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60多萬人口的準噶爾部,為何能夠與清朝對抗70年?
在清朝前期的歷史中,清朝與準噶爾部的戰爭是繞不開的問題。從清朝康熙時期開始,清朝便開始於準噶爾部作戰。準噶爾部只有60多萬人口,常備軍只有5萬多人,但硬是對抗了清朝70多年。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直到乾隆在位的中期,清朝才最終平定了準噶爾部。那麼,一個西北地區的部落為何這麼強悍?其實這裡面原因很多,準噶爾部有自己的優勢,而清朝的劣勢更多一點。
準噶爾部其實是蒙古的一個部落,在明朝的後期,蒙古分裂成了漠北、漠南和漠西三個部分。準噶爾部屬於漠西蒙古,至於漠北和漠南蒙古,在明朝末期逐步投靠了清朝。在清朝入關的過程中,蒙古八旗也立下了不少戰功。但是就在清朝確立自己對中原統治的同時,準噶爾部也開始了自己擴張的步伐。到了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準噶爾部基本上控制了整個西北地區,而且開始向清朝發起挑戰。就這個時候開始,清朝與準噶爾部的長期戰爭開始了。
準噶爾部的總人口不超過70萬,常備軍只有5萬多人,但是與清朝對抗的70多年。首先由於是游牧部落,這5萬多軍隊清一色的騎兵。騎兵的行動非常快,清朝一直無法圍殲準噶爾軍隊。清朝軍隊雖然也有騎兵,但步兵佔一多半,機動性不如準噶爾軍隊。說到蒙古軍隊,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快馬彎刀。但準噶爾軍隊不是這樣,準噶爾部從沙俄進口了大量的火槍、火炮。根據統計,準噶爾只有5萬多軍隊,其中有2萬多都使用火槍。
與之相比,清朝軍隊不僅裝備的火槍數量少,而且性能上也不如準噶爾。因此,在多次較量中,清朝軍隊並沒有多少勝算。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當時的西北地區人煙稀少,物資轉運很不方便。對於清朝軍隊來說,需要大量的後勤物資。但清朝當時的國力有限,戰爭也只能打一段停一段。按照雍正皇帝的話說,與準噶爾部打仗,重點不是戰爭,而是後方的錢糧。針對這樣的情況,清朝也只能選擇休養生息,有點當年漢朝與匈奴的味道。
到了乾隆在位的中期,經過三代皇帝的勵精圖治,清朝的國力已經大大提高。清朝擁有足夠的實力與準噶爾部長期作戰,而準噶爾內部則因為權力問題爆發了內鬥。這麼好的機會當然不能放過,乾隆皇帝派遣大將兆惠西征,而且一舉平定了準噶爾部。在此之後,乾隆皇帝洋洋得意的把平定準噶爾部,劃入了自己的十全武功。其實乾隆之所以能夠平定準噶爾,基本上依靠康熙、雍正兩朝的積累,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樣。
當時有這樣的一個段子:兆惠平定準噶爾部以後,乾隆皇帝設宴慶功。有一個官員拍兆惠的馬屁,說了一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把兆惠比喻成當年的飛將軍李廣,但乾隆皇帝聽到以後勃然大怒。這位官員也是活該,他應該先想一下滿洲八旗的祖宗。這樣的情況在宋朝也出現過,當年宋朝官員形容金國軍隊時說:金國人如虎,馬如龍,上山如猿,下水如獺,其勢如泰山,我朝如累卵。
※中國軍隊在沒有軍銜的時代,為何劃分軍官和士兵的等級?
※強大的蘇聯擁有400多萬軍隊,為何每年都舉行兩次閱兵?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