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時代金融開放的前景與挑戰

新時代金融開放的前景與挑戰

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等就「金融改革與發展」話題答記者問,其中關於金融開放的話題引發了市場廣泛關注。堅持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金融開放作為對外開放的一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實上,中國金融市場開放速度自加入WTO之後進一步加快,中國金融開放至今也取得了相當的成就。銀行業方面,工中建交四大行自2004年開始逐步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除了充實資本金之外還引入了國際化的金融技術、業務模式和管理理念。證券業頒布的《外資參股證券公司設立規則》則為國外資本入股中國證券公司打開大門。保險業方面,外資保險公司的數量不斷上升,壽險和非壽險外資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佔比也在逐年提高。資本市場開放方面,QFII投資額度從2003年的3.5億美元上升至2018年2月的991.59億美元,滬、深港通累計買入成交凈額超過7300億元,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在持續穩步推進。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放寬或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外資股比限制,統一中外資銀行市場准入標準」。這預示著未來中國金融開放是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領域的對外開放將出現實質性突破。在此過程中,有以下四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首先,要根據具體的時代背景調整金融市場的開放速度。我們需要把握金融開放節奏,停滯不前或者沒有考慮全球宏觀背景的盲目加速開放都不利於國內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歷史經驗表明,金融開放需要把握合適的時間窗口。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政府適時的放緩了金融開放步伐,避免了國際風險快速傳導至國內,中國國內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沒有因此受到巨大衝擊。2004年左右中國金融業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和2011年左右的加速金融市場開放,基本都是在相對合理的時間窗口選擇加速金融開放,基本都獲得了預期效果。

結合當前國內以及國際形勢來看,金融開放宜緩不宜急。一方面,中國目前仍處於去槓桿關鍵階段,根據羅格夫和萊因哈特的研究,當資本大量湧入新興市場國家時,容易導致該國槓桿率激增,引發金融系統的不穩定性。另一方面,由於新興市場對於資本吸引具有明顯的順周期性,中國股市目前處於健康上漲階段,資本在不斷湧入。但是隨著全球正在步入加息周期,中國面臨著不小的短期跨境資本外流壓力,而全球金融市場的聯動性會加劇這種波動,2月份的A股跟隨美股暴跌即是很好的例證。

其次,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目標選擇金融市場開放的領域。金融市場的開放應當結合國內金融市場短期和長期發展目標,實現由淺到深的逐步開放。加入WTO之後,中國曾一度加速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主要目的是為了吸引外國戰略投資者以及推動國內金融體制改革。2011年至今,中國政府推出RQFII,港、深股通以及債券通則是在繼續深化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同時,有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當前,在金融去槓桿的背景下,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尤為重要。短期來看,中國的金融開放應當有助於促進金融部門服務實體經濟,逐步吸引外國資金投資中國的實體企業,降低企業資金獲得成本,拓寬實體經濟融資渠道。中期來看,中國金融行業服務效率和質量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仍相距甚遠,中國政府應當進一步放開銀行業、證券業以及保險業的市場准入限制,通過引入外資金融機構強化國內金融市場競爭環境,倒逼國內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長期來看,人民幣國際化是最關鍵的戰略目標之一,實現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自由兌換是未來深化金融開放的必由之路。

再次,要處理好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金融開放不代表不監管,監管部門要放鬆管制力度,提升監管效率,補齊監管短板,同時摒棄因噎廢食的監管邏輯。當期,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領域目前亂象頻出,根源在於金融監管仍存在不完善之處,監管套利屢禁不止。若是不能「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即使放開經營範圍,外資仍然不能充分發揮活力,反而會在某種程度上出現本土化替代國際化的現象。同時,政府也要重視對外資的監管制度構建。如果一味放鬆對外資的監管,就有可能出現熱錢的變相流入,這會給國內金融市場穩定造成隱患。

最後,要協調金融市場開放與匯率改革兩者的關係。深度的金融開放離不開更靈活的匯率制度的支持。短期內,無論是金融開放還是匯率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努力的方向是尋求兩者之間最優解。這就要求監管部門需要統籌協調兩個目標的改革步伐。從邏輯上來說,匯率市場化改革理應也必須先於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否則中國就缺少了抵禦外部衝擊的緩衝器。在匯率制度不夠靈活而金融開放程度比較高的情況下,一旦中國基本面出現些許惡化,過度悲觀的預期和國際遊資會迅速放大中國的經濟衰退,甚至將引發國內經濟危機。這一點在20世紀90年代末東南亞金融危機期間表現得淋漓盡致。泰銖大規模貶值之前,泰國已經實現了資本市場的全面開放,但是泰銖仍然實行的是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在國際資本做空泰銖時,泰國政府不得不利用外匯儲備維持泰銖穩定,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獲得成功,泰國經濟也一蹶不振。亞洲金融危機之後,很多經濟學家也開始反思盲目放開資本管制的危害,羅德里克在《全球化的悖論》中就明確指出發展中國家應當管理好資本賬戶,斯蒂格利茨同樣認為發展中國家可以對資本流動加以某種限制。

總而言之,中國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必然不會停歇,但依舊任重道遠。金融市場要實現開放,把握好節奏是關鍵,提升國內金融市場服務質量和效率是核心。如何處理好金融開放與金融監管、金融開放與匯率改革的關係,將持續考驗著相關部門的耐心和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贏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商贏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