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陽傘的女人》——流動的色彩,是愛情的顏色
希望說- 教育|藝術|生活|少兒
《撐陽傘的女人 》
莫奈
1875年
油彩現藏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畫廊
名畫賞析
在讀畫之前,我拋出了這個問題——世界上有比愛情更另人動容神往的嗎?
不要急著回答,帶著問題,我們從莫奈這幅畫里尋覓答案吧。
這幅畫創作於1875年,那時印象派中"光才是畫面真正的主角"。
莫奈的《撐陽傘的女人》又名《打傘的女人》,共畫了三幅。1875年,莫奈以妻子卡美伊為模特兒,畫了第一幅《撐陽傘的女人》,現藏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畫廊。在三幅畫中,以這一幅最為成功,這幅的場景更有戲劇性,描繪出人物的奔放感,筆觸也更為大派。
莫奈強調畫家的創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於要表現的人物上,而是放到了景物周圍的空間環境、光線、煙霧、氣流所產生的效果上。莫奈描繪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樹木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撐陽傘的女人》充分顯示出了莫奈的個性:他對造型的淡漠態度,以及這個女人的動勢和她的裙子上顫動的光都賦予整幅畫特殊的說服力,由此而產生了一種動態感和生動性。
而這種給人以動態感和生動性的感覺,恰恰賦予畫中人(愛妻)以不可言表之美,這種對美捕捉的能力不能不歸功於愛情。毫不誇張的說,站在畫前,對愛情失落的人都會有重燃愛情的熱烈衝動。
作者&印象派
印象派是19世紀中葉歐洲藝術從現實主義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重要階段,印象派畫家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其鋒芒針對陳陳相因的古典畫派和矯揉造作的浪漫主義。
以"光為畫面主角"的印象派最偉大的大師莫奈曾經畫過二幅《撐陽傘的女人》,一幅作於1875年,一幅畫於1886年。
首幅畫里的採用仰視的角度來表現畫面的人物,女人半側著身子,衣褶因為她的轉動也在旋轉,動態的呈現著這一微妙的動作,而平衡女子動作的是她手持的陽傘。
陽傘的灰綠色調與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與畫面結合又使人物跳出背景那澄明的天空動感在人們眼前。畫面中的遠處的小男孩兒又拉深了畫面的層次感,不僅突出了撐陽傘的女人也把遠處的天空顯得更加高遠。
但,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畫面真正的主角"。在這幅畫中,採用原色並列、重疊和補色手法,形成新的繪畫語言。為了表現物體的動態變化和光色的斑斕絢麗、光怪陸離,畫家採用小筆觸和色調並列方法,有些顏色不再在調色板上調配,而是黃、藍並列,時而重疊,並把黃和綠、藍和橙色補互對比,使色彩在強烈視覺衝擊中產生新的和諧。
光與影正是依託於這兩個人物跳躍穿梭在人們眼帘中的。女人身後的天空如同水一般透明多變,彷彿一指就可以戳破。
陽光透過湛藍的天空灑到女人的衣裙上,正因為光影的作用,女人的上半身色調昏暗表明她處於傘的陰影之下。 微風揚起的裙袂上有莫奈最擅長捕捉的光與影——藍天的光彩、女子腳邊墨綠的草與淡黃的花朵的顏色。它們反襯在女子的裙子上,袖肘上。女子腳下順著微風傾斜的花草,彷彿可以聞到泥土與花草混合的清新氣味。
用模糊大塊的筆觸來描繪,是莫奈在繪畫技法上的一大特點。這也是印象派不注重所描繪的主題本身而注意光影的需要所產生的必然結果。在這幅畫中,我們尚且可以看出撐傘女人的外貌,但是她和她構成三角型起穩定畫面作用的兒子的面貌卻被簡化成了僅有兩個黑洞洞眼睛長相的人。
可是,也正因為這樣,我們不必糾纏在畫面的技法上而能把更多的心思花在畫面所傳遞的,清晨,母親和孩子散步的愜意及其中的微風,藍天那種恬靜美好當中。
所以印象派的勝利在於它不僅僅是開拓了一條奇路使人們耳目一新更在於它可以把畫家自身的感受記錄下來傳遞給他人。這種心靈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無法比擬的。
從中也可看出當時莫奈初期作品風格強調瞬間的感官色彩來搭建一座用色彩構成的絢麗的世界。突破當時束縛繪畫的古典主義,把繪畫從單純的照物寫實中解放出來,開拓了一條用眼睛捕捉"瞬間美好"的新的繪畫流派。
—End—
TAG:希望美術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