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一轉眼,春季入學、返校的孩子都上了一陣子幼兒園了,我還是會陸續收到私信,說這都好幾周了,甚至大半年了,怎麼孩子對上幼兒園還是抵觸呢?這分離焦慮還沒完了?

其實就像我們假期後上班、或是新換個環境需要適應期一樣,孩子有「不情願」的想法很正常,花時間在這篇文章里,也分享了應對分離焦慮的好方法。

但除了分離本身,還有一個因素,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們上幼兒園的積極性!

——他們有沒有交上朋友?有沒有找到熟悉的、能玩到一起的小夥伴呢?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話說小葉子上幼兒園適應得算快,但並不是沒哭過、沒依依不捨過,尤其是第一周後半程和第二周開始全天制幼兒園的前幾天,告別的時候還是出現了一些周折。

但越往後,我發現孩子的意願度越高了,會微笑著痛快地和我拜拜了。有天送她上學,還出現了一個讓我很意外、又感動的畫風


和小葉子告別後,我見到有個好像和她走得比較近的小美女,也被媽媽送來了,就決定繞到一旁,偷偷觀察她會有什麼反應。


沒想到,當老師叫到這位小美女的大名,正玩著的小葉子,立馬回頭跑向這位好朋友,兩個人又蹦又跳又歡呼,還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

啊啊啊,這美好的小友誼啊,連小美女的媽媽,都忍不住在群里@我,說被這畫面感動了: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她倆在幼兒園老師拍的照片里,也經常會坐在一起,放學接的時候,如果我先去了,小美女的媽媽沒去,小葉子會回頭張望,想和好朋友一起;

對方也是一樣,有天我們前後腳接孩子,小美女看到我,特別興奮,不走了,回頭等我領著小葉子出來一起走!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很多人說,我也想讓孩子交朋友,可以怎麼做呢?小葉子是不是天生還比較外向、喜歡社交?

孩子的社交力的確和天性、依戀關係建立的強弱有關,有的內斂慢熱一點,有的更容易和夥伴打成一片;和媽媽有強鏈接的孩子,通常在社交中會更有安全感。

但這並不是絕對的,孩子在遇到不同的場合、人群時的社交表現,也很可能完全不同。我更傾向於用「策略」,去解釋孩子在社交時所做出的對自己有利的選擇:


比如小葉子在家會特別歡、在外卻不一定;

和熟悉的小朋友在一起時,會玩得很瘋,可她和不熟悉的孩子剛見面,會在一開始表現得非常謹慎;

而和不同年齡的孩子又不一樣了,和小的在一起,她可能是「大姐大」,和大的在一起,她又成了「跟班小迷妹」……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沒有孩子喜歡孤獨,再不熱絡社交的孩子,也希望能有夥伴,而且,年齡越小,越需要我們的幫助。

要幫到孩子,我們必須得了解,孩子友誼形成的特點


2-3歲時,孩子們開始將同齡人作為好奇和探索的目標而與之互動,可能包括戳、咬、搶玩具,但這還不是真正的友誼,而且孩子們可能還會忙於平行遊戲——在另一個孩子旁,但是各玩各的。

3歲時,友誼開始出現,這通常是由大人安排的,並且可能很短暫,但開始播下了真正的友誼的種子,有的孩子也會開始與同齡人建立情感連結;


4歲時,孩子們會開始建立更持久的友誼,通常是與兩三個喜歡的玩伴,而且很可能有排他性,也就是不允許其他人加入。


5歲時,會形成更牢固的友誼。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來來來,劃重點,對於初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這個時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真正的友誼,但已經有了苗頭了,家長的作用非常關鍵:要創造條件,為孩子安排友誼、為孩子示範如何交朋友。

如果有條件,「草」要早點種,比如說:

1)父母平時多示範,成為孩子的一面鏡子。

比如說,進出小區門口和保安熱情地打打招呼,見到鄰居稍微拉兩句家常,在餐廳里也多說說「你好」這類的禮貌用語。我在小葉子上學前,有進行過「角色扮演」,假設我是她,她是新同學,可以怎麼介紹自己,「你好,(伸出手),我叫***」,讓她學習看著對方的眼睛交流。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2)認識新人、多接觸不認識的孩子。

這個既是主動也是沒辦法,去年9月之後,很多和小葉子差不多大的孩子都上幼兒園、或者早教班了,出門經常遇到比她小的,沒關係,正好多見見人,如果提前知道誰會上同一個幼兒園更好,讓孩子早點接觸同學。

3)教孩子受歡迎、應對衝突的小技巧。

上幼兒園第一天,小葉子就被搶玩具,但她已經很了解,可以通過「交換」的方式化解衝突,而且屢試不爽,就越來越愛用這招。這其實最早也是在小區里小朋友的社交衝突里鍛鍊出來的,有爭執是好事,孩子會用自己的方式體驗,發現沒用後,再教她更有效的方法,這個時機比純說教要更好。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孩子上幼兒園以後,是更好的契機,回想小葉子和小美女的認識過程,也是因為大人「摻和」了啊!

1)抓住上下學的黃金機會,讓孩子認識。

小葉子獨立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去接的時候,剛好碰到小美女和媽媽,我們下樓的時候就一起,出來了倆孩子在學校一起玩攀岩,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連接」。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後來往外走,都住一個小區順路,到一個岔路口,我們要分開走時,我開始「摻和」了,問小美女,「你叫什麼名字啊?」

小美女答了我,「**希!」

「哦哦,你叫**希啊!」我又引導小葉子,「你告訴**希,你叫什麼啊」,小葉子也說了自己的名字。

「好啦,寶貝,我們和**希再見啦,我們明天上學見!」

兩個孩子也開心地說拜拜。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回去路上,我又在和小葉子種草,「哇,今天我們認識一個新朋友,叫**希,她住在**居,往右走,你們明天又能見到一起玩啦!」

小葉子當時興奮地重複了好幾遍這個名字,對上幼兒園有了新期待。

小孩子的友誼,往往會「先入為主」,一旦好上了,就有一點「結盟」的意思,所以抓住剛上幼兒園的階段,上下學的時候主動聊聊天、放學了也別著急走,盡量創造機會讓孩子認識,記住彼此的名字和樣子,是很必要的。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2)蛛絲馬跡,發現孩子「友誼」的跡象!如果已經發現,就幫助孩子鞏固友誼!

除了上下學的偶遇,老師發的照片、視頻里,我們接送孩子時,都可以觀察,孩子和誰坐一起比較多?會提到誰的名字?

很多孩子不喜歡家長去刨根問底,如果實在忍不住,可以問問老師;我更喜歡在孩子心情好的時候,用玩遊戲或者畫畫的方式,來了解她的內心世界。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比如在家塗鴉,我說畫幼兒園吧,小葉子一開始不樂意,我說先畫你自己呀,她畫了個圈,跟著我說,幼兒園還有誰啊,她又畫了一個圈圈,說代表老師;

再然後,她又畫了一個,自言自語,這是「**希」,哈哈,已經用畫畫表達了對同學的高度認同;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她在旁邊又畫了幾筆,我以為是哪個新朋友,一問,小葉子說,「這是**希的弟弟。」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中間從左到右是小葉子畫的自己、老師、好朋友、以及好朋友的弟弟,哈哈,娃的話她不解釋確實沒人看得懂……)

哈哈,好有意思,小美女的媽媽,確實會在傍晚接孩子時抱上一個小嬰兒,但是男寶寶的這個信息,還是小小閨蜜自己交流出來的,這個信息,只靠嘴上硬去問,是問不出的。

我相信我們都是好偵探,關鍵就是,要自然,打探消息的前提,是我們能尊重孩子,先連接,也就是先溝通溝通感情,問點具體的、或者給選擇題,比如「她扎小辮兒嗎?」「她比你高還是比你矮啊」,更容易發現真相。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3)深度連接,家長邀約一起玩。

幼兒園只是友誼的開始,可以更進一步,加加對方家長的微信,邀請孩子來家裡玩,或是周末遛娃喊上對方。

論本性,我真是不太擅長做這個,但如果我自己都沒法踏出我的「舒適區」,又如何讓3歲的孩子看到「榜樣」呢?

這周剛好小美女病了,一直沒來上學,小葉子從一開始會念叨、關心好朋友,到又交到新朋友,不再念叨那麼勤了,我不希望她就此斷了和小美女的連接,就還是和小美女媽媽保持互動,通過微信語音,讓倆孩子奶聲奶氣的問候對方,特別可愛。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4)如果孩子始終交不到朋友、或是有社交障礙……

通常這種情況可能是孩子在家過於嬌寵、或是缺少榜樣、沒有足夠的安全感,或者稍微害羞一些。我會建議我們不要給孩子壓力,從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開始,也可以和老師多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允許孩子再適應得久一些。

還是我說的那句,這只是「策略」,孩子會選擇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社交策略,一樣的,我們需要耐心傾聽、引導、靜待花開。

我還會推薦諸如《我在幼兒園,學會交朋友》、《小雞小雞上學去》等繪本,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學習如何交朋友:)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說了這麼多,哈哈,覺得當家長確實不容易,你看,把娃送進幼兒園了,還是要操心交沒交到朋友、適應不適應,再往後,事兒也只會越來越多,比如高級點的,寫作業、叛逆、早戀……

啊,就像我創作過的這幅漫畫說的吧,養娃如同爬山,木有退路,有的只有一步一步地向前,和每時每刻不一樣的風景。

戰鬥著戰鬥著,我們就老了呀:)

—— End ——

讓孩子不抵觸上幼兒園,這一點很關鍵!

- 作者介紹 -

吉吉,美國註冊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前香港資深傳媒人,現居深圳。追求細水長流,也愛勇猛精進,愛唱歌愛生活愛自我管理,願與娃一起慢成長。微博/個人公眾號:吉吉pure;微信:mancz321

更多關於幼兒園的文章,還可以看這些(點擊標題即可直接閱讀):

現在關注「慢成長」,回復關鍵詞,一起做靠譜爹媽

↓↓↓ 點擊閱讀原文,送你一本實用育兒秘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