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朝皇陵一座都沒被盜過,清朝的皇陵卻被大規模地盜竊?
明朝帝陵安好,清朝王陵遭劫,原因是:
一,中原腹地人們有"思舊"情節
滿族入主中原,並實施統治三百年。滿人馴服漢人的第一"殺威棒"便是"剃髮易服",屠殺漢人無計其數,甚至出現屠城現象。這無疑引起關內人的極大憤慨,深惡痛絕。人們留戀明朝,也懷念明朝,漸漸地民間形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正月里不剃頭,寓意"思舊",思念舊時的大明朝。這種現象在史上歷次朝代更替中都是沒有的,表明了在人們心目中滿清是令人厭惡的,大明才是真正的王道。這期間"反清復明"的民間組織幾乎沒有間斷過,顯然"反清復明"成了人們思想的共識,甚至是一些仁人志士終身奮鬥之目標。
在這種社會氛圍里,挖掘明朝帝陵很顯然是不得人心的。盜墓賊也是人,專業的盜墓者更是有其職業操守,懂得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輕易不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也就是說,在民間對明帝陵人們形成了有自覺保護的思想意識。
二,滿清政府的保護
在清廷骨子裡,入主中原總有一種「雀占鳩巢」的感覺,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都不佔上位。雖然在統治手段上採取「剃髮易服」等暴行,但在意識形態領域還是不得不順應中原主體文化,核心價值。滿人除了替發,衣著款式帶入中原,其它政治,經濟,文化理念幾乎完全接受了中原傳統,換一句話說就是滿人只是達到了權力與統治的目的,在意識形態政治文化領域,則臣服於大明,臣服於中原……。在這樣一個大前提下,必須對逝去的明朝先祖聲譽包括他們的陵寢實施保護,藉以達到收買人心,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之目的。比如,為崇禎加封謚號和廟號,對明皇陵給予修繕,並採取保護措施……
三,清朝帝陵的遭劫
清朝黃帝陵大致分為三處,具體分為四處。一是撫順新賓永陵(努爾哈赤祖先),二是瀋陽的昭陵,福陵(努爾哈赤,皇太極墓)三是河北境內的清東陵,四是河北境內的清西陵(順治以後的皇帝都葬於關內)。
關外三陵據說沒有被盜掘,原因是:清廷解體前後,東北基本在張作霖控制下,張作霖專程跑到天津朝拜溥儀,對他眼皮底下的清帝陵寢自然給予保護。九一八之後,東北被小日本侵佔,為了培植偽滿洲國,日本人自然也得保護關外三陵。日本投降後,進入解放戰爭,緊接著東北解放。關外三陵被保護了下來。
關內東西陵就沒那麼幸運了,據說只有順治陵沒有被盜掘。沒被盜掘的原因有二:一,順治出家了,墓裡面沒有骨骼,據說只有一把扇子,一雙鞋。二,順治帝的孝陵神功聖德碑的碑文其中有一句話:陵墓不做豪華裝飾,也不藏珍寶。
清帝陵大部分被盜掘大體原因有以下幾個因素:一是軍閥混戰,盜賊猖獗。一些臨時政府對明帝陵或許還有保護意識,但對清帝陵基本持視而不見的態度。二是一些雜牌(草頭王)軍閥無視政府,喪失文化保護意識,為了籌備軍餉,當了現代曹操。於是,孫殿芳就留下了東陵大盜的臭名,據說孫連仲也萌生了"考古"的年頭,不過是天公不作美,未能如願而已。三是清廷在人們心目中是外來異族,特別是清政府晚期喪權辱國,誤國誤民,民怨較大,民間幾乎沒有對清帝陵自覺保護的意識……
※有人說北宋是古代最發達的朝代,唐粉不服、漢粉瞪眼、明粉怒慫!
※我國最有血性的皇帝,面對它國侵犯,直接下令打到亡國為止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