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怎麼分?什麼時候分?分多少?分給誰?如何規避法律風險?
如今單打獨鬥的年代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年代是合夥制的年代,賺小錢靠個人,賺大錢靠團隊,股權分配、股權激勵、眾籌融資、股權併購是企業的一次深刻變革。
股權怎麼分?什麼時候分?分多少?分給誰?如何規避法律風險?如何設計合伙人股權的進入和退出機制?想要留住人才,激勵管理層更富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該從哪方面入手?眾籌融資的專業策劃方案怎樣制定才能吸引到企業家的投資?如何確保融資後,股權被稀釋的同時保持控制權·······
一,留人機制
1.期權機制
核心人員期權操作方法:
1)挖掘詳細需求(車、房、錢、股份;買10萬的大眾)
2)評估滿足需求需要什麼條件(評估一下發現,如果只要再做三年就可滿足)
3)幫助實現(只要你再干三年,就送一輛10萬的大眾給你)
4)簽字畫押按手印操作示範:物質可以先給,錢不能先給
車:如果先給車,車屬公司;油費可由公司報銷一部分;出現事故有員工承擔;
錢:期權機制的時間裡,可直接給或按月支付;如:10萬,可一次性給10萬,也可每月給一萬,十個月給清。
全員期權操作方法:
如:連續一年考核達到80%以上,多給年薪20%(年薪兩萬,則給4000),
二年中有23個月考核達到80%以上則第二年多給年薪35%(年薪兩萬,則給7000),
三年中有34個月考核達到80%以上,則第三年多給年薪50%(年薪兩萬,則給10000)。
二,股權機制
1.進入機制
入股核心:讓一伙人共同為企業操心。
入股命脈:
A、必須能獨當一面;(不能獨當一面,入股就是負擔;家人不能獨當一面,也不能分股份)
B、必須在每個層面吸納股東(不是缺人才,是有人才沒有給股份;如:財務總監,銷售第一名,技術總監)
C、必須帶錢、帶人(直屬親屬不要拿錢,外人必須拿錢買老闆創業幾十年的心血拿錢了才會重視;老闆不能給外人入股)
2.退出機制
退出機制的核心就是預防事情的發生
命脈就是:害怕什麼就把什麼列為退出機制
如:害怕中途退出列為退出機制。如果中途退出,則凈身出戶,只享受當年已發生的利潤的分紅(中途退出就等於暗殺)。
如:害怕出賣公司,則把出賣列為退出機制。如果出賣公司,則凈身出戶只享受當年已產生的利潤分紅(只要出賣公司,就是心不在公司,跟老闆就不是一條心)
如:害怕遇到天災不能勝任,則把遇天災人禍不能勝任列為退出機制。如果遇天災不能勝任,則必須做股權處理
三,股權如何處理1、對內轉讓(對董事會成員轉讓);
2、對外轉讓(對想入股的員工轉讓;必須通過全部股東通過)
3、稀釋(逐年減少至退出;合作幾年按幾年時間退出;每年享受股份分紅逐年減少);
如:某人擁有10%股份,大家合作了5年,在以5年退出,每年減少2%,每年享受足額分紅:第一年10%;第二年8%;第三年6%;第五年5%第六年0,已退出。
四,股份操作流程1、列出入股的標準及條件
2、符合入股條件者,可寫入股申請書(看意願);
3、一個一個或一部分一部分進入(股份改革是持續的事;要做到入股者求你;你必須讓一至二人入股後,並跟老闆成為一條心後,再吸收新的股東,這樣才能駕馭;必須保證能掌控駕馭);
4、明確合作年限(10年、20年;合作期內只能做公司的事)
五,股份操作命脈
A、必須財務正規化(股份化就是財務透明;如果有股東不滿,另開公司,拿著公司違法的事情問要100萬創業你怎麼辦?);
B、入股者必須跟老闆是一伙人
C、簽訂入股機制的同時,必須將退出機制一起簽
中國90%的企業家在分配股權的時候都按"出資入股"表面很公平的方式卻埋下巨大隱患。
比如:在公司幹活的股東、不幹活的股東、有資源的股東、沒資源的股東、跟你做一輩子的股東、在你公司遇到困難想撤的股東、把時間精力投入你公司卻沒投錢的股東…
責任權利義務又該如何分配?
企業要發展,把握六條生命線:
1,股權---企業的方向盤
2,商業模式---企業的戰馬
3,人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締造者,CPU
4,品牌---企業的外表
5,資金---企業的血液
6,風險管控---企業的鎧甲。
企業的股權架構設計,核心是老大的股權設計。老大不清晰,企業股權沒法分配。創業企業,要麼一開始就有清晰明確的老大,要麼磨合出一個老大。企業有清晰明確的老大,並不必然代表專制。蘋果、微軟、Google、BAT、小米……這些互聯網企業都有清晰明確的老大 。老大不控股時,這些企業都通過AB股計劃、事業合伙人制等確保老大對公司的控制力。創業團隊的決策機制,可以民主協商,但意見分歧時必須集中決策,一錘定音。
股權結構要如何設計,它本身就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在沒有能力分配股權或者懂得股權結構之前,往往無法預測到它的結果,但是當結果產生的時候,也已經無法修改了。股權,做為企業的命根,股權該如何去合理分配,往往成為一個難題。
誤區二、平分股權
從公司創始開始,「醜話」應該說在前面。如果是五個好兄弟的話,股份就平分,每個人20%。看起來好像很公平,但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同,其實並不公平。這種平分股份的方法從一開始就種下了分歧的種子。有能力的人會想:我比他們都能幹,但為什麼股份和大家一 樣?沒能力的人可能會想:我可以混日子,吃這份股權。如果處理不好,這種矛盾會爆發出來,會導致公司崩盤。
總理指出:要加大成果處置、收益分配、股權激勵、人才流動、兼職兼薪等政策落實力度,使創新者得到應有榮譽和回報,增強科技人員的持久創造動力。要以海納百川、求賢若渴的氣度,為各類創新人才施展才華提供更大空間、更廣闊的舞台。
沒有做股權激勵的公司!是一個老闆「推著」成千上百的員工做事!稍有懈怠公司就會倒退!
做了股權激勵的公司!是成百上千的員工在「拉著」一個公司奔跑!稍微一發力公司就騰飛
用股權規避融資風險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企業發展、擴張需要資金時,通常可以考慮的融資渠道包括投資人、合伙人、內部員工、銀行甚至高利貸,但是這幾種渠道融來的資金,風險是不一樣的。
用投資人、合伙人的錢或者讓員工入股用員工的錢,如果企業是在正常經營的情況下虧損甚至死掉,他們作為股東會一起承擔風險。用銀行的錢,門檻比較高,會有很多限制,比如抵押、股東承擔無限責任等,所以當企業不能償還借款時,銀行會拍賣抵押物或者追溯到老闆的個人財產。用高利貸的錢,沒有門檻,但是會面臨更大的風險,一旦你還不起,他們可能會殺了你。
也就是說,用股東的錢基本上是零風險,而用高利貸的錢卻有可能丟掉性命,所以要儘可能多用股東的錢,少用銀行的錢,寧願企業死掉也不要用高利貸的錢,因為企業死了還可以從頭再來,人沒了就什麼都沒了。所以融資要找對渠道用對錢,才能遠離風險。
用股權規避投資風險
當企業有了余錢或者發現有好的項目,老闆通常會考慮對外投資,因為把企業做大也是老闆的夢想,但是任何投資也都是收益伴隨著風險,如果做不好風險評估,僅憑著感覺去做,就很容易掉進風險中,給企業帶來損失。
憑著感覺去投資,通常會發生在老闆一個人說了算的企業里,沒有其他股東,錢是老闆自己的,別人說了不算,而老闆一個人的智慧終也抵不過一個團隊的智慧,所以有些時候老闆其實是在亂投資。
如果有其他股東,對外投資是需要其他股東也同意的,那麼股東們就會對投資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討論、辯論,這樣就可以避免一個人考慮不周帶來的風險。
如果沒有其他股東,可以通過不同的投資方式創造股東,來達到規避投資風險的目地。我們就以投資一個新項目為例來分析什麼樣的投資方式可以規避投資風險。
如果老闆一個人投資了新項目,只是派一個職業經理人去負責這個項目的運作,那麼對經理人來說項目做的好壞是無所謂的,他只要拿到自己的工資就可以了,項目做的不好經理人不需要承擔什麼風險,最多是獎金少了或者沒了,而對老闆來說卻要承擔很大的風險,可能會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這種投資方式很容易導致投資失敗,因為經理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用心程度會不一樣。
如果換一種投資方式,不只是老闆一個人投資,而是讓負責項目的總經理也跟著投資而成為股東,結果就會不一樣,投資風險就會大大降低。如果總經理願意投資,說明總經理對這個項目有信心,而且他有錢在裡頭一定會用心去做。如果總經理不願意投資,說明總經理對這個項目沒有信心,或者不願意承擔風險,讓一個沒有信心的人去做這個項目,而且他沒有錢在裡頭,做不好自己也沒有風險,失敗的概率就要大很多,這種情況下,項目再好也沒有用,正如柳傳志所說:再好的項目,沒有人,不去做。
如果企業本身的治理結構已經比較規範,有股東會、董事會,要做投資的話,可以借鑒復星集團的做法,比如在做投資決策時,會有董事參與投票,凡是投票贊成的董事也要跟著投資,防止他們做決策時不動腦筋或者做好人,推薦項目的人也要投資,防止推薦人不負責任。這些也都是通過股權來規避投資風險的方法。
用股權規避決策風險
一個人做決策和一個團隊做決策是不一樣的。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決策風險,決策風險帶給企業的損失都是非常大的。要降低決策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很多人入股,讓很多人的利益都牽扯進去,做決策的時候就可能會出現各種的辯論,通過辯論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樣做決策就會從一個人的感性變成一個群體的理性。
史玉柱在做腦白金之前,都是他一個人做決策,結果一度成為中國最大的負翁,後來他做了反思,成立了七人投資委員會,任何一個項目,只要贊成票不過半數就一定放棄,否決率高達三分之二,但是後來史玉柱所有的投資決策都是成功的,比如投資腦白金、五糧液、民生銀行、征途遊戲等。
用股權規避經營風險
經營風險有很多,比如產品質量、市場、廣告、操作、安全等,任何一種風險都會給企業帶來不同程度的傷害和損失,所以如何讓員工盡職盡責降低經營風險也是每個老闆關注的事情。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老闆就需要把權力分給員工,讓員工為自己的工作負責,但是如果員工只是員工,員工承擔的就只是工作的責任,沒有能力甚至不需要承擔風險,經營風險還是老闆一個人的。而如果員工有股權,那麼員工因為個人原因造成損失,他的股權也會跟著受損失或者失去。
所以,企業的關鍵崗位一定要安排股東來做,特別是總經理,最好是除了老闆之外的第二大股東,這樣,總經理就會和老闆一起承擔經營上的風險。還有一些不好考核的崗位,最好也能和員工的股權掛起鉤來,當責任、利益和風險掛鉤,降低風險就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重要目標。
用好股權一舉多得
管理從表面上來看是責權利的統一,本質上卻應該是責權利和風險的對等。但是一直以來通常只有老闆在承擔風險,員工特別是高管雖然也有著不低的責權利待遇卻不需要承擔風險,他們最大的風險就是被開掉,但是開掉以後他們換個單位可能會獲得更高的職位。這個邏輯顯然有失公平,很多老闆已經意識到了,所以就有了內部創業、合伙人制、內部眾籌等讓員工入股的方式,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挖掘了員工潛力,最重要的是能夠確保責權利和風險對等,讓企業進入良性循環,這樣一舉多得的效果,恐怕只有股權可以做的到,所以用好股權是每一個老闆必須學會的本事。
曾經的喬布斯因為不懂股權,被董事局踢出公司,
雷士照明董事長吳長江因為不懂股權,導致失去公司控制權,被公司股東聯合踢出自己經營的公司,
真功夫董事長蔡達標因為不懂股權,跟自己的小舅子爭奪公司控制權,影響企業上市。
不懂股權將會面臨非常大的困難,--
股權問題,在每個企業的生命當中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有多少企業家因為不懂股權,公司天天上演三國演義,五王爭霸戰中,業績、利潤、積極性大幅度受損。所以在這個合夥制的時代下,一套有效的股權布局機制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
※長跑:人生的高配態度與品質
※街頭塗鴉的藝術夜行者 Aarón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