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悠悠青石關

悠悠青石關

黯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

雖然不見了金戈鐵馬的豪放,也沒有了風蕭蕭兮的悲壯,然而,青石關,這座昔日的齊魯雄關,卻依然屹立在巍巍青山之間,見證著雄關漫道、壯懷激烈的歷史滄桑。

青石關,位於今天的淄博與萊蕪交界處,是古代齊魯兩國的邊界要塞,也是齊長城上最為著名的關隘,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當地歷來就有齊長城有三關,青石關為三關之要的說法。

據說,青石關原有城牆,四面皆有城門,門上建有樓閣,現今只有北門尚存,純青石建成,發券門洞,遠望雄偉壯觀。南頭門洞兩側立有石碑,其中刻載明萬曆年間重修玄帝廟記。

現在玄帝廟已不見蹤跡。在關門南面路旁,有一座小廟上寫協天大帝,我不知道,這協天大帝廟是否就是曾經的玄帝廟?

小廟旁的一株老槐,樹榦枯裂,卻仍然枝葉蒼翠地活著,與青石關的滄桑相得益彰。樹旁一個院落,房頂坍塌,斷壁殘垣搖搖欲墜,村民說這是清朝曾國藩鎮壓捻軍時的臨時住所。原有曾王所棲處石碑,今已不知所終。

經樹旁老人指點,我看到了屋牆上的青石關三字。據說這是原先鑲嵌在關南門上方的陰刻楷書石匾,現在被壘在了村裡學校教室的西山牆上。

青石關扼守齊魯咽喉,周圍群山環繞,處於雙峰對峙之間,尤其是關口兩側的山嶺,峻峭險阻,只能從峽谷中行道,古稱瓮口道,又名關溝。

關溝逶迤北來,山溝呈V型,靠近關門處,兩邊峭壁雄峙,逼仄狹窄,最窄處過去只能容一輛木輪車通行。關口的石路上一道道石槽,形成搓板樣的石梯,是古人為防滑而開鑿的。道路中間,堅硬的青石板上一條深深的石溝,光滑深厚,十分醒目,誰能想到,這是古時獨輪車通過時磨出的車轍!

深深的車轍,見證了這裡不僅是齊長城著名的關隘,還是橫貫南北的交通要道。從古時的青州府,南下去泰安府,這是必經之地。這種情形一直持續到當代,雖然旁邊修建了盤山公路,但道路曲折險峻,冬天一下雪,就要封路,否則很容易發生事故。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博萊高速公路建成,一橋飛架南北,才使天塹變通途。

看著這條悠悠的古道,我突然發現,那些走過歷史的石槽與車轍,像極了男人裸露的一條條胸骨。我想,這無疑是民族的胸膛,歷史的風骨!它不僅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更表現出一個民族的頑強與生生不息。

站在關前,腦海中,歷史的車輪正吱吱扭扭地前行。漫漫行人中,一個瘦削的身影正策馬而行。那個仲秋,蒲松齡應在江蘇寶應做縣官的同鄉孫蕙之聘,南下為其做幕僚。來到青石關前,蒲松齡寫下了一首詩,也是現存聊齋詩集中的第一首青石關。詩中寫道

身在瓮盎中,仰看飛鳥渡。

南山北山雲,千株萬株樹。

但見山中人,不見山中路。

樵者指以柯,捫蘿自茲去。

勾曲上層霄,馬蹄無穩步。

忽然聞犬吠,煙火數家聚。

挽轡眺來處,茫茫積翠霧。

這時的蒲松齡,也算胸懷壯志出發,對南下的前景充滿樂觀,所以詩中對當地景緻進行了刻畫描寫,基本上是一個文人的悠閑賞景。不料一年後歸來時,卻是另一番景象。當他行至青石關,天色已暮,山雨欲來,投宿無門,饑寒交迫,早沒了去時的輕鬆。其詩瓮口道夜行遇雨記錄了當時的窘迫。詩中雲

日暮馳投青石關,山塵橫捲去漫天。

望門投鞭縱馬入,庭戶冷落絕炊煙。

拍肩挽臂求作謀,苦辭不能留客宿。

下關瞑黑聞風雷,倒峽翻盆山雨來。

三漏始入土門庄,撾門下驥登人堂。

渭城已唱燈火張,喚起老嫗炊青梁。

篾席破敗黃茅卷,如醉醇醇卧香軟。

從詩中不難看出,蒲松齡黃昏時分來到青石關,無處投宿,只得在雷鳴閃電中,戰戰兢兢地冒雨夜行,半夜來到土門庄,才吃上飯睡去,儘管竹席破舊,也睡得香甜醇醇了。

由此看來,命運對於蒲松齡確實刻薄了點,科舉不第不說,就連行路也是如此多舛!

或許,這也是上天對他的磨礪,不然,今天的我們怎能看到這首記錄那段真情實感的詩呢?

所以,青石關,不但欣賞山水,也能追憶歷史,還能憑弔蒲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落梅十七朵 的精彩文章:

讓一切順其自然
情醉於廬山

TAG:落梅十七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