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清朝的軍隊建制

清朝的軍隊建制

滿清八旗的鎧甲和軍旗

清朝的軍隊建制

清朝的軍隊建制從努爾哈赤建國,到大清覆滅,在近三百年的時間裡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八旗制、勇營制和新軍制。八旗兵和綠營兵是清朝前期的國家正規軍,稱為經制兵。

八旗制簡介:八旗制由清太祖努爾哈赤所創,起初只有正黃、鑲黃、正白、鑲白、正藍、鑲籃、正紅、鑲紅八旗,後來收編漢人和蒙古人,增編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共計二十四旗。清初,「旗」是一個兵民合一的社會組織,兼軍事、政治、生產三種職能,後來逐漸退化,不再從事生產。入關後,由於戍防需要,增編綠營軍。綠營和八旗都為世兵制,父死子繼,世代沿襲。注意,綠營雖由漢人組成,卻不同於漢軍八旗:漢軍八旗的人員如八旗戶籍,享受滿洲籍待遇,綠營只有漢族待遇;漢軍八旗相當於中央軍,守衛京畿要地,皇家府院,歸皇家調動,而綠營相當於地方軍,駐紮邊疆地方,地方總督、巡撫﹑提督皆可調動。

旗的建制及其對應的官稱:

組織進階:牛錄———>扎蘭———>固山(即旗)

滿語官稱:牛錄額真扎蘭額真固山額真

漢語官稱:佐領參領都統(都統是一旗的最高軍事統帥)

八旗封爵制度,列為九等,依次如下: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

綠營的建制及其對應的官稱:

組織進階:汛——>營——>協——>標——>鎮

官階進階: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參將>>副將>>總兵>>提督>>巡撫>>總督,其中總督、巡撫、提督、總兵領兵許可權屬標一級或鎮一級,副將所屬協一級,參將、游擊、都司、守備所屬營一級,千總、把總所屬汛一級,總督為區域最高軍事長官。

綠營兵種:馬兵(即騎兵)、步兵、守兵、水兵

勇營制簡介:勇營制,也有人稱為鄉勇制。勇營出現於雍正乾隆年間,而成熟於咸豐同治時期。天平天國興起,八旗和綠營腐化難以抵抗,清廷諭令各省舉辦團練助剿,勇營即由此發展而來。勇營製為募兵制,由地方士大夫在朝廷的支持下自行招兵組建而來,目的在於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其中以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和左宗棠的楚軍戰力最強。戰事結束後,除曾國藩直轄的湘軍和其他一部分勇營遣散外,各省險要處仍以勇營留屯,稱為防軍。後來,防軍和發展自綠營的練軍組成了清朝新的國防力量。但是,勇營的兵權並不在中央手上,而是旁落在漢族官員手裡,由此改變了清朝的政治格局。(注意:湘軍是第一支有正式編製的勇營部隊,後來的勇營建制皆仿自湘軍。)

勇營的建制及其對應的官稱:(以湘軍為例)

組織進階:隊——>哨———>營———>軍

對應官階:什長哨長/官營官統帥(曾國藩)

注意:勇營制下,營、軍彼此獨立,互不統屬,都只服從統帥(曾國藩)一人,兵部無權管轄。

新軍制簡介:甲午戰爭慘敗後,朝廷為了強化國防力量以及收回地方兵權,仿效西方軍隊的建制和操練方法,招募新兵、創立武備學堂,開始組建新軍。新軍用洋槍洋炮代替以往的刀槍、弓箭、火銃等舊式武器,並培養新式的軍事人才,戰鬥力得到了明顯提升。朝廷原計劃在全國編練新軍36鎮,以逐步取代原有練軍和防軍的地位,但由於辛亥革命的發生,實際只練成13鎮。新軍制繼續沿用募兵制,對所招募的人員在體格、嗜好及文化程度上有嚴格規定,中、下級軍官也多為國內武備學堂畢業的學生或留學海外的軍事科學生,但是由於兵丁招募、發餉等事務都被抓在將帥手中,武器裝備也有賴於外國供給,所以軍隊指揮及所屬權仍然掌握在私人手裡,這就是造成後來北洋軍閥割據的根本原因。(新軍以北洋軍為中央軍,這就是為什麼北洋軍的實力明顯強於其他部隊的原因)

新軍的建制及其對應的官稱:

新軍以鎮為基本建制單位,每鎮官兵定額12512人,由步兵、馬(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等兵種組成,設統制率領。一般地,2鎮設為1軍,戰時則根據情況,或以3鎮為1軍,或合數軍為 1大軍,由總統或軍統率領。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私的文舍 的精彩文章:

語文札記之對聯、詩歌、造字說

TAG:私的文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