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元朝戰勝南宋是偶然還是必然?

元朝戰勝南宋是偶然還是必然?

至元興,金緒歇,有宋氏,一同滅,並中國,兼戎狄

元朝的興起,猶如摧枯拉朽,速度相當之快。

建立元朝的蒙古,源於古老的室韋,和鮮卑是同宗。在中晚唐的時候,其中的一支從望建河逐漸西遷,來到後來蒙古部族興起的斡難河一帶。望建,很可能就是蒙古一詞的來歷。

建立蒙古帝國的鐵木真,本來是蒙古部族其中一個部落的少爺。他的父親遭到暗算喪命之後,雪上加霜,他的家庭又遭遇了本族人的拋棄。他在絕境之中,利用僅有的九匹騸馬和父親所留下的一個朋友,幾經征戰,竟然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國。他本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尊號成吉思汗。成吉思,是大海的意思。

這個蒙古汗國,對整個文明世界都是災難。他們還沒有文明的積累,崇尚的還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相比其他依經守禮的國家,蒙古帝國無所顧忌,滿心想著的只是一件事:掠奪。

契丹2.0版的西遼被蒙古滅掉,中亞、東歐先後遭受鐵蹄蹂躪。在攻滅西夏的征途中,成吉思汗病死,沒有能夠親眼看到在他看來最強勁的對手金國的滅亡。

成吉思汗所建的「國」,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要到了六十五年之後,他眾多孫子中對漢文化學習最深的一個,元世祖忽必烈才在金朝的中都定了都,頒布了大元的國號,用完整的國家機器代替了之前即興發揮式的原始管理。忽必烈因此成了元朝的開國皇帝,元朝也因此得以躋身中國歷史的世系之中。

忽必烈的皇位,並非來自正統。他的哥哥蒙哥大汗在和南宋軍隊的交鋒中死於釣魚城下,弟弟阿里不哥繼位。忽必烈從前線撤回北方,自立為汗。兄弟倆的汗位之爭持續了四年,以忽必烈取勝而告終。蒙古汗國也因此分裂,忽必烈的大元作為宗主國,卻也無力對其他四個汗國加以控制。有的老師講到元朝,會說這是一個版圖遼闊、橫跨歐亞的超大帝國,其實並不準確。

蒙哥大汗在位的時候,蒙古帝國正處於鼎盛時期,而居然對南宋久攻不下。蒙哥死後,又過了二十年,南宋才告滅亡。一向被認為孱弱至極的南宋,事實上並非不堪一擊。南宋不該在與金國形成戰略平衡之後,貿然下出一步外交的臭棋——聯蒙抗金。結果正如北宋末期的聯金抗遼一樣,直接導致了國家的覆亡。

大國的外交,重在戰略,取攻勢;弱國的外交,重在策略,取守勢。這個道理不難懂,可惜,中國歷史上的超級奸臣,幾乎有一半出在南宋。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這個道理更加簡單明了。

忽必烈擺平了弟弟阿里不哥之後,開始對南宋做最後的總攻。他大約也沒有想到,這一仗要打十年之久。他更沒有想到,蒙古大軍打進南宋首都臨安,小皇帝宋恭宗出城投降,依然有文天祥、陸秀夫等忠心耿耿的大臣,保著兩個姓趙的小王爺,一路打一路逃,就是不肯停下來認輸。

他們哪裡懂得「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道理!

臨安淪陷三年後,蒙宋之間迎來了決定性的崖山海戰。

戰爭的過程,一波三折。而從戰略的高度看,勝負早已沒有懸念。南宋的流亡政府雖然還有二十萬軍民,但在陸地上已無立錐之地。蒙元的部隊共有兩萬人,但其中一萬九千人是投降的漢人。人心向背,歷來是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

戰爭的結果,兩萬元軍駕著四百艘小船將擁有千餘艘大型戰艦的宋軍圍困在海灣之內,絕望之餘,左丞相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小皇帝投海自盡,十餘萬軍民也集體跳海殉國。

為什麼選擇不適合駐軍的崖山作為決戰的戰場,這是南宋的歷史迷題。為什麼不選擇逃亡海外,為什麼不做殊死的一搏,這就是必須讀懂中國歷史才能理解的命題了。

忠君,家國情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崖山的悲壯一幕正是中國人文化品格的深刻寫照。

自此,北宋以來遼、金、西夏、蒙古諸國並峙的情形正式結束,中國第一次進入真正的大一統狀態。這就是三字經中所說的「並中國,兼戎狄」。

中原的農業文明形成之後,穩定富庶,於是對周邊的民族產生出輕視之感,將他們按方位分別稱為南蠻、北狄、東夷、西戎。從夏商周到唐宋,這些域外民族給中原政權帶來的麻煩一直不斷。交流、交戰、對抗、融合,恩怨糾葛兩千年,卻從未將版圖合成一個大中國。不成想,一個未曾開化的新興民族用了不到一百年,以最原始的武力手段完成了這一件了不起的大業。

元朝的歷史,只有不到一百年。能攻而不能守,有四個問題。第一個是蒙古民族當時人口並不多,一下子入主如此廣袤的中國,捉襟見肘。第二個問題是成長太快,根基不穩,還沒來得及補上文化這一課。第三是戰爭的性質發生了質變,掠奪戰爭是增加資源,擴張戰爭是消耗資源。第四是沒能正視民族融合的難題,盲目誇大民族優越感,人為製造了階級矛盾。

元朝的時候,中國人被分為四類: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和南人。之所以把漢人分成南北,是因為北方的漢人久離王師,更易於接受蒙古的統治。而南方的軍民則對蒙古軍隊進行過殊死的抵抗,雙方的仇恨難以彌滅。

如此種種,直接的表現就是蒙古貴族內部因為利益的爭奪內鬥不已,漢人的反抗愈演愈烈。在南宋亡國之後的五年,民間的起義就達到兩百多起。

蒙古軍隊的所向披靡給人們一種錯覺,誤以為他們的戰鬥力極強。事實上,與南宋的幾次對壘已經讓蒙軍大為頭疼。而且,蒙軍後期的主力多半已經是漢人。幾番試探,各路豪強已經確定大元不過是一隻紙老虎。元朝後期的十幾年,有意問鼎的起義軍之間的拼殺佔掉不短的一段。最後勝出的,是穩紮穩打的朱元璋。

再補充一句,元朝的九十多年,經濟文化並非一塌糊塗。大都、真定、平陽、臨安作為四個中心,很是繁華熱鬧。著名的元雜劇,即以此四個中心輻射全國。一直有一個說法,認為元朝廢掉科舉,致使文人失去上升的通道,才委身市井,進行雜劇創作。這一觀點顯然是後世書生向壁虛構的結論,盛世的文藝作品,顯然更加豐富。元曲為代表的元朝文化,應該是民間自發經濟發達,在市場成熟的環境下滋生而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朝 的精彩文章:

元朝皇位更替的一些梗概
白話論史:元朝的中國?還是中國的元朝?

TAG:元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