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區軍民協同作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蘇區軍民協同作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樂安紅色記憶

樂安,作為曾經的「中央蘇區北大門」有著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底蘊。為深入發掘樂安的紅色文化遺存、革命鬥爭歷史及以老一輩革命先烈先賢與樂安的淵源,弘揚革命大無畏精神及愛國主義精神,樂安發布微信公眾號根據由縣委書記彭銀貴,縣委副書記、縣長吳宜文擔任顧問的《中國共產黨樂安史(第一卷)》一書,分系列隆重推出「樂安紅色記憶」專欄,對我黨成立後到新中國成立前在樂安這片紅土地上發展、壯大,領導工農群眾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進行不屈鬥爭的歷史進行展播。今天推出第十八期——《蘇區軍民協同作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

《中國共產黨樂安歷史第一卷

(1921——1949)》

蘇區軍民協同作戰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前期的樂安宜黃戰役

顧 問:彭銀貴

吳宜文

主 編:王國慶

副主編:鄒春英

1932年5月,國民黨政府就開始準備對各根據地紅軍發動第四次「圍剿」。同年10月,蔣介石在結束對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據地的「圍剿」以後,即把「圍剿」重點轉移到中央根據地。

1933年1月,陳誠把中路軍編為3個縱隊:第一縱隊,隊長羅卓英,指揮第11、第52、第59師,向樂安、宜黃集中;第二縱隊,隊長吳奇偉,指揮第10、第14、第90師,向撫州龍骨渡地區集中;第三縱隊,隊長趙觀濤,指揮第5、第6、第9、第79師,向金溪、滸灣地區集中。第43、第83師為預備隊。總兵力約16萬人。採用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妄圖一舉殲滅紅一方面軍主力於黎川、建寧地區,並摧毀中央革命根據地。

在面臨敵人大舉圍攻的嚴峻形勢下,中央紅軍的反「圍剿」部署和行動卻一直受到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干擾。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意見和主張,經常遭到「左」傾政策執行者的反對,毛澤東受到排擠和打擊。在蘇區中央局召開的「寧都會議」上,毛澤東主張向敵統治力量較弱,而黨和群眾力量較強的贛東北發展,反對紅軍攻打敵堅固設防的贛州等中心城市的正確意見,在會上受到「左」傾政策執行者的批評;歷次反「圍剿」行之有效的「誘敵深入」方針被指責為「專去等待敵人進攻的右傾主要危險」。會後,毛澤東調回後方工作,被撤銷了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

1933年初,中共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到中央革命根據地瑞金,直接干預了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反「圍剿」戰爭。總參謀長劉伯承在周恩來、朱德的指導下,負責起草了紅軍作戰計劃,決定採取前三次反「圍剿」中形成的「誘敵深入」「聲東擊西」「集中兵力」等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卻遭到「左」傾冒險主義者攻擊,被指責為「純粹的防禦路線」「游擊主義」。

2月,國民黨軍「圍剿」進攻開始時,中央紅軍的主力正遵照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的命令,從黎川一帶的集結地向駐有敵重兵的南豐開進,並強攻南豐城。南豐守敵依據險要的城防工事閉門不出,固守待援。紅軍強攻失敗的實踐已證明強攻南豐的決定是錯誤的,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導人當機立斷,決定「改強襲南豐為佯攻」。2月13日夜,紅一方面軍總部除布置一部分兵力擔任佯攻南豐外,主力迅速撤離南豐,向宜黃、樂安以南的寧都東韶、洛口、吳村一帶秘密轉移。並以紅軍偽裝主力,由南城新豐和里塔圩之間東渡撫河,將中路軍第二、三縱隊向黎川方向吸引,以迷惑敵人。

敵中路軍總指揮陳誠,誤把紅11軍當成紅軍主力,立即下令向東追擊。他命令其第一縱隊由樂安、宜黃出擊廣昌,以堵截紅軍西進和南進的歸路;命令第二縱隊由南城向東推進,以側擊紅軍的東端;命令第三縱隊由金溪一帶出擊黎川,向紅軍的正面進攻。敵三路縱隊以分進合擊戰術急速地向黎川、廣昌推進。

由羅卓英指揮的第一縱隊,是由蔣介石嫡系部隊中的幾個裝備極為精良的加強師組成,兵員充足,給養優裕,各步兵班內配備有法國製造的「哈齊克斯」新式輕機關槍和德國製造的新式自動步槍。該縱隊擔負著進擊的右翼,以西迂迴至黎川南端廣昌間抄紅軍後路的任務。

2月22日,紅軍得悉敵中路軍以第一縱隊準備由宜黃、樂安地區迂迴紅軍後方,而以第二縱隊主力集中南城,1個師前出至新豐圩,企圖在第三縱隊策應下,同紅軍在南豐地區進行決戰,妄圖消滅紅軍。

2月26日,敵第一縱隊的第52師(師長李明)、第59師(師長陳時驥),由樂安分南北兩路東進。南路第52師沿太平圩、谷崗登仙橋、蛟湖、橋頭一線向黃陂前進;北路第59師沿羅山街、谷崗、西源、霍源向河口前進,東進黃陂,妄圖與由宜黃南下的敵第11師(師長蕭乾)會合。

紅一方面軍指揮員判斷敵人的企圖是南下建寧、廣昌,尋求與紅軍主力決戰。鑒於敵第一縱隊同第二、第三縱隊相距較遠,態勢孤立,且敵第52師、第59師由樂安向黃陂行進所必經的登仙橋以東地區,山高林密,便於紅軍隱蔽集結,為殲滅該敵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於是決定集中主力,採取各個擊破的作戰方針,在登仙橋以東,河口、黃陂以西地區,選擇有利地形,以伏擊戰殲滅敵軍。

紅軍的作戰部署是:以第1軍團(林彪、聶榮臻)轄第7師、第11師;第3軍團(彭德懷、滕代遠)轄第1師、第2師、第3師和第7軍、第21軍為左翼隊,由第1軍團統一指揮,隱蔽集結於金竹、大龍坪地區,待敵第52師進至蛟湖、橋頭一線時,對敵行軍縱隊發起攻擊,殲滅該敵;以第5軍團(董振堂、朱瑞)轄第38師、第39師和第15軍、第22軍為右翼隊,由第5軍團統一指揮,隱蔽集結於橫石、侯坊一線,佔領黃陂、霍源地區,殲滅敵第59師,並保障左翼隊翼側的安全;以江西軍區獨立第4師、獨立第5師,分別在永興橋到楊坊之線和上下南源地區活動,鉗制敵人,並保障右翼隊翼側安全,以第12軍為預備隊,隨第5軍團跟進。2月25日,周恩來、朱德發出指令,要求各部隊以最大的決心和勇氣來爭取第四次反「圍剿」第一仗的完全勝利。號召各部隊利用戰前或作戰中的間隙進行政治動員和宣傳鼓動工作,提高部隊戰鬥士氣,給敵人以迎頭痛擊。26日,各部隊先後進入預定地域,封鎖消息,偵察敵情,進入臨戰狀態。

2月25日,國民黨軍指揮部命令駐樂安縣城的第43師孔令恂旅擔任近郊的警戒與搜索,在城東20華里處遇紅軍地方部隊稍經接觸旋即過去,因此,判斷樂安附近無紅軍主力,可以安然向目的地前進。

2月26日,敵第52師、第59師由樂安分兩路東進,當晚分別到達太平圩、羅山街一帶。27日,敵第52師按第155旅、第154旅(欠第309團)、師直屬隊、第309團序列,沿登仙橋、大龍坪、蛟湖、橋頭之線向黃陂前進,敵第59師按第177旅、師直屬隊、第175旅、獨立團序列,沿谷崗、西源、霍源向黃陂前進。

2月27日中午,國民黨軍李明的第52師沿著太平圩、谷崗的崎嶇山道,向登仙橋、大龍坪一帶成一路縱隊行進,其先頭部隊到達橋頭,師部隨後,而後衛部隊還在登仙橋地區,隊伍一線拉開,首尾不能相顧,且敵整個縱隊遠離其第一、第二兩縱隊,在西端孤軍深入,翼側完全暴露並迫近紅軍的設伏地點。近幾天適逢連日陰雨,山野昏暗,濃霧瀰漫山頭,10米之外人物難以分辨。在這個戰機對紅軍極其有利的時刻,13時,紅軍左翼隊(林彪、聶榮臻)發出攻擊信號,命令第7師以一部兵力向蛟湖攻擊,將敵行軍縱隊攔腰切斷。與此同時,紅7師、紅9師兩師主力向進至大龍坪之敵第52師師部猛攻,紅10師、紅11師向進至小龍坪之敵後衛部隊進攻。紅21軍也迅速趕至登仙橋附近地區,截斷敵人的退路。經3小時激戰,紅一軍團將敵第52師師部、第154旅之第309團等部殲滅,敵第52師師長李明被俘,因重傷斃命。敵第52師第155旅312團,遭紅軍殲滅性打擊後,取道大龍坪、坪坑、躍龍坪向黃陂潰退。敵第52師前衛第155旅主力進至橋頭附近時,從激烈的槍聲中得知大龍坪方向和黃陂方向發生了戰鬥,被迫停止前進,就地佔領陣地,與紅軍對抗。18時,紅三軍團趕到,即將敵第155旅主力全圍於橋頭。2月28日8時,紅三軍團向橋頭之敵發起猛攻,將敵逐次殲滅,敵旅長滕雲見敗局已定,化裝隻身逃往宜黃;此時,紅軍又以一部兵力進攻蛟湖之敵第154旅主力,在紅一軍團一部協同下,於上午11時許全殲該敵,敵旅長傅仲芳被擊傷後,由兩名士兵用擔架抬離戰場,逃往樂安縣城。

紅五軍團指揮的右翼隊先頭部隊,於2月27日11時30分到達黃陂、秀源一線,發現敵陳時驥的第59師正從霍源一帶向黃陂前進,右翼隊首長董振堂、朱瑞立即命令紅22軍之第60師向霍源方向急進,先於敵人佔領黃陂西北一帶高地,同時命令紅15軍在霍源以南佔領陣地,殲敵第59師於黃陂霍源地區。13時,紅15軍同敵第59師之前衛第177旅接觸,激戰數小時,將敵擊潰。敵師長陳時驥一面令後衛第351團主力、獨立團在西源及其以西地區轉入防禦,一面親率第175旅主力向前增援。戰至黃昏,兩軍形成對峙。紅軍右翼隊首長決定,以小部監視敵人,主力集結休息,並調整部署,準備次日再攻。

2月28日8時,紅軍右翼隊向敵第59師發動全線進攻。經過激烈戰鬥和反覆爭奪,紅軍右翼於19時左右,相繼攻佔雲峰山、軍山,殲敵第59師大部,並在紅三軍團一部配合下,於霍源地區截斷敵人的退路。敵師長陳時驥見敗局已定,即率殘部數百人乘夜向蛟湖方向逃竄,企圖與敵第52師會合,後得知第52師已被殲滅,於是倉皇轉向樂安方向逃竄。3月1日上午,該敵失去戰鬥力,行至登仙橋東北地區的峽山時,被紅一軍團一部殲滅,師長陳時驥被紅一軍團部電台班戰士活捉。留在西源的敵第59師後衛隊第351團殘部和獨立團,在敵第11師接應下,逃往河口。

是役,紅軍共殲敵2個師,俘敵1萬多人,敵第52師師長李明重傷被俘後斃命,敵第59師師長陳時驥被活捉,繳獲無線電台1部、輕重機槍100多挺、步槍1萬多支,還繳獲敵軍3個月的餉銀100多萬元和大批藥品器械等。至此,黃陂、登仙橋戰役以紅軍的輝煌勝利而結束。

黃陂、登仙橋附近戰役結束後,由於蘇區軍民嚴密封鎖消息,敵人仍摸不清紅軍去向。因此,紅一方面軍總部決定停止戰鬥,迅速打掃戰場,主動撤離戰地。遵照總部命令,紅軍各部秘密轉移至寧都東韶、小布、洛口一帶隱蔽,待機殲敵。

敵羅卓英的第一縱隊損失了兩個精銳師,一時無法補充,原進攻計劃已打亂。敵總指揮陳誠便將原來的三個縱隊縮編為兩個縱隊:第一縱隊由羅卓英任縱隊長,率領其第5、第9、第11和第59師殘部一個旅為後縱隊;第二縱隊由吳奇偉任縱隊長,率領其第10師、第14師和第90師為前縱隊。在戰術上,陳誠改「分進合擊」為兩個縱隊梯次輪番推進戰法,交相掩護地推進。敵人判斷紅軍主力於黃陂、登仙橋附近戰役後已轉至廣昌地區,便決定取道黃陂、東陂、新豐、甘竹直奔廣昌,企圖與東面的蔡廷鍇和西南面的余漢謀部,將紅軍主力包圍殲滅。

為了迷惑敵人,再創造有利戰機,繼續殲敵,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經研究後決定,派出紅11軍再次擔任誘牽敵軍主力的任務,於3月18日開赴廣昌西北地區,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大造聲勢,以吸引敵人撲向廣昌。敵總指揮陳誠據此判定紅軍主力確在廣昌無疑,下令其前縱隊急速向廣昌推進,並從後縱隊調敵第5師加強前縱隊,急切在廣昌地區抓住紅軍主力決戰,妄圖消滅紅軍主力。

3月20日,敵前縱隊進至甘竹、羅坊、洽村一帶,後縱隊之敵第11師蕭乾部進至草台崗、徐庄一線,當晚宿營,未修工事,警戒鬆懈。敵第9師駐守東陂,進行了嚴密的警戒和防守準備。這時,敵人前後兩縱隊之間相距近50公里,後縱隊力量又比較薄弱,再一次造成了紅軍伏擊殲敵的良好戰機。

周恩來、朱德等紅軍領導人決定抓住這一時機,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殲滅敵蕭乾第11師於草台崗、徐庄地區。20日夜,紅軍各部先後進入攻擊位置。各部以迅速地行動,出其不意,展開對敵第11師的大包圍。紅一軍團繞道東陂,經過第9師的前沿陣地,未向其攻擊,僅以一部鉗制敵人,其餘各部會同全部紅軍將敵第11師緊緊圍困於霹靂山、雷公嵊、黃柏嶺、觀音山一帶山地。3月21日拂曉,紅軍向敵發起猛烈攻擊。敵人依靠山地的有利地形和敵機投彈掃射的配合進行頑抗,戰鬥十分激烈。敵第9師企圖增援敵第11師,但被紅12軍佔據有利高地進行阻擊,未能得逞。經過一整天的戰鬥,紅軍全殲了敵第11師,敵師長蕭乾負傷後潛逃。駐東陂的敵第9師聞敵第11師被殲,企圖當夜逃竄。紅軍於草台崗殲滅敵第11師後,立即向東陂之敵第9師進攻,殲其一部,其餘潰不成軍,向黃陂、宜黃方向敗逃。

中央紅軍第四次反「圍剿」的輝煌戰績是空前的。黃陂、登仙橋附近和草台崗兩次戰役,共殲滅敵蔣介石嫡系部隊2個主力師和1個精銳的「王牌師」(即第11師,是陳誠起家的基本部隊),俘敵約1.9萬多人,斃俘敵師2人、旅長2人,繳獲各種槍支1.5萬支以上,並繳獲300多挺最新式的機關槍和40門大炮,以及其它軍用物資無數。

中央紅軍的第四次反「圍剿」戰爭,是由周恩來、朱德等直接指揮進行的,雖然面臨強敵進逼的嚴峻形勢和黨內王明「左」傾冒險主義的多次干擾,毛澤東又被排擠離開了部隊。但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的戰略戰術思想在紅軍中有著深刻的影響,而且,中共臨時中央剛遷至中央革命根據地,其「左」傾錯誤尚未完全貫徹到紅軍中去。以周恩來、朱德為首的紅軍領導人,堅決抵制「左」傾統治的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的錯誤指示,創造性地運用紅軍前三次反「圍剿」作戰的成功經驗,貫徹了毛澤東總結形成的作戰方針和原則,在面臨優勢敵人進攻的情況下,毅然實行戰略退卻,誘敵深入,以靈活機動的運動戰術,聲東擊西,調動敵人,尋敵弱點,出其不意地予以打擊,實行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各個擊破等原則,尤其是首次運用大兵團伏擊戰法,取得成功,使這次反「圍剿」戰爭取得空前巨大勝利。

戰鬥打響後,樂安中心縣委立即發出通知,號召各級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全力以赴做好參戰支前,規定凡年齡在18歲以上,不分男女,通通參加支前作戰。僅樂安就動用6000名赤衛軍,2000名模範少先隊,3000名婦女投入支前,組成擔架隊、運輸隊、慰勞隊、洗衣隊、看護隊等開赴前線,夜以繼日地為紅軍運糧食、送彈藥、抬擔架、送慰問品、看護傷員。善和區善和鄉組織300多名模範赤衛軍,200多名擔架隊員,30多名青年婦女參加慰勞支前,被評為「支前模範鄉」。第二分區指揮下的獨立5師在宜黃的上下南源擔任警戒和截擊任務,宜黃、樂安獨立團和各地游擊隊與主力紅軍密切配合,擔負站崗放哨,搜索警戒,押送俘虜和清掃戰場等任務,他們在這些地方面都發揮了很大作用。正如朱德指出的:「游擊隊、獨立師、獨立團、地方工作配合紅軍作戰有相當的成績。」①

①《黃陂、東陂兩次戰役偉大勝利的經過與教訓》(朱德文選),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0頁。

來源:縣委黨史辦

編輯:趙志文

責編:曾文才

出品:樂安縣融媒體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安發布 的精彩文章:

「樂安事件」後中共地方組織的困頓

TAG:樂安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