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做回自己
偶爾讀到賈平凹的一篇文章,《朋友圈子就是你人生的世界》。
「磁石吸來的鐵片兒、釘子、螺絲帽和小別針,只要願意,從俗世上的任何塵土裡都能吸來。」
忽然感覺自己就是一塊石頭,有一點小小的吸力,活過了四十五歲,人生早已過半。其實我們不過是抹著油彩穿著戲裝,在舞台上賣力演出的那個人,為了生存,為了名利,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間進行角色轉換,在名和利的奮鬥中,我們有了各種各樣的朋友圈,同時也是在奔波中,朋友交換如四季,走的走,來的來......
時光,就在走走停停里,走不到的明天,停不下來的今天,回不去的昨天,每當與人寒暄,總是用自己的微笑,裝扮出一幅很好的樣子。夜闌更深,脫掉華麗的衣裳,卸去混合著塵土的妝容,鏡子里那個素麵朝天的自己,那個兩鬢間偶爾跳出兩根兒白髮的自己,將疲憊的心朝被子里一捂,睡不著的時候,仍然在思考明天的行程......
生活就是這樣,外人看到的只是你的表象,成功或落魄就是他們眼裡的結果,而自己獨撐過程。好不好,自己最是清楚明白,藏在心底的就是自己的本真,舞台上再多的輝煌,也是表演給觀眾看的。
最近網上流傳的一個段子:在古代,女人都有丫鬟僕婦伺候著,金銀珠翠的裝扮著,閑了彈琴吟詩作畫,哪個女人要出門找工作,就是打男人的臉,奇怪,怎麼這麼優秀的傳統咋就給沒了呢?
這段子就跟《紅樓夢》中史太君破陳腐舊套一樣,是那些窮書生們臆想出來的幸福,戲裡的故事不就是那樣的嗎?「私定終身後花園,棒打鴛鴦兩不散。歷經一番寒徹骨,窮困書生中狀元。」多美的大團圓結局啊!親愛的們,你把戲詞都拿出來看看,哪齣戲不是落榜書生編出來的啊——他們十年寒窗一朝落第,肩不能扛手不能提,沒有其他生存技能,只好沿街賣賣字畫,做做教書先生,再就是編戲詞聊以自慰了。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跟那些書生極像,空閑之餘,看故事寫文字,也算的是本身的一大愛好,也想在其間爭名逐利,但希望渺茫。所以評說別人容易,批評自己難,於是就更不願將自己一些鋒芒露於人前,就像那隻被剁了尾巴的猴子,唯恐被人瞧出短處來。
很想做回自己,可是做回自己又怕沒有了飯碗。我們不能不為五斗米折腰,因為生存是人的本能,養家糊口也是責任,所以寧願將自己裝扮成被人需要的樣子,哼著獨角戲,只為每月那一點可憐的薪水。
我的朋友圈,不如賈平凹老師那樣的複雜,大多是跟我有同樣愛好的人,將有限的業餘時間騰挪出來,寫點詩文自娛自樂,然後大家品評探討,朋友是多多益善,沒有人會選擇孤獨地來,孤獨地去。
當然,如果費心巴力地寫出來的詩文,能夠收點名利,我們還是非常願意的!
作為一個70後,我們還有能力游弋在職場,還有精力干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做回自己,並不是說就應該將自己的缺點,非得暴露出來給人看,雙手十指伸出有長也有短,何必苦苦為難自己呢?知道哪方面的缺陷,能彌補的儘可能地去完善,或者出門的時候藏起來,將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現出來,未嘗不可!
我覺得,這才是做回自己最好的方式。
平凹老師的散文,很有哲理性,我很喜歡仔細閱讀,這也是真實的我在燈下讀書的一種狀態。
TAG:聆聽風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