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一起看電影吧!攝影師十大必看電影推薦
從攝影家的角度欣賞電影,注重的並不是演員的投入表演,也不是驚心動魄的視覺效果。那麼,攝影師選擇電影的基本條件和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用光的角度和環境。其次:是場景的選擇。以下十部電影,它們的場景令人過目難忘,恨不得身臨其境。
1
Baraka(天地玄黃)
這部影片在剛推出時評價極高,被一些瘋狂的影評家稱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紀錄片」。幾年前甚至有人聲稱如果被流放到荒島上,唯一願意攜帶的電影就是它。這部電影以地球與人類的進化,及人類與環境的關係為題材,自始至終沒有一句對白。面前的景色究竟來自何方,完全靠觀眾自己揣摩。
2
Barry Lyndon(亂世兒女)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先請教各位一個問題:那就是:誰有f0.7的鏡頭?即使是在工業發達的21世紀,這樣的東西恐怕也無處尋覓吧。或許,全世界只有一塊f0.7鏡頭——就是導演庫布里克拍攝這部《亂世兒女》所用的那一塊。
這塊珍貴的鏡頭,據說是蔡司為美國航空航天局定製的產品,不知為什麼流落到了庫布里克手中。他將這塊鏡頭稍加改裝後,安裝到了攝象機上。
f0.7的巨大透光量,使得他在拍攝室內景物時可以完全使用燭光照明,而沒有任何其它的人造光源。
有了這樣的拍攝利器,這部電影無論是野外風景還是室內空間,構圖用光都極其用心,就像是一幅幅流動的精美油畫,隨便拉出一幅,都能掛到牆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有意識的採用大量的「中心構圖」,尤其在室內場景中,總是用柱子、門窗、桌椅等物品標明畫面的中心點,而那裡也正是即將展開的場景的中心,是攝影機想要引導觀眾關注的中心。
從視覺心理上來說,只有在對稱發生偏轉或變動時,才會有活躍動態的感覺,這種靜止鏡頭中的標準對稱,只能產生沉悶的心理的感受。而這也正是庫布里克想要傳達的:一個死氣沉沉的社會,等級森嚴,無所事事。
3
Winged Migration(鳥與夢飛翔)
這是一部關於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相信很多攝影家都有過拍攝飛鳥的經歷吧。長焦加連拍?那只是小兒科。讓你看看這個瘋狂的法國導演是如何拍攝飛鳥的。
憑藉上百萬美元的經濟支持,導演Cluzaud僱用了四百五十人的拍攝隊伍。拍攝工具包括熱氣球,小型滑翔機偽裝成飛鳥形狀,內藏攝像機的小型飛機。
在第一年內,他們基本不拍攝,只是跟著鳥到處遷徙,和這些鳥混得很熟,使得這些鳥對他們不再警覺。之後的兩年,他們的拍攝團隊(其中包括五十人的鳥類專家)跟蹤這群飛鳥,穿越四十個國家,並將所有結果濃縮在98分鐘的電影中,平均每225分鐘素材只取一分鐘。效果自然極為真實感人。
在觀看中,觀眾似乎和鳥一起飛起來,翱翔在天空。穿過湖泊,穿過田野,穿過沼澤,穿過大海,飛越峽谷,飛越雪山,飛越城市,飛越農莊,聆聽低低的鳴叫,聆聽翅膀劃破空氣的聲音,看到它們身上細小的羽毛在風中閃動,在雪中撲飛,在油污中掙扎。這真是人類前所未有的體驗,相信每一個看過該片的人都終生難忘。
當然,絕大多數攝影師和業餘愛好者沒有時間,更沒有資金隨著飛鳥東奔西走。我們手裡,可能只有一台相機和一個三腳架。
事實上,這部電影提示我們:值得拍攝的東西其實有很多。或者說,至少要保持對於大自然的關注和熱愛。有時,花費上億元打造的魔法效果(比如《魔戒》系列和《星球大戰》系列),並不如大自然的傑作更能打動觀眾,關鍵就看你是否注意。
4
The Conformist(順從者)
這部電影可說是大導演Bernardo Bertolucci的揚名立萬之作。
雖然情節編排沒有選用傳統的「開始——經過——結尾」模式,但是,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充滿靈性的拍攝,使得這部片子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
極為講究的用光,罕見的拍攝角度,以及各種色彩濾鏡的使用,都使這部電影增色不少。雖然拍攝於35年以前,但是,今天的攝影師們仍舊可以從中學到許多,那就是:跳出陳舊的框框,創造自己的風格。
5
Day of Heaven(夢斷晴天)
靜態攝影家經常會談到所謂的「魔幻時刻」,也就是每天的黎明和黃昏。在這些時間,微弱,溫暖的日光使物體顯得分外美麗。
但是對於電影攝像師來說,常常由於劇情和資金預算的限制,而無法選擇「魔幻時刻」。很顯然,沒有任何一個劇組願意花大錢請演員和工作人員呆坐一天,就為了黃昏那片刻時分的拍攝。
唯一的特例是這部拍攝於1978年的《夢斷情天》。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二十世紀初的一段三角愛情故事。導演馬利克難得的聘請到了當時的兩大著名攝像師:Nestor Almendros和Haskell Wexler。它的絕大多數鏡頭都是在黃昏拍攝的,並因此獲得了1978年的最佳攝影金像獎。
6
Dreams(夢)
這部電影給靜態攝影家們的最大啟示就是:要盡最大可能挖掘內心深處的想像力。很多攝影家受困於應接不暇的商業工作或「上層意見」,而無法充分發揮自己的靈感。
但是我認為,作為藝術工作者,攝影家總要儘可能的追逐自己的靈感吧。從攝影家的相機中出來的,不應僅是現實的反映,還應該努力反映心中的構思。
本片中,黑澤明大膽的使用了極為鮮艷的色彩範圍,從明媚的春光,到陰冷的隧道,或許每個人,都有個彩色的夢吧。
7
The Last Emperor (末代皇帝)
色彩的運用絕對是這部史詩的亮點。貝特魯奇和攝影師Vittorio Storaro使用了相當罕見的色調渲染氣氛。有人說,這部電影的真正主角不是尊龍,而是攝影師Storaro。
1998年,貝特魯奇出版了一本書,《The Last Emperor: Multiple Takes》。在這本書中,他詳細的闡述了在《末代皇帝》中的色彩運用心得。作為一個靜態攝影師,應該知道:照片的色調至關重要,它極微妙又難以把握,甚至能在不經意間引導觀看者的心情。
8
大紅燈籠高高掛
作為一部心理片,《大紅燈籠高高掛》對色彩的運用極為講究。張藝謀不愧是攝影師出身,不同色彩基調的反覆出現,使觀眾的情緒也隨著劇情忽高忽低。
經典三原色沖印法的使用,使這部電影的紅色和黃色十分鮮艷,而這在西方國家的電影中是不多見的。同時,各式各樣色彩鮮艷的服裝,也使這部電影顯得更為精緻。
9
The Third Man(第三個人)
在拍攝手法上,這恐怕是電影史上第一次將攝像機安在角落拍攝,以表達不安和焦慮的心情。同時,有意識的廣角畸變和淺景深鏡頭,也加重了影片冷酷的基調。大量光影的使用,有效地調動了觀眾的注意力。整個影片像夢魘一樣震撼,且過目難忘。
與前幾部彩色電影相比,這部黑白電影是不是顯得有些過時?但是如果你仔細看完這部影片的話,你會重新體會到黑白光影的魅力——單色的魔術。這部電影曾榮獲嘎納電影節金棕櫚獎,第2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金像獎,英國電影學院最佳影片金獎,並被評選為英國電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
10
Visions of Light(光的影像)
這部電影由數百個電影片段組成。影片結束後,你一定會深深地被攝像機背後的靈感和魔法打動。而靜態攝影師也將從中獲益匪淺。這是一部攝影科教片,數百個片段將指導你如何用光,如何選擇合適的色調,如何使你的片子成為經典。
好機友新書推薦
※佳能有全幅無反原型機 賓得50/1.4九月亮相
※那個沒有PS和整容的年代,這些日本美女星你喜歡哪個?
TAG:蜂鳥攝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