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山論醫夢:二劍正統中醫和經驗中醫篇

華山論醫夢:二劍正統中醫和經驗中醫篇

之所以在中醫中分離出正統中醫這個說法,是因為相對於傳統民間中醫的路數和現在中醫迷熱衷的經方中醫來說,學院派的中醫理論體系是經國家認定的理論體系,所有的中醫不管是學院畢業、祖傳、師承、還是自學成才,想取得政府認可的行醫資格,都必須接受在正統中醫理論體系框架內的規範化執業考核,不然就等於非法的謀財害命!當然,《中醫藥法》實施以後,對師承和特有專長的考核將採取實踐考核為主的方式,但是具體是什麼程度的實踐,還有待具體的實施方案出台才能確定,現在還不能臆測是否完全脫離正統中醫理論體系。

對於正統中醫的理論體系,最簡化的歸納就是陰陽加五行。氣包含在陰陽里,五臟歸於五行中,整個理論體系就是木、火、土、金、水首尾相連相生相剋互相制化的一個圓融體系。描述起來複雜,一圖說明。

到醫院或者街邊的中醫診所看病時,很多人都會問醫生自己究竟哪裡不對勁,醫生常常回答腎陽虛、脾虛、心火旺等等,就是根據這個圖的理論來的。

這些回答常常讓我鬱悶不已。因為經常有朋友問我:**醫生說我脾虛,該吃點什麼葯啊?腎虛該怎麼補啊?很多人也拿著這些問題問度娘,搜方買葯,如此簡單粗暴,雖然我也曾有兩次奇效的經歷,但也只是剎住一些癥狀而已,整體健康狀況並無轉好!

再仔細看看圖,以心火旺為例:如果心火旺,火克金,那肺就會虛;肺虛了,金不能制木了,肝就會強;肝木強,木克土太過,脾就會虛;脾虛了,土不能制水了,腎就會強;腎強了,水克火,心火就能減弱。一個圈下來,病就自愈了呀?豈不是不需要治療就好了?

當然,既然是病,肯定就是整個過程中的正常環節出了問題。

一個大方向是某個制化環節出問題。比如本來應該去克金的火沒有去克金,而是脫離圓圈內的制化,比如去灼燒肝木或者煎熬腎水去了。

另一個大方向是整個系統出問題。按這個圓環的五行相生相剋理論來看的話,牽一髮而動全身,一臟不利,五臟不寧。

不過,要從五臟中找到罪魁禍首還真不是一般人能輕易做到的,也不是勤學苦練反覆試錯就一定能學會的。所以才會有中醫學院的老師講了一輩子課還不會治感冒,醫院的大多專家教授和街邊擺個診所糊口的多數尋常中醫終其一生都沒看清楚幾個病的怪現象。雖然這類中醫常常也能治好一些癥狀,但那些被治好的癥狀並不是因為真的被看懂了,而是被那一大堆湊數的葯恰好打中了邊角而已!所以才會給大眾造成中醫易學難精、中醫不老不行、中醫見效慢效果不明顯不堪重用等印象,弄得中醫淪落到只能在西醫的牙縫裡討飯吃的境地。

現在常常能見到開大處方牛量葯的中醫,裡面還不少名貴中藥材蟲草血竭什麼的,一個方下來重以斤論,藥費幾百上千也不鮮見,真心符合現在多數患者總覺得自己體虛得補,還總希望藥量多藥效快的心態。

可能有人會問了,那為什麼某某國醫大師或者名老中醫也是學院派的,他的療效就那麼好呢?但大家有沒有真正去關注調查過這些大師的評選經過和評選標準以及他們是否真的是因為療效特佳而榮獲這些殊榮的呢?其實社會上早就有很多對「國醫大師」評選標準和程序的質疑,最有力的質疑當屬《中醫藥信息報》的創辦者毛嘉陵的《「國醫大師」評選為何受質疑?》,有興趣者可搜索細品其道理。名老中醫和國醫大師的子孫在學習祖輩父輩的經驗之後,轉而外出尋求明師開示的也不鮮見。當然,這可能又是我小人之見,不明白大醫不故步自封總在努力攀登更高境界的苦心了!

試想,如果正統中醫理論那麼容易把握又有效,學院派的劉力紅還需要多此一舉地寫那本抓住千萬中醫迷的《開啟中醫之門》嗎?那不成旁門左道似的誤導了?如果正統中醫理論好用,火神派當世醫傑盧崇漢以及鄭欽安的火神三書能得到學院派紅人劉力紅的青睞與大力推崇嗎?那不成了不務正業了?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學院派大家們博大的胸懷。不過,在此我還是得以小人之心延伸推測一點:如果學院派和火神派都真如傳說那麼牛氣,劉力紅為什麼在拜盧崇漢為師之後沒有全力臨證帶徒,反而將主要精力放到了王大善人的性理療法傳播上呢?我於15年夏天參加了一次劉力紅在南寧的根據地「同有三和中醫」舉辦的「三和學堂」,順便打聽了一下劉力紅老師的門診安排,得到的答案是劉力紅老師已經沒坐診了,現在專註於推行王大善人的性理療法,我也確實見到了劉力紅老師不遺餘力地推崇「能說好病」的性理療法。因為劉力紅老師也是我學醫不久就開始神往的導師,還曾一度夢想挑燈夜戰三五年考他的研究生,但這次聽課的經歷直接讓我有那麼一兩個月都在懷疑我的中醫人生是否還有繼續的意義。

我是粗人,講不出什麼高深的大道理,只能用這些表淺的推理去置疑這些偉大的理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可!

在此,我也並無否認劉力紅老師的醫術之意,反而很佩服一位功成名就的名家居然願意屢次放下自己的光環,為探索更好的治療方式屢次踏走上新曆程,正是劉力紅老師的這種不故步自封的勇氣與魄力,給了我不停摸索的勇氣。

在我看來,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和一些民間中醫的療效好,確實都是通過多年經驗積累或有緣學到前人的有效經驗,儘管他們和病人交流或寫病案時還會用上脾虛腎虛等描述,但若深究他們實際所用的理論,可能都已經脫離五行體系大老遠了,更多是基於經驗的積累。是經驗總有片面性,所以這些經驗型的中醫常常會有擅長的方向,也就相應地有不擅長的局限。

----------------------------------------------------------------------------------------------------------------------------------------------------------------

還是以構成核心知識的三塊積木來衡量一下正統中醫和經驗中醫吧!

第一塊積木:數學。

數學似乎是中醫天生的軟肋,也是中醫最容易被西醫攻擊為不科學的痛點。在西醫的眼裡,只有偏執狂才能好好生存,因為西醫自己就偏執到數字里不可自拔。

而正統中醫的數學,太喜歡具體化的人還真難理解,這是一種抽象的數學。

陰陽相當於數裡面的偶數和奇數抽象;虛實相當於數裡面的負數和正數抽象。

我的高等數學老師雖然講課很吸引人,我也常常上完自己的高數課又去跟著別的班聽二回,但仍然補考作弊才及格,所以我還真不能為五行學說找到對應的數學模型來解釋。但有人曾經研究過:1992年3月的《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13卷第1期上刊載的《五行學說和「天人相應」的數學模型》、《四川中醫》2006年第4卷第11期上刊載的《五行理論的數學模型及其微分方程組的通解》、《中國電子學會第十五屆資訊理論學術年會暨第一屆全國網路編碼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2008年刊載的《五行學說之數學模型》等,我相信都是很符合數學理論的模型。但是,很遺憾,在人腦主導中醫的時代,這些數學模型的作用只能停留在專業期刊上,對中醫的臨床診斷幫助幾乎為零,即使到人工智慧時代能以這些模型為基礎為正統中醫建模,療效也頗令人懷疑。

不過好在正統中醫在數學這一塊積木處涉險過關。

第二塊積木:邏輯

這個都不用再解釋了,看看前面的五行圓圈圖示就知道了,正統中醫邏輯嚴密,無懈可擊。

但是,想想我們用單手抓一個直徑50厘米或更大的表面光滑的圓球那個感覺,即使圓球是充滿氣的塑料球很輕,也會一抓就滑一抓就滑,真不知道該從哪裡下手。五行理論就是這樣一個圓融到近乎圓滑的大球,而我們的思維就像那隻手一般無處著力。

為了找到這個球體上的著力點,在西醫進來後,大家就想到了藉助西醫的診斷結果,什麼影像學、尿檢等等,中西結合,但效果大家只需稍加留心就能看清。

當然有《黃帝內經》、《脈經》等為基礎的中醫,微觀診斷髮展也很可喜,出現了王光宇等脈診高手研究出能摸到腫瘤位置和大小的微觀脈學、精準脈學,比儀器檢查還準確,還有北京名醫王鴻謨的《察顏觀色》,還有手診、眼診等,通過這些微觀層面的幫助發現五臟六腑哪一處有實質性的病變,那就是罪魁禍首了!

找到了圓球的著力點,這一切看起來似乎完美了。但是,無論是中西醫結合,還是這些微觀診斷大師的高水平診斷,都沒能把診斷結果和處方用藥邏輯性地結合起來,在治療時也是臆測或經驗性為主,效果我沒大範圍調查過,不敢妄斷。但從診斷結果到處方用藥缺乏嚴密的邏輯推理過程,很多時候靠經驗或想像,就給中醫的可複製性可傳承性設置了一大難題。

因此,從邏輯性這塊積木看來,正統中醫缺掉關鍵一環。

第三塊積木:哲學

正統中醫最引以為榮的就是陰陽和五行這兩個完美的哲學理論。但也和邏輯性一樣,診斷方面哲學水平很高,用藥方面也有完美的四氣五味哲學體系支撐,針灸按摩也有完美的經絡腧穴哲學體系,但在診斷和處方用藥的中間連接上,是缺乏哲學理論連接支持的,或者說這種用於連接的哲學理論很牽強很突兀經不住反覆推敲和檢驗,因此導致了一個病人的一次病情如果找十個正統中醫看的話,得到的處方可能至少是八九個的尷尬。

這樣看來,西醫攻擊得最厲害的數學反而不是正統中醫的最弱點了,反而正統中醫自以為傲的邏輯性和哲學性成了大問題。正統中醫易學難精的原因,也正是拜這兩個大問題所賜。當一些親朋好友一個感冒或咳嗽都折騰數月,中西醫都玩過,仍久治不愈,迫不得已來向我抱怨外面的醫生只知道掙錢時,我只能苦笑著說:「也怪不了他們,哪個當醫生的不想治好病啊?他們也是被學到的知識困住了。」話雖如此,但聽得越多,擔心越重,只怕長此以往,大眾對中醫的將信將疑終將變成徹底不信,政府呼聲再高,但群眾基礎日漸薄弱,中醫的復興之路將更加舉步維艱。

對造成這種邏輯性斷層的原因,當代經方大家劉邵武先生就已指明:「《黃帝內經》採用經絡學說指導針灸臨床實踐,《傷寒論》採用湯液經法來指導湯液(即中藥)的臨床實踐。」即使小學語文是數學老師教的,也能理解這句話清晰的說明了針灸和湯液的理論指導根本不同。而現代的正統中醫將《黃帝內經》的驢頭全盤對接到湯液(處方)的馬身上,企圖用《黃帝內經》一統外治法和內治法,其源流始於金元四大家,後世歷代醫家追崇,以至誤導至今。這種從內開始的錯亂,直接導致了今天中醫在西醫牙縫中混飯的無奈,簡直就是對《黃帝內經》裡面「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巨大挑釁與諷刺!

經驗中醫存在的問題介於西醫和正統中醫之間,此處不再詳述。

----------------------------------------------------------------------------------------------------------------------------------------------------------------

重要提醒:「是葯三分毒」「良藥苦口利於病」等幾乎已被大家當成共識,可這些話是真理嗎?

其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水喝多了也可致命;對證準確,硝黃亦可救人。《說文解字》:「毒:厚也。」「硝黃」是中藥中的利葯芒硝和大黃。水本是生命必須品,但喝過了量,也可理解為超過了身體的承受量,太厚重了,就成了毒;硝黃本是毒藥,但在人體特定的病理情況下,也能堪當救命重任,由毒轉益。所以,毒與不毒,不能用藥物、食物、還是葯食同源的標籤來區分,而應根據人當時的身體情況來判斷。

「良藥苦口利於病」安慰了很多怕喝中藥的人,但也有很多人喝了苦口良藥仍然病不利,反而喝了生薑甘草湯、桂枝湯等香甜的葯後病得解。既然葯是靠四氣五味(酸苦甘辛咸)來療病,為什麼會只推崇「苦口利於病」呢?難道這不是一種明顯的偏執和無知嗎?恰恰現在的正統中醫最喜處苦口良藥,害很多人喝過一次再不願嘗試第二次。而喝經方葯的人,包括小孩,大多都不會對湯藥的味道產生抵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琴耕素讀 的精彩文章:

靴子貓尋醫記:女性的噩夢
靴子貓尋醫記:闌尾真無用?

TAG:琴耕素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