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房清供:精美絕倫的置筆雅器

文房清供:精美絕倫的置筆雅器

青玉靈芝式筆架 清中期 長18.2厘米 寬6.7厘米 高8.2厘米

文房清供中,放置毛筆的用具較多,除了筆筒、筆架以外,還有一些早期的筆床、筆插、壁掭器具,雖然稱謂不同,形制也各異,但都是毛筆用具的發展而生成的使用器具。

仿哥釉五峰筆架 清雍正 長10.2厘米∕寬3.4厘米 高5厘米

筆架,為古時文人的書案用具之一。又稱筆格、筆床或筆山,是為放置毛筆之用。其形制演變,各具特色,唐宋時期形成定式,並有出土遺迹。現知南北朝時期,南梁吳筠題有《筆格賦》,述其將桂樹枝做筆架,描寫惟肖。唐代詩人杜甫題有「筆架沾窗雨,書籤映隙曛」詩句。至宋人趙希鵠《洞天清祿集》中記載有「玉筆格」、「銅筆格」、「石筆格」等不同質地、造型的筆架。可見,唐宋時期已有筆架、筆格稱謂。

青玉五子嬰戲人物筆架 清中期 通長18.5厘米 通寬7厘米 通高6.5厘米

目前考古發現有唐宋時期的筆架遺迹,從中也可窺其發展演變。現知宋代筆架遺物有多件出土,如杭州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墓葬出土一件木胎黑漆筆架。以木為胎,外覆髹黑漆,形狀作平面立牆式,頂部刻出高低不同的凹槽,可架多支毛筆。在浙江諸暨,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董康嗣及其妻周氏合葬墓出土有石質山巒式筆架。形狀作十二峰是,石色瑩潤黝黑。浙江衢州南宋咸淳年間史繩祖墓中出土有青玉筆架、水晶筆架、白玉兔形鎮紙、玉荷葉形洗、白玉印等。同時出土多件玉質文房器具,其中筆架分別為山峰式和凹槽式兩種造型。由此可見,山巒式筆格在宋代較為流行,其造型已基本定式。這一時期,筆架製作材質多樣,有石質、青玉、水晶、影青瓷、木胎漆製品等,並對後世產生重要的影響。

仿哥釉筆架 清乾隆 長10厘米 寬2.8厘米 高4.3厘米

金星玻璃山峰筆架 清乾隆 長10.4厘米 高4.5厘米

元代的筆架崇尚宋人的山峰式。元大都遺址曾出土一件影青白瓷筆架,高11厘米,長8厘米。通體鏤雕海雲托日、蛟龍戲水,為元代筆架的獨特形式。

明代筆架造型不拘於山峰式,其形式多樣,質地有玉石、瓷盒少量的犀角、木雕等。明代瓷筆架也以官窯為主,造型多山峰形。如明人屠隆《考槃餘事》記載:「玉筆格,有山形者,有卧仙者,有舊玉子母貓長六七寸,白玉作母橫卧為坐,身負六子起伏為格,有純黃、純黑這,有黑白雜者,有黃黑為玳瑁者……」

青花龍紋筆架 明萬曆 長15.5厘米 高10.1厘米

青花五彩龍紋筆架 明萬曆 長15.5厘米 高10厘米

清代文玩筆架,更追求文案雅緻,出土內廷製作,均構思奇巧。造型不拘一格,如山巒形、人物形、動物形、橋形、白菜形、荷花形、博古形、屏風寶座形、福壽靈芝形等。裝飾內容有飾雲龍、海水江崖、日月星辰、華光普照,有寓三陽開泰、五子登科、馬上封侯、三多九如、嬰戲人物等。這一時期,筆架原料取材廣泛,如玉石、瑪瑙、象牙、珊瑚、水晶、墨晶、金星玻璃、掐絲琺琅、青瓷、竹木犀角等無所不用。

白玉鏤雕松柏人物高橋筆架 清乾隆 通長18.5厘米 寬5.5厘米 高8.5厘米

現知清代內廷文房筆架甚多,材質有瓷、玉石、銅、琺琅等,其中以玉質筆架琢磨精細,工藝繁複。運用圓雕、浮雕、透雕等工藝技法,構思奇巧。

碧玉太白醉酒水丞筆架 清中期 長8.9厘米 高4.7厘米 最寬3.4厘米

筆床是一種台式可以橫卧毛筆的用具,宋代已有使用。一般呈長方形,設有台座,筆床表面做有管狀凹槽,便於放置毛筆,有的做多個凹槽,可置放多支毛筆。因筆毫蘸墨濕筆,期用途與筆架相似,宜於橫卧放置。筆床傳世品極少,因筆床不如筆架適用,因此筆床形制也未得到發展。

金星玻璃筆床 清乾隆 長14.7厘米 寬5.8厘米 高2厘米

筆插也是一種置筆工具,始用於唐代。其造型有別于山峰式筆架,為一種豎立放筆的形式。一般器形為縱橫架梁結構,筆插下部為底座,底座兩側有直梁,直梁之間架一橫木,橫木上有多個圓孔,直通底座,可插多支毛筆。這種形式的筆插,在唐代墓葬中也有發現。宋代筆插實物尚未發現,但在宋代和仿宋人的繪畫作品中也有描繪。如南宋無款《槐蔭消夏圖》中就有筆插描繪。

明代中期,筆筒成為主要放置毛筆的用具,筆插的形式逐漸減少,但也有少量製作與使用。這種筆插形式在清代內廷御用品中也有別具一格者,如清乾隆三陽開泰筆插,以湖石芭蕉為題材,其上巧做三隻羊,是一種既可插筆又可架筆的多用文案雅具。

白玉三羊開泰筆插 清乾隆 最長15.5厘米 最寬4.5厘米 最高11.5厘米

筆屏也是一種置筆用具,始用於宋代。其形制似由筆插演變而來,一般是筆插與筆屏的組合,即在豎立的筆插後鑲有屏風。這種形式的筆屏,僅見有明清時期的製品,明代文獻中也有記載。

紫檀木鏤雕雲蝠紋嵌玉筆屏 清中期 寬20.5厘米 高32.8厘米

筆屏形制雖在宋代出現,明代雖有筆屏製作,但尚未廣泛流行。清代也有筆屏製作,現知故宮博物院藏品中有一件寶座式筆屏,造型新穎,是筆插、筆屏、水丞的組合,即在琺琅寶座屏風上巧做筆插,筆插有懸空的逼毛,可倒插毛筆,水丞隱藏於寶座之下。這種組合式的筆屏,應為清代內廷特製。

掐絲琺琅寶座式筆屏 清晚期 寬22.5厘米 高19.5厘米

筆掭為用毛筆寫字、作畫過程中,蘸墨吮墨、調整筆鋒所用工具。在明代較為流行,明高濂《遵生八箋》中記述筆掭「有以玉碾片葉為之者。古有水晶淺碟,亦可為此。惟定窯最多扁坦小蝶,宜作此用,更有奇者」。而明人文震亨《長物志》記述筆掭,「定窯、龍泉小淺碟俱佳,水晶、玻璃諸式,俱不雅,有玉碾葉為之者,尤俗。」可見明代文人對定窯、龍泉瓷筆掭頗具珍賞。

仿哥釉秋葉式筆掭 清乾隆 通長18厘米 通寬13.5厘米

粉青釉海螺式筆掭 清乾隆 長8.4厘米 寬5.1厘米 高1.2厘米

瑪瑙瓜葉式筆掭 清中期 最長9厘米 最寬6厘米 最高2.7厘米

清代沿襲舊制。筆掭造型對為淺碟式,有秋葉形、靈芝形、佛手形、葫蘆形等多種。內廷御用製品,材質多取玉石、瑪瑙、水晶、青瓷、竹木、象牙等稀有之品,製作精巧。

黃楊木雕桐葉秋蟬筆掭 清中期 長9.5厘米 寬7.2厘米 高2.8厘米

綠釉秋葉式筆掭 清康熙 通長12.8厘米 通寬6.8厘米 高1.2厘米

象牙雕葫蘆式筆掭 清中期 長17.5厘米 寬9.13厘米 高1.5厘米

原文作者:朗韻

原文來源:《藝術品鑒》2016年9月刊《文房清供:置筆雅器》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藝術品鑒》官方授權,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郵票多了、便宜了、易獲得了,你反而就不集郵了?
透過陶瓷看不同時期的佛造像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