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為何叫中和節 龍抬頭剪頭髮風俗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為何叫中和節 龍抬頭剪頭髮風俗寓意

二月二龍抬頭是什麼意思?

龍抬頭(二月二)又被稱為「春耕節」、「農事節」、「春龍節」,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龍抬頭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城鄉的一個傳統節日。人們慶祝「龍頭節」,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保佑豐收。

節日民俗年畫:二月二龍抬頭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據資料記載,這句話的來歷與古代天文學對星辰運行的認識和農業節氣有關。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為什麼叫中和節?

2018年3月18日是夏曆(陰曆)「二月二龍抬頭」此節唐代已有,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寫出了春來雨後,草、菜破土萌生,著薄衣的人們上街過節的情況。而在宋代,此節亦盛行。

明代以後,「二月二」又有關於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蠍、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又汪灝《廣群芳譜天時譜》引《翰墨記》:「洛陽風俗,以二月二日為花朝節,士庶遊玩,又為挑菜節。」

清代咸豐年間《武定府志》則記載:「……以二月二日為春龍節,取灶灰圍屋如龍蛇狀,名曰引錢龍,招福祥也。」

「中和節」是唐德宗李適於貞元五年(公元789年)設立的。據《唐書·李泌傳》記載,唐中葉以前,春天只有三個節日——正月九、正月晦(三十日)和三月上巳節,二月沒有節,李泌上書,廢正月晦,以二月一為中和節(取中正、平和之意),以示務本。德宗十分贊同,並下令以正月初九、二月朔和三月上巳合稱三令節。

據說李泌提倡設立這個節日的理由是為了祭勾芒神,也就是祭日神。傳說,中和節是太陽的生日,尉遲樞《南梵新聞》記載說:「李泌謂以二月一日為中和節,人家以青囊盛百穀果實,更相饋遺,務極新巧,宮中亦然,謂之獻生子。」可見獻生子是中和節活動的主要特點。在唐朝帝王的倡導下,中和節達到了極盛,每年逢此日,人們都要加以慶祝並舉行祭祀活動。

唐呂渭寫《皇帝移晦日為中和節》詩,歌頌,記錄了唐德宗李適廢正月晦,以二月一為中和節情況。而唐德宗也親自寫了《中和節日宴百僚賜詩》詩,並讓大臣寫詩,也即所謂奉和御制。

就這樣,李泌寫了《奉和聖制中和節曲江宴百僚》詩,裴度寫了《中和節詔賜公卿尺》,李觀寫了《試中和節詔賜公卿尺詩》,君臣紛紛寫詩慶祝中和節,可見當時中和節之盛況。

「中和節」主要興盛於唐代,但以後各朝仍然把它當作一個節日看待,每逢這一天,皇帝都要舉行耕種儀式,象徵性地賜給人民百穀,以示勸民努力從事耕織。在民間,親友們也常聚集在一起喝中和酒,並祭祀勾芒神。人們往往還互贈刀、尺之類的禮物,勉勵努力勞作。

唐以後,因為將土地神生日納入中和節,故節期改為二月二日。而隨著時間推移,人們逐漸地淡忘「中和節」,只知「二月二」了。而到了現代,民間雖然還把農曆二月二當做節日,但是已沒有多少影響,僅保持了古代的一些習俗,諸如「剃龍頭」(理髮)、烙春餅、吃豬頭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髮 的精彩文章:

頭髮脆弱易折斷也是基因惹的禍?
孫儷曬女兒遛狗照萌味十足!網友:好好給孩子扎個頭髮吧

TAG:頭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