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倆娃的媽後,就應該活得慘兮兮的嗎
曾經見過一個特別不開心的媽媽,她總是穿得非常寒磣,對待孩子從來都沒有好臉色,起碼在我看到她們的時候,都是在爭吵中。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媽媽一定是得到太少的關愛了,以至於她無法給自己和孩子更多的愛。
那天,天氣挺好。孩子走在我的前面,好像在扁著嘴,鄰居奶奶說,「喲,這個小傢伙一點都不高興。」 我就笑著問孩子:「奶奶說你不高興了,你為啥不高興呀?」 這時候,那個媽媽聽見了,抬頭看了我一眼,好像一言難盡的樣子。
雖然我們從未交談過,但是她的鬱悶和難受我感同身受。孩子總是和她不親,或許也是因為她從來沒有給過她好臉色吧。
她的大女兒是個八九歲的小姑娘,很有自己的想法,她善意地提醒自己的媽媽說去地鐵站可以騎樓下的共享單車。她選了其中一輛小黃,孩子卻讓她騎另外一輛,說另外一輛更矮,她沒有聽從孩子的建議,直接來了一句,「我就要那輛。」 婆婆也在,問她為什麼不騎摩拜,她說她有小黃的優惠券可以省兩毛錢。
孩子在一旁鬧起了情緒,她也開始生氣了。最後的結局,是以孩子的大哭收場。
這個孩子,在我看來,是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又漂亮又高挑。那天,她一個人趁著沒人注意著,在路邊練習著她的舞蹈,接觸到我的眼神後,不好意思地裂了嘴笑起來。可是,才那麼一會兒的功夫,就因為建議不被媽媽採納而傷心得大哭。
在這兩母女的相處過程中,可以想像,會有多麼多的傷心和艱難。一方面是想要對媽媽好的孩子,一方面是無法接納孩子也無法接納自己的媽媽,她們幾乎只能用吵架來交流彼此的感情了。
大人和小孩之間親情出現了裂痕,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大人的心態出現了問題。孩子天然地就會和父母親近。但是如果這個媽媽,因為心理負擔太重,太勞累,無法愛自己的時候,也很難去做到真的愛自己的孩子。不是所有的母親都能那麼自然地表達自己的母愛的,全職媽媽更難做到這一點。
人,只有在自我的需求都能很好地被滿足的時候,才能去滿足他人的需求。媽媽也是如此。不是說一個女人生了孩子之後,她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了。但當全職媽媽就意味著她失去獨立,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過程。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沒有自己的經濟來源的情況下,人就失去了那麼尊嚴和底氣。好像做什麼事情,都得去跟別人商量著來。只有自己賺的錢才能花得心安理得呀。
這個兩個娃的媽,估計是長年累月下來,把自己的一切都給掏空了,累壞了,精神破產了。
我並非是說媽媽們都得到職場去打拚,把孩子都丟給上一輩或者是保姆來帶。我深知孩子對母親的依戀是多麼地重要。只是想說,一個人的幸福不能靠外在的因素來影響,應該由內而產生。如果別人都無法給予自己想要的關愛,那麼自己要學會對自己好一些。
自己學會愛自己,才是最可靠的。
家裡有三娃的小莉是我的偶像。她也是在家帶孩子,可是該做美容,該去旅遊的時候一點也不含糊,把孩子暫時地交給保姆或者老公,一個人在美容院享受著那麼一小段自由的時光,對恢復能量真的太太重要了。
任何人都不是機器,不可能24小時不停歇地轉動還是不會累的。適當從繁瑣的家庭勞務中抽身出來,安靜地享受個人的時間,是多麼必要的需求。這樣重新充電的媽媽,回到家庭的時候,也肯定能帶回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TAG:與文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