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設計出60w天價球鞋的店鋪,開在中國會死的很慘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Doctor.Insole呈現的文章,請右上角關注我們一波,並大力的按贊分享評論」
上回《D.I嘮鞋|2018這些球鞋黑科技,以小見大》的文章簡單展望了一下科技對於未來球鞋的發展趨勢。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最近各路媒體爭相報道的Round 2老闆,今年Air Max Day的獲獎人——Sean Wotherspoon
關於Round 2這個店是一家在美國LA做寄賣以及中古物品的集成店,我會在後面再介紹。我們聊回到這次的主角Sean與他的Air Max 1/97 Hybrid。
作為Nike粉絲,Hybrid鞋款其實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印象最深的就是為黑人導演Spike Lee所設計Hybrid鞋款。名字直接沿用大導演的名字,而這款鞋也是為了紀念Spike為Air Jordan系列3-6代所拍攝的廣告,鞋身的組成當然也源自AJ3-6代的最標誌性元素。
對於兩位在各自領域都剛剛起步的黑人傑出者,無論是1988年扣籃大賽的罰球線起跳還是1989年的講述種族歧視的電影《Do the Right Thing》。在Mike看來,這種形式的發售是對於Jordan系列以及Spike本人的認同,更是對那個時段文化誕生的一個縮影,可不是什麼阿貓阿狗都能隨便拼湊的。
說回我們的主角,Air Max Day這個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5年,3.26是第一雙Air Max 1的發售日期。繼AF1、AJ、Dunk系列之後,以市場策略來說,Nike是想給這個如今有著31年歷史的球鞋系列一個拓展的機會,讓更多知道這個當年孤身一人改變整個跑鞋格局的球鞋,這所有的一切也都是那麼的順理成章。
AM Day的第一年,選的是這個系列的第一雙Air Max 1,在鞋舌上面印上了3.26,《誕生》。
次年主題「最初之初」,發售的是AM1之前的手稿「零」的故事,《生前》。
第三年,HTM三人組分別帶來了各自的作品,《各有千秋》。
而就在第三年AM Day之後,Nike搬出了10名各行各業的同學,設計出10款個人特色明顯的AM供大家投票選舉成2018年AM Day的主角。而Sean憑藉他不俗的人氣,在此次選舉中脫穎而出。
其實Mike當時對這雙鞋並沒有多大好感,而是更傾向於俄羅斯設計師Artemy的97/Vapormax以及Miniswoosh的拼接款。
Sean的1/97並沒有讓我有眼前一亮的的感覺,更多的是平庸,我之前在朋友圈裡點評這10雙的時候甚至都直接將他忽略掉。但已成事實,也只能接受,不喜歡不買就是了。
然後,我改觀了。去年美國小範圍發售的前官方的正式公布,鞋身最頂部的雞蛋黃色尤為亮眼,早期宣傳的時出現的Microbus(這個車是嬉皮士的標誌)配合著燈芯絨的材質構成了一種美國嬉皮士的獨特復古感,比起之前的概念圖真的是徹頭徹尾的改變,配色拯救球鞋的實例。
並非專業的工業設計師所設計的產品,在經典的外衣下,蘊含著性格鮮明的個人特色。而一直將設計權有所保留的Nike這次也是將大權分散,給了包括Sean在內的10人充分的發揮空間,這也造就了這次提交「人生感悟」的作品。
Mike一開始認為是因為恰逢去年AM1的30周年以及AM97的20周年才有了這麼一個雜交鞋款。仔細看過採訪之後才發現,原來這兩雙鞋是在Sean本人的球鞋生涯里最有愛的兩雙。
鞋後跟的VA-LA是Sean根據地的轉折,這次搬家造就了如今的的Round 2。97的鞋身以及燈芯絨的材質據Sean採訪中提及,這兩樣是他本人非常喜歡的事物,但在球鞋領域上的應用並沒有被廣泛開發。
作為Sean最喜歡的Air Max 1,是支撐起整雙球鞋的靈感調和。燈芯絨和鞋底五彩繽紛的鞋底其實都是來自於AM1系列和Patta(荷蘭店鋪)&Parra(藝術家)的聯名。如果用如今發售的某雙鞋子去和他們相提並論,Mike想說的是:並沒有。
仔細看鞋墊你會發現一張咧著Nike嘴的黃色笑臉,小小笑臉雖然普通,卻有著將近60年的歷史。
如果你看過《阿甘正傳》,應該會有印象,阿甘在跑步過程中有一個做tee的大哥過來把他清倉的tee拿給阿甘擦臉,正巧濺了一身泥阿甘當然不會拒絕,而擦完臉後印在tee上的就是這個笑臉。
如果你熟悉玩具,Ron English這個美國老頭兒的作品也會經常出現這個黃色的笑臉,還有我們現在用的Emoji表情…簡單的元素,應用甚廣,也正因為廣泛的應用,才得以形成這種非常美式的風格。
3.26號的發售,是繼Don C、Concept聯名之後,Nike第三次將限量聯名進行全尺碼發售,而從Sean日常的Ins也不難看出他對兒子的愛。
鞋子大體就介紹到這裡,多餘的話就不說了,這雙鞋的故事就先介紹到這了,對於Mike自己來說,如此有心意的鞋必然會將家庭尺碼收入囊中。
其實在一開始,Sean團隊旗下的Round 2早已經是像A$AP Rocky這樣的重量級明星經常到訪淘貨的寶地。借著這種明星效應以及粉絲的支持,無疑是給Sean的AM如虎添翼。而這雙鞋分兩次發售的方法,是給Sean團隊旗下的Round 2一次完美的宣傳契機。
如今這麼有名的Round 2其實是由三位主要創始人再2013年設立的一家集寄賣、中古於一體的集成店。店內除了常見的一些超限量諸如Supreme類的單品,還有一些叫不上名字,但在美國境內卻非常稀有的單品,只留給懂得人。
中古商品在任何國家都會有流通,只不過像街頭服飾之類的美日歐真的是甩了我們好幾條高速公路。美國會形成這種局面和他多民族的融合密不可分,像我們前面提到的黃色笑臉,就是個例子,各種行業的衍生都有成為文化的機會。
你沒文化,瞎幾把蹦躂確實非常押韻,但這個評論也是將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如實反映,穿的好看就行。只注重外在而忽略內在是這個畸形社會的詬病。
有些時候我就在想,中古店如果開在中國,會是一番什麼樣的場景?在整個中國潮流界基本空殼的情況下,有什麼有意思的本土老物件兒值得我們跳進一家店去尋覓?
還是前幾天,我看了關於上海長樂路永遠消失的文章。很多人都在惋惜,「天啊!我的回憶!」感慨完,然後呢?都說現在線上銷售風頭壓過實體,但經歷過大環境的洗禮後的長樂路,大家也只是津津樂道著過去的故事,而並沒有人願意為這條號稱「中國里原宿」的路做些什麼,正因為這樣我認為整條街「理所應當」的消失。
最早中國的「潮流」文化多受日潮的影響,而日潮的起源可以說是在夜店。在21世紀初,互聯網並沒有普及的年代,從香港作為媒介將日潮傳入大陸。這種從未在中國出現過的形式,像小火種一樣,一把火引燃了這廣袤的土地。夜店場所里充斥著各路「潮人」,只有一個「屌」字可以形容。而就是這種看似簡單的模式,構造起了如今空殼一般的中國「潮流」界。
有些忠實粉絲會說,陳冠希是中國潮流街的開山鼻祖,這句話並不全對。作為早期涉足「潮流」圈的冠希哥,確實,他將美潮的的概念很大程度移植到了中國,對,就是移植,除了風格,還有他們口中的「態度」。這種「態度」當你走進各大主理人所經營的「潮流」店鋪里會感同身受。
我在高中時候(08、09年)開始淺顯的接觸「潮流」文化,當時北京充斥著潮流氣息且離我很近的地方就是鼓樓。看人下菜碟兒這種事在銷售裡面是常態,在「潮流」行業裡面更是有不小的屬性加成。那種進去就讓你感覺到「這不是你應該來的地方」的感覺讓我至今對這種中國「潮流」沒有任何好感。直接原封不動的複製別人的生活習慣,那種格格不入的高高在上,高人一等的感覺,現在想起來也是拜「態度」所賜,因為這樣看上去很屌!
去年年底我蹭熱度寫的《請給Made In China點時間》的文章里,也提到這種只學表面的「態度」是如今實體沒落的詬病,仔細想想,一位西裝筆挺的大叔走進某家「潮流」店鋪,店員覺得他和他們不是一路人,就不會做好一名Sales應該做的事情,這樣如此反覆,一家店怎麼經營?難道人人都得是「潮人」?
這種浮躁的「態度」直至今日還統治著大部分的中國「潮流」界。而這種現象繼Supreme在中國火爆、ASSC老闆開上跑車之後達到了另一個高度。各種主理人如雨後春筍一樣,層出不窮。其實我到現在都沒明白,主理人這個詞是怎麼誕生的?是什麼含義?主要理人的人嗎?這三個字和宇宙大隊長有什麼區別?印個什麼字母就能掙錢的思想,多天真。
什麼錢都想賺是如今社會的詬病,股票被套牢的時候還想著我要入侵房地產,順便搞搞比特幣。換到我們中國「潮流」界,就可以翻譯成,做著明星,拍著戲,唱著單曲還要經營著所謂想改變中國「潮流」格局的看似很盈利的店鋪。作為「主理人」,您是要傾盡心血賣設計?還是消耗粉絲賣人設?為什麼要辦藝術展,可能是想讓粉絲們覺得自己更神秘些吧。
長樂路的消亡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整條街內每一家獨立的商家並沒有一個集體意識,而是各玩兒各的。因為大家都是做印花Tee或者帽衫的,產品的單一也造成這種有「態度」的競爭。在里原宿,我可沒聽過Wtaps和Neighborhood干架的,也沒聽說過藤原浩和哪位管事兒的不和。做生意競爭是存在的,但合理的競爭也是促進不斷改變的一個根本因素,因為不想輸。資源上的共享(不同種類用戶之間的共享),老帶新的扶持(藤原浩等對新人的引領)也造就了里原宿一直屹立在那裡。
這裡又要聊到冠希哥去年辦展的Innersect,粉絲們說的最多的就是「他好屌!」帶動中國潮流。引用他在紀錄片里的一段話:「潮流對他來說就是一門生意。」
仔細看一下參展的品牌,除了老搭檔MC仁的品牌來自香港,其他清一色的都是來自海外。嘴上說的是要帶動中國「潮流」,仔細想想,是嗎?有了一些人脈,跟人家說我來幫你進入中國市場,辦展錢也有融資人人出,這種四兩撥千斤的事情就是生意的本質。既能鞏固自己的品牌與人設,又能繼續拓寬與世界的聯繫。但在這種一味的引入移植的環境下,弘揚著外來文化,忽視本土力量,到最後丟了自己擅長的,活在別人的長處之下。到頭來只會變成更大的空殼。
您仔細的想想,一個本土的品牌裡面充斥著外來文化,所有的模特也都用著外國人。別和我說我用了很純粹的中國的元素就可以稱為中國創造。也不要說走了一趟時尚周,借著大家的愛國熱情提高了銷量,就叫「我們做到了」。醜小鴨變白天鵝,那是DNA帶的,跟他在哪個湖游一圈兒沒有任何關係。而我們一直受外來文化影響,外國的干不過本家兒,本土的了解不深刻,外國人不接受,中國人看不懂,單純的停留在直觀的好看與不好看之間。您就說,咱這種「態度」是不是只玩兒給自己看?
說出這種話,是因為我就曾經工作在這樣一家只為追趕潮流而忽略本家文化的13年的老店,而大多數人對這家「老店」的印象是:那家China Town賣很貴的店。事實證明,這種空殼式生存,到最後也只有苟延殘喘。如此鮮明的例子,鋪一堆大熱門單品的開店,我們依然能夠看到很多人前仆後繼的去奔赴這條老路,樂此不疲。
信息時代、快消時代讓「潮流」的泡沫越來越大,更多選擇也並沒有更多歡笑,大家更多的是樂意選擇那些XX明星同款、大家都在穿的單品。死貴的單品堆積成了主流,不管配不不配,搭不搭,身上沒有北京三環一平米的價格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喪失了發現自己獨特風格的眼睛。
Supreme在如今的時代可以稱他為妖怪!week 1234…各種聯名源源不斷。可是往回看,1994年第一次發售的Supreme也只有那麼幾件單品而已。對井底之蛙來說,沒有積累的一步登天,現實里也就是一樓到二樓的一個台階兒罷了。
這種「空殼文化」,引用一句魯迅大爺說過的話:路本不是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在這樣大環境的影響下,強行把美國當地文化進行輸出,拿一堆中國人不懂的「破爛兒」來賣,Round 2 China的下場只有死,
多聽,多看,多積累,多思考,忽略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用自己的眼睛去確認,而不是誰說誰在哪兒做了什麼,去你媽的「我有一朋友」,我是你爸爸!
說了這麼多,其實一雙球鞋的聯名或者合作並不是簡單的我找到有名氣的你或者品牌就聯名了。
「有名氣」這個詞就有一個積累的含義,像Nike和ASSC的聯名,雖然是一夜成名,但老哥請你去看看市場推廣吧,一張諜照過後也就沒有然後了,我要不是查資料都忘記有這麼一雙鞋的存在了。
看似簡單的球鞋,其實透露著著市場的動向,那些一雙雙我們認為有意思的球鞋,細細品味,都能感受到他們作為文化載體的底蘊。我對潮流的理解並非隨波逐流,而是創造之後,每當回味起來,那些情懷,那些當時上頭的衝動,都能化作我們新的啟發,繼續陪伴左右。
如果國內真的有一家類似於Round 2的本土文化中古店,我希望能在裡面看到我們自己的經典,也找到那件我認為中國目前為止最牛逼的上海滑板店Fly在2007年推出的牛奶Tee.
小小球鞋,以小見大,我們下期再見。
感謝網路各大老闆提供的好看的照片
Thank You Everyone Who Shot Those Awesome Pics
如果你也對球鞋或潮流有任何想法
請不要猶豫
※冠西哥要和樂哥對著干,還有花朵匡威陪你喜迎春天
※一波龜派氣功轟出來8雙鞋(上)
TAG:DI關於球鞋那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