手造成了「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一蹶不起,他封禪泰山就有一些名不符實了。

最主要的是最後一位封禪泰山的君王讓乾隆皇帝再也提不起封禪泰山的念頭了。他就是宋真宗,身為一個守成之君,沒有大一統中國,卻非要霸王硬上弓封禪泰山,使這項頂級政治榮耀含金量直線下降,不光乾隆,宋朝之後元明清三朝沒有一個皇帝去封禪泰山了。宋真宗的封禪簡直像一個自導自演的鬧劇。與遼國簽下「澶淵之盟」後,宋真宗的心情一直不好。每年得給遼國歲幣,還得與遼國皇帝稱兄道弟,對於古代那種「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皇帝至尊思想來說,這就是一種恥辱。加上世人對其父宋太宗皇位合法性問題的非議,及對自己替代兄長繼承皇位問題都有種種看法。於是就想通過封禪泰山這種政治榮耀來安慰自己。於是,經過策劃搞了個神人賜天書的祥瑞事件,最終如願以償,成為了封禪泰山水準最低的帝王。《宋史·真宗紀》評說天書奉祀是「一國君臣如病狂」,明代李贄也說「堂堂君臣,為此魑魅魍魎之事,可笑,可嘆!」

宋真宗

乾隆皇帝晚年自詡為「十全老人」,雖然所謂的十全中有三四個屬於平定內部人民或者少數民族起義,自己統治無方讓子民造反還有臉加入十全之中。還曾寫過一篇《御制古稀說》,說自己弘曆乃是千古之中唯一的年登古稀之英君明主,什麼漢武明祖都比不上,可見其自高自大的性格,要不是宋真宗來上這一出,乾隆估計早就封禪泰山了。

雖然沒有封禪,但是乾隆跑到泰山的次數也不少,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先後十一次巡行泰山,創帝王之最,對泰山可謂是愛得深沉。乾隆心想既然不能封禪,那就做點別的來宣示我的存在感。他站在朝陽洞前,北望對松山,只見青山疊翠,鬱鬱蔥蔥,松柏流黛,萬姿千態,不禁驚奇地嘆道:「真是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可惜缺一方印章。」想起了自己的愛好,於是,乾隆便別出心裁,把自已的一首詩刻在山崖上,當做印章。古人作畫,畫上印章,表明畫為我屬,而這位皇帝居然把山水自然當畫,蓋上印章,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就是「萬丈碑」的來歷,它高約30米,寬12米,字徑大約1米。

萬丈碑

諷刺的是清朝滅亡以後,軍閥張宗昌也到了泰山,他跑到在乾隆的刻石旁邊,又加上了稍小一點的石刻。一幅畫,兩個印章。乾隆一生最愛在別人的作品上蓋章加字幕,沒想到被後人以同樣的方式加在自己頭上,而且還是個老粗軍閥,那不得氣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乾隆 的精彩文章:

雜項篇——掌中乾坤鼻煙壺(下)
乾隆駕崩後,加速和珅倒台的真正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TAG:乾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