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美的11大佛教石窟,具有濃厚的漢民族文化特色
莫高窟:在甘肅敦煌市鳴沙山東麓斷崖上,有一座堪稱大型雕塑館的佛教藝術寶庫,這就是以精美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的莫高窟。莫高窟外觀錯落有致,有洞窟七百多個,壁畫約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像兩千多尊,其「飛天」壁畫素有「天衣飛揚,滿壁風動」之神韻。
柏孜克里克石窟:久負盛名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群是新疆高昌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畫內容最豐富的石窟,位於吐魯番火焰山峽谷西岸的斷崖上。石窟曾為高昌回鶻王國的王家寺院,是麴用以維繫與突厥「交好」關係的紀念性宗教建築,窟內壁畫簡潔流暢,形神兼備。
棲霞山千佛岩:「金陵第一秀山」不僅以漫山遍野的如火楓林聞名,更因擁有「東飛天」千佛岩而蜚聲海內外。在環境清幽怡靜的棲霞山岩壁上,700尊佛像分鑿於294個佛龕中,有坐有立,造型精美,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雲岡石窟:山西省大同雲岡石窟始建於北魏時期,是一座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古代雕刻藝術的寶庫。石窟造像氣勢宏偉,內容豐富多彩,風格各有千秋,佛像一般為厚唇、高鼻、長目、寬肩,雄健的氣概生動地體現了少數民族的體貌特徵。
炳靈寺石窟:位於甘肅省永靖縣西南的炳靈寺石窟,以造像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和技巧純熟聞名。寺窟入口處懸崖佇立,周圍山清水秀,峰險石峻,窟內除近似圓雕的佛、菩薩等傳統形象外,還鑿有大面積的浮雕,更顯莊嚴輝煌。
麥積山石窟:「東方塑像館」麥積山石窟所處位置及其驚險,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假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石窟中最有名的當屬泥塑造像,大小與真人相似的塑像,有的交頭接耳,有的低眉含嫣,形態栩栩如生,集合了中原文化的精華。
大足石刻:大足石刻被譽為「神奇的東方藝術明珠」,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刻於重慶大足北山。大足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規模宏大,藝術精湛,內容豐富,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優秀代表。
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於風景秀麗的洛陽南郊,開鑿於北魏孝文帝時期,後經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等朝代連續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精雕細琢的數十尊的佛像密佈於伊河東西兩山的峭壁上,生動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特徵,顯示了古代雕刻藝術的極高成就。
鐘山石窟:位於陝西延安市子長縣西的鐘山石窟,規模宏偉,氣勢壯觀,有「人間勝地」之稱。鐘山石窟始建於晉太和年間(公元366—370年),歷經唐、宋、金、元、明、清等千餘年鑿建而成。整個石窟依山而建,坐北向南,洞內富麗堂皇,色彩鮮艷,萬尊雕塑,千姿百態,栩栩如生,浮雕佛像錯落有致,做工精細,令人稱絕。
響堂山石窟:在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邯鄲峰峰礦區石岩中,營鑿有南北相距15千米的兩處石窟,因窟群在山腰,人們談笑、拂袖、走動均能發出鏗鏘的回聲,故名「響堂」。響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齊的佛教造像藝術,其雕塑藝術被譽為「北齊造像模式」。
須彌山石窟:在寧夏固原西北的須彌山有100多個石窟,總稱「須彌山石窟」。石窟始建於北魏,後經各代修葺,成為固原規模最大的佛寺遺址。須彌山峰巒疊嶂,林木繁茂,風景秀麗,峰巒迭嶂,眾石窟開鑿在鴻溝相隔的8座石山上,格局奇特,各溝間有梯橋相連,蔚為壯觀。
TAG:旅行人阿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