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淚目!參謀長犧牲60年,卻一直未找到他的安葬地

淚目!參謀長犧牲60年,卻一直未找到他的安葬地

今天的《二野勁旅·強軍故事》推出二野的一員猛將,他就是原第36師參謀長安仲琨......

他作戰勇猛,敢打敢拼,從參軍到犧牲,經歷和指揮過無數次戰鬥,是二野的一員猛將。他就是原第36師參謀長安仲琨,解放重慶時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將領。然而,在他犧牲後的60年里,一直未找到他的安葬地。

故事從1949年說起。12軍進攻重慶時,安仲琨任36師參謀長,跟隨第108團行動,攻下龔灘天險。11月16日,帶2營經貴州沿河縣穿插彭水,當夜宿營貴州金竹山,次日晨進入彭水朗溪鄉。由於我哨兵偵察失誤,安仲琨率領的2營遭到敵第2軍伏擊。

「安參謀長立即組織反擊。激戰中,我5連遭到嚴重傷亡,指導員犧牲,全連140多人只剩20多人。與敵爭奪高地的4連損失更慘重,只剩下10多個人。眼見4連抵擋不住,安仲琨不顧個人安危,跳出戰壕,率部由馬頭山西面山溝繞行,準備部署第二道防線。敵人的炮火擊中了他……」12軍副軍長肖永銀獲知噩耗,當場流下眼淚。劉鄧首長得知後,也脫帽向這位戰將致哀。

安仲琨犧牲後,最初安葬在彭水縣黃家壩獸防站原址。1950年春,12軍參加成都戰役後返回重慶,36師駐紮在巴縣青木關。部隊首長派人到黃家壩,將安仲琨遺體啟運到青木關。當年3月,安參謀長年逾花甲的父親安洛舉從河北赴渝,要求將兒子的遺骨運回老家。副軍長肖永銀出於與安仲琨深厚的感情,請求老人一定將兒子留在當地,接受政府、軍隊和人民的懷念。這也符合民政部有關烈士屬地管理的原則。

朝鮮戰爭爆發後,12軍大部奉命入朝參戰,36師則進駐涪陵地區剿匪,在涪陵成立軍分區,師部駐涪陵,下轄的106團駐守南川,107團駐守彭水,108團駐守豐都。部隊出於對老首長的感情,將安仲琨的墓隨軍遷往涪陵棺山坡。因剿匪中不斷有人犧牲,1951年,涪陵專區在部隊駐地旁的公園內,修建了專區革命烈士紀念塔,安仲琨的遺骨隨後遷入,與其他犧牲戰友一道,合葬在塔下。

1989年,涪陵地區革命烈士陵園建成,安仲琨遺骨又和其他戰友的遺骨一起,遷入現烈士陵園,合葬在革命烈士紀念碑下。因前後遷葬5次,加上負責遷墳的老首長和知情者們調走的調走,過世的過世,60年後竟物是人非,很難確定安仲琨烈士的安葬地點。

2010年,在《重慶晚報》的不懈努力尋找下,才使這位解放重慶的功臣得以讓更多的百姓知曉,也讓烈士的親屬們得以慰藉。年僅34歲的安仲琨,和36師為解放和保衛重慶犧牲的506名兄弟,安息涪陵。這一現實版的《集結號》,恰如烈士陵園中一首詩所述:

長江相伴堡子城,咆哮烏江哭忠魂,

要問諸君何所去,三峽平湖映涪陵……

英雄不朽,忠魂安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