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孩子做自己舞台上的導演

讓孩子做自己舞台上的導演

孩子呱呱墜地時,是多麼弱小的一個生命。尤其是當今時代,大多數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此,大人們對孩子是百般地保護,一切都由父母「全包」,吃喝拉撒睡等諸多的生活細節,照顧得無微不至。孩子漸漸長大了,但在父母眼中,他始終是個弱者,怎麼能輕易讓他單獨去生活,去做事?小鵬的父母一直以來都對他呵護備至,如今兒子都大學畢業參加工作了,父母還是不肯讓他單獨居住。一天晚上,小鵬跟母親聊天,聊著聊著小鵬說:「我能有今天,都是您和爸爸的養育所致,我不知該怎麼感謝你們才好。」說著,小鵬搬一把小椅子,坐到母親的前方,拉起她的手,眼裡泛著淚光,繼續說:「有些事我敢保證你是不知道的。媽,如果把我的人生比喻成洋蔥頭,剝到最後就剩下了你們。」說完,他頓時淚如雨下。小鵬前後這麼一說,可把母親嚇得不輕:孩子今天怎麼了,言談舉止,實在太反常了。於是父母慌慌張張地細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怕孩子是生了什麼病。但過了好幾天,孩子完全正常啊,又放鬆了警惕。過了一段時間,他們才想起兒子已經多日沒有回家,父母這時才若有所悟。原來小鵬為了搬出去住,擔心父母不放心自己,所以提前給他們提個醒。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鬆開手,這是一件多麼難做的事呀!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因此,始終對孩子不放手。很多父母,看著當下好像是鬆手了,可過不了多久就會下意識地把孩子的手抓得更緊。其實,身為人父母,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成長慾望一定要充滿信心,即使孩子面臨生命危險。請鬆開孩子的雙手,父母今天的放手,就是孩子勇敢地走向明天。其實,孩子並沒我們想像的那麼弱,如果放手的話,孩子的成長之快會令我們驚喜不斷的。

一位特立獨行的母親列舉自己犯下的種種「罪行」:她讓自己4歲半的兒子爬高,小傢伙一點都不害怕,爬得很高,別的父母見了,都用恐懼的眼光看著這位母親;看電視時,讓兒子看兇猛的老虎和巨大的蟒蛇,親戚來了都會說,怎麼讓孩子看這麼恐怖的動物,嚇著孩子怎麼辦;她經常不給孩子鋪床,結果孩子也學著大人的樣子自己鋪,她兒子趴在地上畫畫,她也不會阻止,說地上臟或地上涼這樣的話,她讓兒子盡情地畫,他的畫竟然畫得很好……這位母親敢於放開孩子的手,給孩子一些鍛煉,結果孩子還真表現得很好。然而很多父母卻擔心這擔心那,到了該放手時仍然緊緊地拽著。

河北某縣一所小學舉行「新世紀,新長征」的象徵性長跑,在路邊圍觀的一些家長竟然沖自己的孩子喊道:「慢慢走著就行了,跑得太快容易摔倒! 」「跑不動就退出吧!」其實,孩子成長的阻力就是父母的過分呵護,原本孩子做一些事情是可以的,但是長時間在這樣被溺愛的環境中就變得做不了任何事情。但當我們把眼光投向國外時,真的很羨慕人家的放手。有兩個人河邊釣魚,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對父子。小孩兒穿著高筒橡膠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水裡,看樣子14歲左右的年紀。有兩次小傢伙幾乎就要釣到魚了,可是魚掙扎著硬是溜走了。突然,小傢伙的魚竿下沉了好多,他差點被這突如其來的力量弄倒了,小傢伙馬上轉線,就在這一剎那魚線被拉得很遠。原來,他釣到了一條相當罕見的大王鮭。

小傢伙和這條大王鮭展開了拉鋸戰,大王鮭強有力地掙扎加上水流的力量,慢慢就到了下水區深水邊緣。一旦大王鮭進入深水區這個位置,逃脫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了。小傢伙的父親並沒有做出任何舉動,只是在一旁靜靜地注視著小傢伙。小傢伙每每試著收線的時候,大王鮭總是猛地向下游躥去。15分鐘過後,小傢伙開始體力不支,但他依然苦苦支撐著。眼看著河水就要漫進小傢伙的雨鞋裡。大王鮭慢慢向深水區靠攏著。小傢伙突然間就消失了!小傢伙猛地一下從河裡冒出頭來,他依然死命地抓著魚竿。小傢伙試圖在這個時候收線。而這時大王鮭突然改變了逃跑方向,它把目標鎖定在離深水區不遠處的灌木叢里。小傢伙也跟著大王鮭鑽進了稠密的灌木叢。

小傢伙的父親在這個時候著急了,他大聲喊著孩子的名字。與此同時,男孩抱著那條大王鮭從那片灌木叢里退了出來,並且努力保持著身體的平衡。小傢伙被凍得瑟瑟發抖,雙臂和身體緊緊夾著那條大王鮭。每走幾步,他就停下來調整好身體的平衡後繼續向岸邊挺進。就是在這樣的來來回回中,小傢伙終於抱著他的戰利品上岸了。方法對了,父親一邊誇讚小傢伙,一邊將小傢伙抱上岸來。筋疲力盡的小傢伙的目光始終停留在那條大王鮭身上。站在岸邊的人問這位父親那條魚到底有多重。父親卻說:「這個就要請教我兒子了,因為那是他的戰利品!」

中國孩子的父母「一手把孩子拉扯大」,外國孩子的父親把演繹人生的舞台還給孩子,讓他們做自己舞台上的導演,而自己只做一名忠實的觀眾,為孩子的成功喝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鄭老師育兒指南 的精彩文章:

好父母懂得教育孩子先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做出孝敬的楷模
新晉媽媽看這裡:產後你應該這樣做!

TAG:鄭老師育兒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