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會看不過癮,美妝博主扒一扒美妝假貨那些事
不客氣地說,昨晚3.15晚會,隔靴撓癢,不痛不癢。
像我這樣每年都搬著小板凳等著看的忠實粉絲來說,看完後真想說一句:能退貨嗎?
從新聞的角度來看,其實很多社會熱點和大家關聯性強的內容是可以去挖掘的。
從我所在的領域來看,美妝就是重災區啊~~
為什麼就是看不見,看不見呢?
護膚品和彩妝品市場,大家也都看到了,無論是達人還是明星,都在往裡面跳。
林允、范冰冰、陳數等明星在小X書上貼地氣地推薦產品,直白到一眼見底,毫不掩飾。
這種方式讓多少廣告人、營銷人、公關人哭暈在廁所,幾十年來的理論升級變成了一張廢紙。
費盡心機腦力激蕩,想出來精神層面的層層疊加,構建人們美好想像空間的創意,都扛不住「賣貨」兩個字。
我想說的是,市場大,貨品就需要多,庫存不夠或是利益問題,就容易滋生造假。
下面我將會對美妝假貨、大牌打版、假洋品牌、自製護膚品以及如何避免買到假貨做一些分享。
一、關於美妝假貨。
先來看2017年那些令人髮指的美妝領域造假新聞:
1、2017年8月江蘇徐州地區破獲了一起特大跨境生產銷售假冒化妝品案,涉案價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涉案品牌多為熱門韓品,包括悅詩風吟、伊蒂之屋等。據悉,受害消費者甚至涉及大半個中國,共計23個省、市,初步統計有130萬左右的網購者買到了這些假貨。
2、2017年6月,浙江省破獲了一起特大跨境制售假冒化妝品案,案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被仿冒的品牌包括資生堂、歐萊雅、聯合利華、倩碧、NARS、伊蒂之屋等眾多國際知名品牌。這家制售假冒化妝品的「企業」成立於2015年,由一對夫婦經營,以生產口紅、粉底液等彩妝產品為主。
3、2017年2月,浙江台州市椒江區網上公安局發布新聞通報,椒江警方破獲一起跨黑龍江、河南、廣東三省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國際知名品牌化妝品的大案,摧毀生產窩點2個,存儲、銷售窩點5個。此次案件查獲假冒安利、蘭蔻、雅詩蘭黛、香奈兒、迪奧等五大知名品牌化妝品、日用品1200多箱,涉案貨物按正品估值案值8.27億元。
以上哪條新聞不比昨天的晚會勁爆呢?
這些只是被查到的,還有沒查到的,可想而知有多少美妝假貨在市場上流通著?
想到都感覺胸悶,肌無力。
任何一個平台都不說自己售假,都說是正品,遇到投訴,責任就推給「豬隊友」經銷商,並聲明和我平台無關。
2月7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了2017年「雙11」網購調查體驗情況通報會。其中,中消協點名稱,網易考拉海購、國美在線、京東、淘寶平台上的相關店鋪,均被發現涉嫌銷售假貨,部分售假還出自電商自營店鋪。隨後,網易考拉、聚美優品回應海內外版本不同,絕無售假。
我還是選擇信任協會。
還有在我購物經歷發現,很多假貨售賣渠道變得更加隱蔽,還有一些新平台是監管盲區。
我曾經在淘寶上關注的一家外貿店,就通過微信端鏈接「有贊店鋪」公開售假。
請問,雅詩蘭黛粉底液只要29元,SKⅡ面膜49元,阿瑪尼粉餅只要59元?
產品說明詳情頁里也是非常豐富,並且有官方圖外加各大美妝博主試用圖。
個人認為可能做得比官網詳情頁更加豐富。
另外還備註:溫馨提示,本店所售原單產品均剪標,介意者慎拍。
原單剪標?售價可能是人家的零頭都不到,有人買嗎?
有!從以往這家店鋪美妝品在「有贊」的銷售記錄來看,還是很不錯。
所以定期上新中也就多了美妝這一類假冒產品。
並且,知道淘寶抓得嚴,就轉移到微信端和有贊商城中了。
這種銷售方式,預測在2018年將會更加流行,銷售量將會更大。
二、大牌打版
前段時間,大網紅張大奕就在挑戰大家的道德水準,公開微博表明自己在抄襲大牌護膚品。
哎呦啊,小姑娘啊,真是無知到可笑、可氣、可憐。
我只能說是法盲,知識產權盲,品牌意識盲。
但是我也在想,也不要怪人家,也許人家就是從小接觸大牌打版長大的,習以為常。
之前大牌打版,假冒最多的是奢侈品的服裝及配飾上。
什麼1:1、A貨、B貨,小姑娘們也年輕不懂,正品買不起,多少會光顧一下。
買多了,估計就認為這個是市場正常行為。
看,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情。
其實不止張大奕,很多國內護膚品在外包裝上都在打版國外品牌。
不過最新更新的copy方式,還不是3.15裡面核桃露那個級別的。
那個只是包裝類似而已,棗莊應該出名啦,簡直是飲料制假產業區。
目前一些微商品牌或是山寨品牌,會說自己的配方及生產方是某某大牌同家。
比較知名的網x嚴選之類的,將這個賣點發揮到了極致,跟風者還有一大堆平台。
但是,目前也許是中國製造的一個陣痛時期。
確實在中國有很多工廠是做貼牌的,確實產品質量還是不錯的,確實是現在生意不好做,想賺錢。
但是這樣賺錢有點曲線救國的意思,營銷點可以滿足一時之利,卻終不是長久之計。
三、假洋品牌
為什麼中國人要去國外註冊一個品牌到中國來賣產品,或是給自己的品牌名稱取英文名,這個話題其實比較大。
因為是一種長期形成的價值觀和大眾意識造成的,但是這種意識又和很多錯終複雜的事物相關聯。
我不一定說得清楚,可能只能淺層聊聊。
還記得90年代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給自己取英文名?對,我的這個molly也是那個時候的印記,後來就成了我的網路筆名。
對內部的自我來說,那是我的一個雙重身份和性格的區別體現。
對外部來說,那可能是職場上對自我文化的不太自信的表現。
你看哈,人們所有所謂「剛需」的要求都是基本要求,比如吃喝拉撒睡。
精神層面的東西其實並沒有那麼「剛需」,但是它能量很大,能讓你有階層感,能讓你自我覺得與眾不同。
所以你會為這些超過基本需求的東西買單,因為你不僅僅是一個只需要解決溫飽問題的人。
品牌這樣的產品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而在中國消費觀念中,國外品牌的產品溢價是高於國內品牌產品溢價的。
還是那句話,利益驅動下,很多人是不願意去走最苦最慢的路。
但是,世界上往往沒有捷徑,最苦最慢的路也許就是捷徑。
四、自製護膚品
美妝市場上目前還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那就是很多「專家」「老師」通過社交媒體在銷售自己做的護膚品。
主要賣點是:1、自己是某個領域的專家;2、新鮮製作,純手工;3、按需調配,定製服務;4、親身測試,無副作用。
不知道大家買過嗎?
怎麼說呢?就拿我學習的英國芳療IFA來說吧,很多位同學就是畢業後,一旦考試通過拿證,然後就開始自製護膚品進行包裝銷售。
但是實際上,IFA的課程下來需要做很多的案例,考試要求一般是要做60個案例,但是這個數量其實遠遠無法支撐,讓一位剛拿到IFA資格證的學員進行化妝品調配並銷售。
自製護膚品,可能會比較新鮮,保質期一般也不長,但也可能無法達到一定的衛生標準。
如果是值得信賴的朋友,小範圍是可以去嘗試的,但是對於那些你並不熟悉的,號稱自己做的成分有多麼昂貴,效果有多麼好,還是謹慎些。
五、如何避免買到假貨
其實很多博主都會寫這個關於買買買的問題,然後再推薦去哪買買買。
我在這兒想說的是,一些新的動向分享給大家。
第一個就是「線上線下同價」,這個是網店和實體店鋪已經達成一致的方式了。
以往品牌官網出於各種原因,總要做促銷活動來衝量,然後把不管是自營的還是經銷商的實體店鋪衝擊的一塌糊塗。
經過一段時間的回收和重組,大部分品牌都已經實現線上線下同價了,也就是當你周末逛商場的時候,不用再害怕面對專櫃標價了,可以多問問促銷活動,甚至拿出官網活動來和BA較量,因為有時候BA確實私吞贈品,目前貌似品牌從監管制度上還沒有一個通用的避免措施。
第二個是直接在海外網站下單,支付方式和物流問題已經解決的很好了,例如支付寶及Paypal應該都可以覆蓋所有網站了,物流的話,各個網站都有自己的海外配送方式。
第三個就是,如果你熬得住,還是自己出國的時候列好清單,自己去機場及專賣店買了。找好朋友代購,說實話,人家好不容易出去玩,還得專門拿出時間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幫你找啊,買啊,真是一件透支友誼的事情。
貪婪,是人類的本性。
貪便宜,是人們購物行為中最基礎的衝動。
不為大牌低價而動心,不去非正規渠道購物,你就不容易買到假貨。
就這麼簡單,只要你戰勝自己的心魔。
※molly專欄-3.15晚會看不過癮,美妝博主扒一扒美妝假貨那些事
TAG:molly的美麗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