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經典常讀(1):修身齊家的工夫—讀《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

經典常讀(1):修身齊家的工夫—讀《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

關於曾國藩,世人所知其有兩大功績,一是建立湘軍,二是開啟洋務運動。清政府對其評價可謂極其正面,可從他的謚號「文正」和「中興第一名臣」(《清史稿?曾國藩列傳》)得到佐證。而民間對於其政治評價正如章太炎所說「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褒貶不一。但除卻其政治上評價的爭議,曾國藩卻有一點不管「譽之者」還是「讞之者」都極推崇,那就是他的家訓智慧,從這個角度來說,錢穆先生曾評價其為「一個標準的大教育家」。

學者酈波在百家講壇對《曾國藩家訓》作了一番評說,講稿已出版,今日共讀。

曾國藩資質平平,他從不避諱,曾評價自己「愚陋之至」,這還真不是謙虛,他的粉絲梁啟超也評價其「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中,稱最鈍拙」,就是說不管橫向比還是縱向比,曾國藩都是一個比普通人還普通的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拙笨之人,卻通過對儒家的修身齊家的不懈實踐實現了自我的華麗轉生,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的境界,所成就震古鑠今」(梁啟超《曾文正公嘉言鈔》),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後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並且在學術上繼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風格,創立晚清古文的「湘鄉派」,為後世所稱。

《酈波評說曾國藩家訓》主要從識己、識人、識事、識道四個方面對曾國藩的政治生涯、軍事生涯、家庭教育、幕僚教育等方面的經歷與智慧進行了評述。而在這四方面,筆者以為曾國藩以識己促成了識人、識事、識道,識己是識人、識事、識道的根本。識人、識事、識道涉及到個人的天賦及運勢,只有「識己」是每個人都可以憑藉個人努力達到的,也就是說「識己」才是我們最能從曾國藩那兒學習到的工夫。那曾國藩的「識己」到底是怎樣一種修行呢?

一、立志-不可一日不讀書

曾國藩鄉試考中舉人後,入京參加會試,結果連續考了兩年,都落榜了。在他回鄉的路上花光了所有積蓄,當時睢寧知縣易作梅,他是曾國藩的父親的好友,很看好曾國藩,主動借了一百兩銀子與他,這一百兩銀子可不是小數目,大概相當於知縣三年的俸祿。結果曾國藩路過南京時看中了一套精刻版的《二十三史》,他不假思索就花一百兩銀子把書買了下來。回到家的時候,可謂凄慘,落榜不說,身上分文不剩,還背著債務。曾國藩的父親情商很高,他沒有埋怨他兩次會試落榜,也沒責怪他借錢,就說了一句話:借錢買書,不是壞事,我樂於償還債務,但是希望你不要忘記初衷,細心研讀,這樣借的錢也就不白費了。父親雖然沒說但曾國藩卻受到強烈的震撼。曾國藩常回憶這事,說這是他讀史書的起點。此後,曾國藩每天堅持細心研讀史書十頁,而且做筆記,用了兩年時間讀完了二十三史,並把讀書的習慣堅持了下來,可謂「無一日不讀書」。

曾國藩認為讀書可以改變命運,他曾這樣評價讀書的作用「吾輩讀書只有兩事,一者進德之事,以圖無忝所生;一者修業之事,以圖自衛其身」(《曾國藩家書》),就是說讀書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可以獲得專業技術;曾國藩還認為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他在給他的兒子曾紀澤的家信里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

曾國藩非常認同讀書,他在對後代的教育中也把讀書作為了最重要的事情,他在家書中說:「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就是說我曾氏家族不求富貴,但求有讀書的傳統。

那書具體要怎麼讀呢,曾國藩教育給自己的孩子主要有三條。

第一,要讀經典

按照曾國藩的觀點來說,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因為這些書都是經過時間考驗的,其記載的智慧和思想都是經過大量的前人實踐過的,這值得後人吸取和學習。知識性的東西可能會隨著時間不斷更新,但思想性和智慧性的東西,越經過時間的沉澱就越有價值,所以讀書最大的捷徑就是讀經典。

第二,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此謂沉浸式閱讀,我們大部門人有這樣一種習慣,洋洋洒洒一大堆書,每天這本翻翻,那本翻翻,感覺好像讀了很多書,但是你問他書裡面說了啥,可能他自己都說不上來。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學習的境界要先入乎其內,再能出乎其外。讀書更是這樣,一本書,你要讀懂首先要能沉浸其中。

關於沉浸式閱讀讀書,曾國藩非常推崇,他對兒子說:「凡讀書,不必苦求強記。只須從容涵泳,今日看幾篇,明日看幾篇,久久自然有益」也就是說讀書沉浸其中,其實應該是一件非常輕鬆愉快的事,不要當成任務來死記硬背。

雖然說讀書不用死記硬背,是件輕鬆愉悅的事,但這不代表讀書就像看閑書那樣隨隨便便就行。曾國藩主張看書的時候要能作札記,也就是看書的時候得學會動手,得邊看邊寫寫劃劃,要「略作札記,以志所得,以著所疑」,也就是要把讀書時的所感所想,不論是心得體會,還是疑惑不解的地方,都要能隨手記下來,這樣才能有助於讀而後學。後來,胡適先生就對曾國藩這種讀書作札記的方法最為推崇。

第三,要培養個人的讀書興趣和方向

曾國藩作為標準的儒生,對子女的教育正常應該是熟讀四書五經,通過科舉獲取功名,光宗耀祖。但他卻不是這樣,這可以從他對兩個兒子的教育上看出來。老大曾紀澤不喜歡科舉考試,不喜歡八股文,喜歡西方的語言學和社會學,曾國藩就鼓勵他按照自己的興趣方向去讀書,後來清成為了清代著名外交家,他曾經憑自己的口才迫使俄國做出了它未做過的事,把業已吞下去的伊犁又吐了出來,創造了晚清外交史上的神話。老二曾紀鴻喜歡數學,曾國藩就培養他數學研究的興趣,曾紀鴻後來成為中國近代著名的數學家,著有《對數評解》、《圓率考真圖解》、《粟布演草》等數學專著傳世。更難得可貴的是曾紀鴻的妻子郭筠喜歡讀文學和歷史,曾國藩就引導她精讀《十三經註疏》和《資治通鑒》,也成為了一個有名的才女。曾國藩不只是關心自己的家人的讀書興趣,還關心別人家子女的讀書興趣,他向政府主張從年幼的孩子中選拔一些聰明的,對西學感興趣的,政府出資讓他們出國留學,正因為他的提倡,清政府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為後來中國的洋務運動打下了基礎,其中就有後來成為中國鐵路工程學奠基人的詹天佑。

二、守窮-窮能立品

曾國藩曾經說過「受不得窮,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可見受不受得窮和一個人的人生品格和人生成就有著密切的關係。那曾國藩到底有多窮呢?據說,曾國藩去世以後,他的後人從江寧兩江總督府上拉回去的東西基本上都是書。

曾國藩手跡

曾國藩一生特別看重「守窮」總得來說,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在官場上「窮」是保身之道

整個清代,由於滿漢相防,一般不讓漢人當高官,更別提是能執掌兵權的高官。咸豐曾經在曾國藩建立湘軍初期這樣評價過他「剛去掉半個洪秀全,又來了一個曾國藩」,可見咸豐為首的滿族權貴統治階級對曾國藩的防範之心有多重,曾國藩當時所在得官場環境甚為風險。曾國藩最大做到直隸總督,官居一品,但從來沒有因為貪污被人抓個把柄,這也要歸功於「守窮之道」。

第二、不論是不是在官場「窮」是善身之道

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把錢看得重於一切的人,他個人的品質一定有問題。關於這一點,曾國藩對於其小孩教育尤其重視。咸豐六年,曾國藩給九歲的小兒子曾紀鴻寫信,就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悅,此君子也」,最後叮囑兒子「爾尚年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無論大家小家、士農工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曾國藩的意思是說,守得住窮,就能保持之身的優良品質。他曾經在家書中告誡自己的大兒子曾紀澤:「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幾可成大器」,就是說富二代子弟越能勤儉自律,卻能在物質上主動跟貧寒之士一樣,越有可能成大器。

第三、儒士的個人信仰

儒家特別看重「仁義忠信、禮義廉恥」,而曾國藩自稱為理學傳人,肯定深受影響,他從小就立志做一個清廉的好官。光立志不行,他怎麼立行的呢?其一,曾國藩當初考中進士的時候,做了一件天青緞的馬褂,據說這件衣服他平時從來不穿,碰到重大慶賀活動或新年才拿出來穿,他曾說:「古語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觀之,衣亦不如故也」。其二,只吃眼前菜。曾國藩當時有個外號叫「一品宰相」,是因為他每次吃飯只食菜一品,也就一碗飯一個菜,「一品宰相」就是當時之人對他勤儉品質的表揚。關於「一品宰相」,還有個軼事,說他在兩江總督任上時去揚州視察,揚州的鹽商富家天下,聽說曾大人來了,立馬備下盛宴款待,可是到了現場,曾國藩在眾目睽睽下只在眼前的碟子上動了一下筷子,其他菜一動沒動。後來曾國藩對身邊人說「一食千金,吾口不忍食,目不忍睹」(《曾國藩全集?日記》),他以這樣的方式表達了自己對鋪張浪費的抗議和對自身勤儉節約的自律。像曾國藩這樣,雖然身處高位,還能一生安於貧窮,他一定有所樂道,正所謂「安貧樂道」,而他所樂之道真是他把儒家的個人信仰和實踐做到了知行合一,而不僅僅是口號。

第三、反省-正心順氣

曾國藩當翰林學士的時曾說自己「心貪遊玩」、「無事夜行」、「聞色而心艷羨,真禽獸也」(《曾國藩全集?日記》),可見,曾國藩年輕時也和我們普通人一樣,毛病一大堆。他毫不避諱地自稱自己為禽獸,認識自己的缺點並不難,但克服缺點就難了。

曾國藩的父親看見曾國藩年輕時天天不務正業,寫信給他三個忠告:節慾、節勞、節飲食。他發下鴻願:「接家信,大人教以保身三要,曰節慾,節勞,節飲食......小子讀之,悚然!...若不敬身,真禽獸也」(《曾國藩全集?日記》)。曾國藩下定決心改變自身的缺點,口號也很響亮,但光有口號就不是曾國藩了,他決定下一番工夫來實踐。

慎獨:儒家認為在獨處時也能謹慎不苟

於是曾國藩向當時的大儒倭仁請教如何實踐。倭仁告訴他有兩種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寫日記。他告訴曾國藩,人最容易原諒的是自己,要敢於把每天的所思所想及錯誤記下來,直面自己的錯誤是改變錯誤的前提。曾國藩後來堅持寫了一輩子的日記,基本上都是在反省自己的得失,中間基本上沒有斷過,一直到臨終的前一天還在寫日記,這種毅力絕非常人能比。第二個方法是要敬,要慎獨。敬就是要對自己所奉的理想與思想要有敬畏,慎獨是說一個君子不管人前人後要言行一致都要表現出君子的風範。倭仁其實是在告誡曾國藩尤其要以君子的標準約束自己獨處時的言行和思想。

曾國藩感覺倭仁的方法挺好,但實踐了一段時後發現,這兩種方法的效果不是特別明顯,有點流於形式,日記里天天記自己的缺點並不等於就改變了自己的缺點,按照敬和慎獨的標準要求自己,也往往只是停留在口號上,所以日記記了一段時間後,他又開始反省了,他在日記里說「自立志自新以來,至今五十餘日,未曾改得一過」、「乎乎已過兩月,自新之志日以不振,愈昏愈頹,以至不如禽獸。昨夜痛自猛醒,以為自今日起,當斬然更新,不終小人之歸」。就是說自己表現太差勁了,簡直連禽獸和小人都不如。

可是光是吶喊、彷徨,並不能解決問題,這時候倭仁的老師唐鑒教給了他一個非常有用的辦法,只有一個字-靜。唐鑒說:最是「靜」字工夫要緊,大程子是三代後聖人,亦是「靜」字工夫足。王文成是「靜」字有工夫,所以他能不動心。若不靜,省身也不密,見理也不明,都是浮的。總是要靜。曰:凡人皆有切身之病,剛惡柔惡,各有所偏,溺既深,動輒發見,須自己體察所溺之病,終身在此處克治」(《曾國藩全集?日記》),在唐鑒看來靜可以看清楚自身的毛病、修身的問題,哪怕是極其細密的問題,也可以看清,面對棘手的事務需要處理,也能夠看清道理,每一個人總是有偏好、有愛憎、有剛柔,沉溺其中某一方面,就可能導致錯誤,靜是治理的良方。曾國藩聽了這話,如醍醐灌頂,他說:「既而日窺所病,只是好動不好靜。先生兩言,蓋對症下藥也。務當力求主靜,使神明如日之升也,即此以求其繼繼續續」(《曾國藩全集?日記》)。

後來,曾國藩在這個「靜」字上做足了工夫,也正是靠這個「靜」字超越了年輕時的曾國藩。那具體是怎麼做的呢?從操作方法上來說,首先就是靜坐,曾國藩主張的靜是「一陽初動,萬物資始者,庶幾可謂之靜極」(《曾國藩全集?日記》)。自唐鑒教育以後,他就養成了每日靜坐的習慣,身上的毛病也在靜坐中漸漸消失了,並且慢慢地也養成了臨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靜,曾國藩曾在日記里反思說:「日內不敬不靜,常致勞乏。以後須從,心正氣順,四字上體驗」,就是說以後遇到事需要做到心正氣順,淡泊守志。

曾國藩在家訓里曾說過一個名言:「能甘淡泊,便有幾分真學問」,就是說一個人臨事淡定、冷靜、從容,這個人一定是有學問的人,沒有很深的學問和見識,斷難以養成臨事不躁的從容氣質。

第四、克勤去惰

曾國藩論勤有一句名言:「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有空閑的光陰」。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曾國藩家書》),就是說天下的庸人,自所以平庸無為,主要原因在於一個惰字;天下的有才人,雖然有才,但最後一事無成,原因在於一個傲字。

曾國藩在他家訓裡面特彆強調「勤」字,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勞謙:勤勞、謙虛是君子的美德

第一,勤能養生。他要求兒子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掃屋清地、沏茶倒水、下地幹活,總之要手腳勤快,曾國藩稱之為「養生第一秘訣」。

第二,勤能養品。曾國藩認為勤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的品格極易激發其他的良好品格。他在家書中要求子女做到「五勤」,分別是手勤、腳勤,口勤、腦勤、事勤。手勤、腳勤能養生,腦勤多思考,事勤就是工夫在事上磨,能鍛煉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勤快一點,一定能塑造出不一樣的品格。

第三,勤能養家。曾國藩家書中有句名言「無論大家小家、工農士商,勤苦儉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是說任何家庭或家族,只要能勤的,沒有不興旺的,只要倦怠的,也就是惰的,沒有不敗家的。所以要保持他們曾家世代興旺,曾國藩認為一定要耕讀傳家,就算是兒女找親家,也要是有勤儉家風的人家。曾國藩一生對勤字的實踐到極致,在晚年,身體每況愈下時還說:「人而不勤,則萬事俱廢,一傢俱有衰象」(《曾國藩全集?家書》),他還給自己定下了每天的工作計劃表,工作計劃表涉及公務、日記、溫詩、練字、校核文稿等,到晚年還一直堅持,曾國藩憑著常人難及的毅力,扎紮實實把勤字在生活里貫徹下來了。

以上,筆者根據原書的內容,著重從讀書、守窮、反省還是克勤克惰四個方面對曾國藩的修身實踐論進行了總結。但其實還漏掉了重要的一點,不便單列章節,就是一個「恆」字,這個字貫徹於曾國藩所有修身的方法中,而且極為重要,借用曾國藩的一句名言「人但有恆,事無不成」。

最後借用梁啟超的話總結一下曾國藩的一生「文正以樸拙之姿,起家寒素,飽經患難,丁人心陷溺之極運,終其生於挫折譏妒之林,惟恃一己之心力,不吐不茹,不靡不回,卒乃變舉世之風氣而挽一時之浩劫。彼其所言,字字皆得之閱歷而切於實際,故其親切有味,資吾儕當前之受用者,非唐宋以後儒先之言所能逮也」(梁啟超《曾文正公嘉言鈔》)。希望在國家提倡家風建設的大背景下,我輩能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家訓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數據挖掘實戰1:利用LM神經網路演算法進行電力竊漏電用戶自動識別
18/19秋冬男裝品牌訂貨會品牌分析-Dolce&Gabbana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