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吊打「舌尖3」!這才是最該火的國產神片

吊打「舌尖3」!這才是最該火的國產神片


來源:庫布里克的小丑(ID:joker-movie)



張之亮的經典作品《自梳》,講的是將頭髮盤起,終生不嫁的一群女人。




順德,就曾有很多這樣的

自梳女




為了維持生計,有些自梳女去到南洋,港澳等地當女傭。




這些女傭,又稱媽姐。




許鞍華導演,劉德華主演的《桃姐》中,桃姐就是一名媽姐。




當菲佣還未成為女傭市場的主力前,順德媽姐一直是這個市場最受歡迎的主力軍,價格也比其它地區輸出的傭人高。




皆因順德來的媽姐,不僅吃苦耐勞,而且廚藝高超。





順德,又稱鳳城。




民間素有一句話:

食在廣州,廚在鳳城。




據統計,每30個順德人中,就有一個專業廚師。




而粵菜的製作,真應了中國人那句: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選料,要新鮮的;




口味,要趨於清淡,卻用食材本身調出鮮味;



功夫,順德人也願意細細烹制,以示對食物的尊重。







中國的飲食,是真正堪稱文化的。



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的飲食文化,能比得上中國的博大精深。




中國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由於其做法的耗功,使得粵菜餐館不如川菜餐館多。



但不僅在中國,海外最受歡迎的一大中國菜系,也是粵菜。




例如早茶這樣的文化,傳到國外,依然能保留著中國的傳統特色。




我曾經在巴拿馬,吃過當地最富盛名的一家粵菜館。




那些外國服務員穿著唐裝,推著點心車來往於一眾食客的餐桌間,保留的,依然是廣東那邊令人熟悉的點心文化。




順德,正是粵菜的發源地之一。




來吧,央視舌尖團隊出品,豆瓣6000多人打出8.9分的——




《尋味順德》


 






《尋味順德》介紹了一家小店,主打

煲仔飯




店面20平米左右。




沒有菜單,全憑老闆當場報菜名供食客選擇。




後廚煮飯,從煲仔鍋蓋上直到出鍋,不再開蓋,全憑老闆的經驗把控火候。








出來的米飯,分為

三層




第一層有著菜汁;第二層沒有粘上汁的,是米飯的稻香;到了第三層,則是鍋巴。




出鍋後,老闆經常會來到食客面前,教食用方法:




不要用湯勺,要用筷子從外到內吃。








一份煲仔飯的價格不便宜,當食客嫌貴時,老闆卻會這麼答覆:





如果有困難的話,你可以下次再來,回去研究下好不?





 



這是電視的版本。




看了這個,因為好奇,我特地去看了點評。




有好有壞,有的則很有趣。




大家總結的一個規律是:




老闆脾氣很牛。





有人說,這種粗獷的服務方式,源於老闆對自己的自信。




有人說,這只是老闆有自己的堅持。




也有人說,去那裡吃飯就像是要通關一樣,受罪。




還有人說,在那裡吃飯,大家都像學生,老闆就像訓導處主任。





 



有人補充:幾個人去吃飯,不可代點,若一人要包下同伴的點菜任務,老闆會問:是你吃還是他吃?




自己點菜這事,連小孩子也不例外。




有人不按照老闆教的方式吃,老闆還會發火。




若給老闆拍照,老闆也會發火:你尊不尊重人,當我是動物啊?




當然,那句「你是不是有困難」,依然是老闆口頭禪。




電子支付免談,全部現金。




這樣的老闆在順德,當然也算特例。




但回到煲仔飯本身,有人說,真的好吃;




有人說,不值這個價格。




說好說壞,事實是,

依然有人願意為這個飯,前去通關一番。




餐館前面排長龍的大有人在,大部分人,為了吃一份煲仔飯,甚至還會提前做好攻略。




大不了:真不好吃,下次爺就不來了。








事實上,這樣的餐館也不是一兩家。




例如香港,吃牛腩的,吃雲吞面的,吃蛇羹的那些名店,經常是大排長龍。




而且,據說服務態度也不咋地。




而在那寸土寸金的香港,吃飯環境卻也是狹小,和人拼桌是很常見的。






這樣的店,這些年藉由網路,炒出名氣是真的。




但也不全面。




畢竟,在沒有網路的時代,這些名氣大大的店也早已存在,走入市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其中有幾家甚至沒開分店,守著那小小的地段,一開就是幾十年。




總會有人沖著那味道,克服種種困難,前往一坐品嘗。





 



這就是中華飲食的魅力。




中華美食的任何菜系,都能做到:




在不起眼的旮旯角落,藏著讓人驚艷的民間美食;




登入高雅之堂的美食,也有著讓人驚嘆的技術加味道的完美結合。




拿粵菜來說,例如魚翅,這種貴重的食材,當年只有富人吃得起。

吃不起的窮人們,就自己研發出以粉絲代替魚翅的碗仔翅。




經過那些年的演變,當年街頭那碗小小的碗仔翅,如今也成為粵菜中的經典小吃。




 



而在順德,除了民間和雅室中的美食,還有一層則是尋常百姓家中的美食。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還有,做什麼就吃什麼。




順德人能做出正宗的

雙皮奶




而提供雙皮奶奶源的供應商,在日常飲食中,也少不了原料水牛奶。

甚至,那水牛奶可以用來炒。




以蛋清和生粉做為輔料,粉絲油炸墊底,加入鮮蝦仁和火腿提味。




加入牛奶,廚師須有耐心,還需把握火候。




一鏟一揮,一個方向九次旋轉,至牛奶成形。




裝盤後,再加入蟹子和欖仁,錦上添花。





 


中國人字造的好。




那做飯時的操作台,則被化為煙火氣的詞:




灶台。




那從前做飯排放出來的煙,化成文字,可以變成字形和詞都很有意境的:




炊煙。




這些詞,這些字,大多以火做為偏旁部首。




中國人把天賜的火用得出神入化。




粵菜裡面,火候是要講究的。




文火,武火,大火,慢火,老火,每道火,都要講究。




煲湯,火候就要輪番轉。




材料再簡單,那火候,時間卻要一一對上。




一道材料家常的豬肺湯,工序卻繁複費時。




包括豬肺在內的原料,燉煮四小時後,需撇去浮油。







白菜膽提鮮。




上桌前,還需加入鮮榨的南北杏汁。




南杏微甜,北性略苦,相得益彰。





 


粵菜的另一個講究,還在於




調料不用下太多,但用料要新鮮。




食品的鮮味,講究自食物本身調出。




即使,是很平常的一鍋粥亦然。




喜歡粵菜的朋友,肯定對那種沒有顆粒感,只余米香,且口感綿軟的粥品印象深刻。




在別的地方,用來配油條的簡單白粥(稀飯),到了粵菜中,則變化繁多。

而且,頗有淵源。




例如:我很喜歡的荔灣艇仔粥。




據說,是以前一些水上人家用小船在荔枝灣河,珠江邊上販賣。




粥中加入魚片,炸花生等配料,到了今天,裡面的配料已經更加豐富了。




小船,或舟字,通艇。




於是,艇仔粥由此流傳下來。





 



狀元及第粥中,加的是豬肉,豬肝,肉丸這類料。




故事還是有,其中一個是:




當年倫文敘在菜市場賣菜,有名店主問他為何不去讀書?




倫文敘答曰,家窮。




店主說,以後,你菜挑來我這裡賣,我買一部分,再給你一碗粥,此後湊夠錢,你就讀書去吧。




此後,倫文敘天天吃到不同的粥,裡面加的料不同,或豬肝,或肉丸,或豬腸粉。




直至倫文敘中狀元,回鄉看店主,請店主煮粥給他吃。




店主下了一碗肉丸,粉腸,豬肝其下的粥,倫文敘當下為其命名為:




狀元及第粥。





 



到了今天,那些傳說依然在粥里讓人津津樂道。




粥的做法隨著時代演變,但那種對於食品追求的精神,卻還蘊含在小小的一碗白粥中。




60多歲的黃玉仙,開了一家排擋。




店沒有招牌,黃玉仙本人就是招牌。




每當晚上,夜宵時刻開始,黃玉仙的拍檔開始熱鬧,多少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碗豬雜粥。




準備工作為白粥先煲50斤。







然後,黃玉仙連夜趕赴屠宰場,拿新鮮豬雜。




回來後,在最短時間內,加工新鮮豬雜。







然後,在滾沸的白粥內,加入新鮮豬雜。




火候很重要,下料的次序也很重要。




最後入鍋的豬肝,三分鐘浮起,以使其保持最鮮嫩多汁的狀態。







吃粥的時候,撈出豬肝,沾上醬料。




一碗簡單的白粥,就此煥發不一樣的生命。







順德人吃飯的精,可以在一碗簡單的粥中,

也可以在一條做法複雜的魚中。




這種精,是

技藝的精




鯪魚,整副皮完整剝下來,不容一絲破損。







魚肉去骨後剁成蓉,加入剁碎的香菇,火腿,馬蹄,花生米。





加入粉絲,吸收多餘的水分。




手工摔打,獲得更好的彈性。







後,復將加工後的餡料,釀回薄薄的,很容易破了的魚皮當中。







「還原」後的鯪魚,過油,下水燉。




一道醇厚,鮮甜潤滑的釀鯪魚乃成。





 



這種精,還是對於

時間的精




為了吃一碗菊花水蛇羹,需要提前幾個月種下菊花。




而後,挑出其中舒展的花瓣,做為這道菜的配角。







其後,選擇水蛇,使其骨,肉,皮分離,但要保持各自的完整。







再後,將水蛇三件,與豬舌,雞放一起煲湯。







武火半小時,中火90分鐘。




後,每道料撈起,切。







然後,原湯澆入,再煮,使得諸味融合。




鮮甜的食材,只需適量鹽提鮮。




盛上後,再入菊花瓣,至此,菊花水蛇羹乃成。




由於製作成本高昂,如今,此菜已從餐館菜單上消失。





 


這種精,還是對於

食材的錦上添花




花,這種漂亮的東西,在順德人手中,也可以用來吃。




吃法繁多,卻也保留著花本身的形態。




例如花瓣過油炸,成就一道顏色金黃的炸雞蛋花。






 



吃,在中國人的文化里,永遠是名列前茅的。




那名目,那花樣,總能層出不窮。

化為傳說,更讓人心神嚮往。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里寫道:




黃蓉做了一碗炙牛條,裡面竟夾雜著羊豬牛獐兔肉。




味道二十五變,此菜名為「玉笛誰家聽落梅」。




一條火腿,挖二十四個圓孔,再將豆腐削成二十四個小球放入其中。




蒸熟後,火腿味道進入豆腐中,火腿棄之,只吃豆腐。




此菜名為「二十四橋明月夜」。





 



可見,吃在中國人的文化里,是多麼博大精深。

那地位,更是極為重要。




衣食住行,吃喝玩樂,這些詞里,吃的排名,總是靠前。




順德的吃,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演變,化入尋常百姓家,化入街頭巷尾,化入大雅之堂。




那吃,是一種味道。




那吃,還是一種情懷。




海外打拚的順德人,將順德的味道,帶到當地。




二哥會將家鄉的鯪魚乾,帶到海外,與當地朋友分享,並慰藉鄉愁。





 



那吃,還是一劑

社會粘合劑




通過吃,將人與人的關係,社會關係進一步粘合。




羅維滿做了一道醉鵝,在餐桌上招待外國生意夥伴,拉近關係。






 



那吃,是

記憶




多年未動刀的二哥,卻依然還能做出幾道絕活菜。




儘管刀工不再那麼嫻熟,但刀一握在手中,感覺卻未曾變化。




製作一道野雞卷時,他依然能將豬鬃肉上靠近豬皮的肥膘,切出如紙片般薄且完整的一片片。





 



那吃,還是一種

歲月的流逝




當年少小離家的自梳女,獨自回鄉後,已是被歲月刻上皺紋的老嫗。




為別人做了大半輩子飯的媽姐,見過林林種種貴重食材的媽姐,回鄉後不能忘的,卻是一碗白粥。




一碗看似簡單,實則自己用心慢慢熬出來的白粥。






 



吃,中國人最懂行。




吃的文化,根植於每個中國人的內心。




思鄉也好,思念過去的時光也好,實的也好,虛的也好,味道一詞,總是繞不過中國人的心坎。




那是家鄉的味道,那是母親的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




……




那是

每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味道。






 

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


一個zan=給院長一顆小心心!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吐槽電影院 的精彩文章:

這片兒居然能過審?實在不敢相信

TAG:吐槽電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