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心」,原來這才是養生的最高境界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夏三月,此為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卧早起,無厭於日,使志勿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這是《黃帝內經》關於夏三月養生的一個描述,看上去很深奧,其實很簡潔,也很實用,下面就是我們結合這段話,對我們自己 「夏三月」的養生能有所幫助。
1.「春夏養陽」
「養陽」是夏季養生一個大的原則。陽氣是什麼?「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中醫講的陽氣相當於人體的免疫力,如果陽氣不足,就會出現一些寒性的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這些在西醫看來就是免疫力低下了。陽氣表現在外呈現的就是一種「秀」,相當於我們現在英文所說的「show」,意思就是「顯露出、表現出」,現在很流行「時裝秀、脫口秀、真人秀、跳水秀」等各種各樣的表演「show」。就是快樂的、積極向上的精氣神,是陽光小伙,是靚麗伊人。
「夏三月,此謂蕃秀」,描述的是夏天萬物生長茂盛,開花結實,鬱鬱蔥蔥,百花齊放,交相輝映的一種景象,這是大自然界的兩性互動。景色多麼美麗,而人們也都開始展現肢體形態之美,男士們露出健碩的肌肉,女生們展現優美的身材,養眼也養心,人的心情因此都變得很舒暢。這些都是陽氣的充足的外在表現。
夏天是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候,這個時候天地萬物生長比較茂盛,代謝比較快,這也是最需要陽氣的時候。這個時候怎麼做才能保證有充足的陽氣?不是單純的補陽,而是維護人體陽氣的充足,保障人體和萬物生長代謝的需要,來保證人體陰陽的平衡。
夏天表現的就是一種陽氣的升發之象,所以似乎是對高血壓患者不利,包括環境、心情都容易對高血壓造成不良的影響。因為大多數高血壓在中醫看來屬於「肝陽上亢」型的,本身就容易急躁、易怒,口苦,脈象是弦的,而這個時候人體的陽氣又要順應大自然的陽氣的升發之勢,這似乎是矛盾的。我們除了保持心情的平和,戒怒戒躁,抑制升發太過,還可以用一些決明子、菊花、夏枯草泡茶來平抑肝陽,同時也可以加入一些枸杞、生地等滋腎陰的藥物,因為中醫認為陽氣之所以升發太過,就是因為陰不足了,不能夠抑制住陽氣了,這在中醫上有個名詞叫做「滋水涵木」,腎屬於水,肝屬於木,有了充足的水分,樹木就不會幹枯了,就會變得鮮柔了。中成藥就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或者知柏地黃丸。這樣來說滋陰也是對陽氣的一種保護。當然如果是痰濕型的或者是氣虛型的高血壓,相對來說就不適宜了。
2.夏養心
夏五行屬火,在五臟之中與心相對應,心在五臟中屬陽,是陽中之太陽。「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宮裡的「養心殿」,那是皇帝辦公休息的地方。為什麼叫「養心殿」,皇帝每天要處理一大堆的事情,他也煩躁,養心就是要讓自己能夠心平氣和下來,這樣才不會因衝動而後悔。夏天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義,那就是高考,萬千學子牽動的是全國人民的心,所以更要養心。夏天重在養心。怎麼養心?
一、調心神,平和心態:「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夏天人很容易煩躁,這與陽氣得不到及時有效宣洩有關係,每到夏天的夜晚,路邊夜市也就熱鬧起來了,燒烤是無處不在,大家群聚而坐,兩三盤羊肉,三五碟冷盤,再弄點小酒,侃侃而談,好不愜意。可是三兩杯下肚,壞事就發生了,三言兩語之間,就怒從心起,酒瓶一地,打架鬥毆就發生了。夏天就像青春期,人們的荷爾蒙也會分泌旺盛,容易衝動。前些天有個新聞,關於動物的,說一個公雞把一個小男孩的頭給啄傷了,鮮血和腦脊液都流出來了,後來醫生就認為可能因為季節導致動物雄性激素分泌旺盛,情緒激動,同時它自己假想受到了外界的「侵犯」,所以攻擊了小男孩。這些癥狀我們稱之為「情緒中暑」,癥狀有心情莫名變差、易煩躁、愛發脾氣等。「情緒中暑」對健康危害甚大,特別是老年人,由於「發火」會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會引發猝死。
俗話說「心靜自然涼」,就是要保持心態的平和,消除煩躁不安、過度緊張等不良情緒。不良的情緒需要疏導,而不是衝動地發泄。保持心態平和的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練書法、打太極、練瑜伽等一些柔和的運動,也可以聽一些柔和的音樂。當然讀書也是一種很好地靜心方式。一些劇烈的運動、狂躁的音樂是不適宜的。所以我覺得足球世界盃放在夏天舉行就不是很合適,雖然能夠促進人們消費的熱情,但是同時性與暴力犯罪率也在增加,對我們中國的球迷來說還要熬夜看球,存在心臟猝死的危險。
二、防止心血管疾病:心血管功能對氣溫的變化最為敏感,有心臟病的人在夏季應該注意保護心臟。一是氣溫的升高,導致人體代謝加快,心肌耗氧量就增加,心臟的負荷就加大了。另外空氣濕度比較大,空氣中的含氧量就降低了,容易導致缺氧。還有就是大量的出汗導致血液粘稠度增加了,本身心臟就不好的人就要注意了。我們的預防措施就是要多飲水,補充水分,同時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這樣腸胃就不會和心臟搶奪氧資源了。我的一個老師,老年人,就是因為晚上吃了一個炒雞蛋,導致半夜突發心肌梗死的。這就提醒我們老年人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健康。同時要備用一些保護心血管的藥物,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之類的急救藥物。
三、睡午覺,養精神。養精神其實就是養陽氣。從11點到13點屬於午時,所以叫「睡午覺」。這個時候正是心經當令,心主血脈,心藏神,所以睡午覺能夠養心,養神。保證下午精神的充足,消除疲勞,要不然一到下午就跟沒魂似的,感覺很疲勞。保證午睡也能預防中暑避炎熱之勢。現代研究證明午睡能夠很好的保護心腦血管。午睡有哪些要求?不能飽食而卧,中醫講「胃不和則卧不安」,飽食即卧,會影響腸胃的消化,也會影響睡眠的質量。二是要盡量側卧,以右側卧為佳,這樣能夠減輕心臟的負擔。三就是時間上不要過長,半小時左右為宜,太長了就會進入深睡眠醒不過來,反而會影響下午的精神。所以要「小憩」。尤其是我們的莘莘學子,學習壓力大,中午能夠閉目養神地「眯乎」一會兒,是很好地調整。否則就容易煩躁、精神不振,影響學習的效率。
夏季睡眠要「夜卧早起」,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夏天天亮的早,黑的晚。這也是要求我們伴隨著太陽而作息,因為我們體內的陽氣本身會追隨著太陽而盛衰。
3.夏季飲食
一提到夏天,人們首先想到的避暑之物冰爽的冷飲、瓜果。比如作為時令水果的西瓜,我們中醫就稱為 「天然白虎湯」,能起到很好地解暑消渴的作用。但對於糖尿病患者就不適宜了。
我們也會自製一些烏梅湯,這也是解暑的良品,因為夏天我們出汗比較多,心氣耗散,就會出現氣短、心慌等癥狀,服用烏梅湯能夠很好地收斂汗液,中醫有句話叫「酸甘化陰」,這個陰狹義上來說就是體內的津液。烏梅湯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用烏梅和冰糖或白砂糖泡水喝,其實這也是一個小單方,對泌尿系感染、醒酒都有很好地作用。複雜點就可以加點陳皮、焦山楂,可以開胃,也能夠起到降血脂、醒酒的功效。
這裡我給大家推薦的是三豆湯,夏季飲用三豆湯有清熱解暑的神奇功效,「三豆」是指綠豆、赤豆和黑豆,將以上各味(每味10到30克)置於鍋中,加入清水600毫升左右,用文火熬成200毫升左右,冷卻後,即可連豆帶湯一起服用。
夏季要飲食清淡,這樣有助於脾胃陽氣的升發,少吃油膩肥甘厚味之品,肥甘厚味之品容易生成痰濕,阻礙陽氣的運行。夏季經常吃些苦菜、苦瓜等苦味食品,能起到解熱祛暑、消除疲勞等作用。如素有「菜中君子」美稱的苦瓜,苦中帶甘,略含清香,食之回味雋永。夏天常食苦瓜湯或苦瓜菜肴,能調和脾胃,清除疲勞,醒腦提神,對中暑、胃腸道疾病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苦菜也是一味葯食同源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消毒排膿、去瘀止痛、防治胃腸炎等功能,食用苦菜時,將它的根、葉洗凈,可拌可炒可做湯,味道苦中帶香,是解暑開胃的佳肴,而且對腸炎、痢疾等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但是夏天很多人的食慾不高,就是因為脾胃的陽氣得不到伸展,運化功能較差。這一部分人並不適宜吃苦寒之品,這時候就要多食用一些辛味之品,如蔥姜蒜等之品。能夠增進食慾,同時能夠殺死腸道的一些細菌。如我們的冷盤里都放的有蒜汁,我們北方人吃面的時候還要吃幾瓣蒜,我們炒菜的時候放一些生薑,這都能夠很好地促進食慾,同時能夠保護脾胃的陽氣。
有個俗語:「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姜味辛,性溫,有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夏季飲食寒涼之品難免會傷害脾胃陽氣,佐以生薑,就能夠很好地保護脾胃。這就相當於我們中醫講的「君臣佐使」,搭配好了就會起到養生的作用,這也是我們中華的吃文化。現代研究生薑能夠抗菌、抗癌,還能夠抗衰老,對心腦血管也有益處。我們中醫開藥的時候喜歡用一點姜棗作為藥引,如三片姜、三枚棗,起的作用就是調和營衛,保護脾胃的。還有薑糖水,不僅是受涼感冒了可以喝,而且女性寒性痛經也是經常用的,對於受涼引起的胃痛也能夠起到緩解的作用。
4.冬病夏治
如果夏天不注意養生,就會「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有很多傷害陽氣的行為,如大量的冷飲、過度使用空調、電扇等,這些行為的初衷可能是為了避暑,抑制陽氣過度升發,但是,沒有把握好度,就會損傷人體的陽氣,進而出現各種寒性疾病,如胃痛、痛經、哮喘、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相同的道理,夏天養生能夠對冬天疾病的發作起到很好地預防作用。一到三伏天,各大中醫院的穴位貼敷就開始了。這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中醫學防治疾病的一個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據《黃帝內經》中「春夏養陽」的原則,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體表經絡中氣血旺盛的有利時機,通過適當地內服或外用一些方葯來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復。三伏貼的成分各個醫院的成分會有差異,但主要就是一些溫熱性質的藥物,如細辛、白芥子等,主要就是針對一些寒性疾病,像過敏性鼻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甚至是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還是不錯的。
夏練三伏:俗話說:「冬練三九,夏練三伏。」這說明夏天的運動鍛煉對健康起著重要作用。夏季經常參加鍛煉,可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實驗觀察發現,夏天經常參加鍛煉比不堅持鍛煉的人其心臟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發病率也較低。這也是夏養陽氣的一種體現。夏天氣候炎熱,對人體消耗較大,若長時間在陽光下鍛煉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只有安排合理才能收到好的健身效果。首先運動的時間安排合理,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氣涼爽時進行室外運動鍛煉,清晨起來到公園、河岸、湖邊、庭院等空氣新鮮處迎著朝陽,選擇合適的項目鍛煉。如慢跑、太極拳、氣功、保健功、廣播操等。晚飯之後,到戶外悠閑地散散步,對身體大有好處。在假日或合適的時間去江河湖海去進行游泳鍛煉,最益於調節情志,恢復疲勞,增進健康。其次,夏日鍛煉要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在陽光下鍛煉時,要戴上白色遮陽帽或草帽,避免陽光直射頭部。鍛煉時穿的衣服以鬆軟、寬大、色淺、便於身體散熱的樣式為好。室內鍛煉要敞開門窗,使空氣流通。露天室外鍛煉,出汗較多時,可適當飲些鹽開水,不要喝大量的涼開水;如果運動之後滿身大汗,不要用冷水沖頭或洗冷水浴,這樣容易感冒或引起風寒痹痛、關節疼痛不利。最好洗熱水澡,既可消除疲勞,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第三,夏天鍛煉的運動最要適度,不要過度疲勞。患有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胃炎、甲狀腺機能亢進、肥胖病病人及年老體弱者,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溫的環境下鍛煉。
可以說夏練三伏,也是冬病夏治的延伸,是更廣泛地來預防疾病的發生。
5.長夏健脾:
一般來說,我們都說春夏秋冬四季,但是我們中醫講五臟對應五時,就多了一個「長夏」季節,長夏是指立秋到秋分這個階段,其實是夏秋交接的階段,這個時候,濕氣比較重,濕為長夏主氣,人體的脾臟與之相應,古人指出「長夏防濕」。長夏表現出來的是一種濕熱,悶熱的天氣,像蒸桑拿一樣。由於氣候特別炎熱、日子比較難熬,再由於白晝確實較長,夜晚較短,因此名謂「長夏」,又稱「苦夏」。
《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曰:「脾主長夏,足太陰陽明主治。」足太陰為脾經,足陽明即胃經,故在此季節,很容易得脾胃消化道疾病。長夏應該注意祛脾濕,「長夏應脾而變化」。中醫認為濕為陰邪,好傷人陽氣,尤其是脾陽。濕給人的感覺就是沒有擰乾的衣服,很沉重的感覺。由於脾臟喜燥而惡濕,一旦受損,則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使氣機不暢。表現為消化吸收功能低下,臨床可見腹脹、納差、腹瀉,甚至水腫等。尤其是嬰幼兒和平素脾胃虛弱的人。
食療的話可以用一些健脾祛濕、清熱和中的藥物食物,如山藥、薏苡仁、赤小豆、蓮子、大棗、冬瓜、鯽魚等,自己熬粥服用。
※19歲少女喝碳酸飲料牙齒被溶解,碳酸飲料有哪些危害?
※豬雞牛等濫用抗生素,出現「超級細菌」,有什麼危害?如何應對?
TAG:鴿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