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觀潮隨筆】肺腑之言

【觀潮隨筆】肺腑之言

「祖師西來意」活潑、生動、圓融無礙,不可看成「系驢橛」。參禪不參「活句」,當心「死在句下」,卒難得活。必欲說一句肯定的,始愜尊意,可以據實相告:「祖師西來的大意」,只是教人莫迷!至於悟否?決定於當人自己,實不關他祖師意。

*     *     *

若是氣質純樸的正信佛徒,合當「解行相應」,以「平常心」,契「平等法」,從容中道,如法而行,必不頻頻問人悟的境界,證何果位?若是逢人談玄說妙,羨奇特、求勝境,豈止不是法器,猶恐入魔有份。何以故?「此事不與別家共,一切有為法不同」。

悟,只是「還得本心」,只是「還我父母未生前本來的面目」,「衣珠」原是自家物,向外尋求永不得。

*     *     *

若悟,當下便悟;不悟,轉覓轉遠。此語只契老實修行人,若伊向無正信,心常散亂,非僅「當下」不是,抑且所覓者亦別,故與此語不相應。

*     *     *

「悟了還同未悟」者,上已說明,今更不惜拖泥帶水,為你徹底說破;若是真正一心念佛、死參話頭的人,積年累月,雖未開悟,而「悟」已在其中。其心行除欠圓融、洒脫外,實與悟了的人無異。若得明師提醒、點破,或觸機遇緣,驀覺原來在此,便是頓悟。所悟者並非別有新奇,只不過是一向「睹面不識,習焉不察」而已,不經印可,私智自是,須防錯認,禍事不小!

*     *     *

雖然「眾生皆有佛性」,也儘管「佛者覺也」,究竟以人的覺性為高,其餘皆不具「驀覺」與「頓悟」的氣質,乃至尚不能發菩提心,故曰「人身難得,佛法難遇」。

*     *     *

頓悟之下,疑情頓除,滯礙頓消,狂心頓歇,諸見頓泯,當下是個無求的人、無事的人。雖然仍是舊時人,要且「不是舊時行履處」,這便是「途中即家舍」的典型。而且愈歷風霜久,悟後力氣愈充沛。若是風骨凜冽,心堅金石,往後便能「繁興大用體無虧」,便能於「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中,「於第一義而不動」,全彰「現量」,全顯「功德」。

*     *     *

「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悟後無有修與不修恁般事,但能不失,便是「澈證」。「保任」也只是安順法性——無相、無念、無住。倘未親證「現量」,僅於理上有得,多見為境所轉,難免逐物而沉。

(選自 耕雲導師著作《觀潮隨筆》)

行亦禪,坐亦禪,

語默動靜體安然

——感恩您的閱讀!——

如果您生活或修行上有任何問題,

可在本公眾號回復文字或語音信息,

後台會有專人回復參考方案,

願與您砥礪共進!

安祥禪叢書由浙江奉化佛教協會免費提供:

安祥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祥禪學術研究會 的精彩文章:

學禪主旨唯在棄假存真
修行不可以永遠停留在有為法上

TAG:安祥禪學術研究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