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嗎?

八大山人的真名是叫「朱耷」嗎?

一、八大不可能叫「朱耷」

八大山人的名字叫什麼?叫「朱耷」。這個記載最早見於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刊的《西江志》:「八大山人名耷。」另見康熙年間新建縣曹茂先著《繹堂雜識》:「耷為僧,名雪個」。後來,清人張庚《國朝畫征錄》載:「八大山人……姓朱氏名耷,字雪個。」

《雪個》。1666-1678.墨花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為什麼叫「朱耷」?「朱耷」是什麼意思?「耷」,上面一個「大」,下面一個「耳」,就是「大耳朵」之義,據說,八大生下來時雙耳較大,所以他父親就給他取了個名,叫「朱耷子」。

但是,「耷」這個名字,怎麼看,怎麼想,都不像皇親貴族家的孩子名,倒很像民間百姓的小孩取名。民間小孩往往以身體某部位的特徵取名,特別是取綽號,如「王大眼睛」、「李光頭」、「劉小腳」、「錢大疤子」等,「朱耷子」,就相當於叫「朱大耳朵」,況且,「耷」的耳朵不但大,還下垂,即「耷拉著的大耳朵」,這個「朱耷子」的小名,還真有點南昌氣息。南昌話里往往有「**子」的說法,比如「結巴之人」叫「結巴子」、「癤」叫「癤子」、「眼瞎之人」叫「瞎子」,「耳聾之人」叫「聾子」,這種叫法在南昌話里有幾個特點:一、一般是名詞,指稱人,所以用來作人名,二是多指不好的身體特徵,比如:「身材矮小之人」叫「矮子」,但身材高大為俊美之人,就沒有「高子」一說,同樣,眼神好、眼睛漂亮、耳朵好之類的人,都沒有相應的叫法。三、除了臨時把人叫成「瞎子」「拐子」是罵人、貶損人的話之外,用「**子」來作人名,則沒有多大的罵人法,反而有賤名好活的意願,就像「劣根」、「尿根」之類的名字。但不管管怎麼說,八大山人叫「朱耷子」,很有些南昌城裡的市井味道,王者皇族之氣則不見啦。

陳椿年先生寫過一篇文章《另眼再看八大山人》,從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貴族皇室的取名制度上,認定八大不可能叫「耷」。他認為朱耷和八大山人的「大明宗室」身份相矛盾。八大山人作為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的後裔,他的原名,也就是「譜名」,絕不可能是「耷」。

因為皇族有著嚴格的譜系序名制度,朱元璋的後裔,其名字由兩部分構成:一、按中國傳統,名字要有一個字輩。比如,朱元璋給燕王朱棣(即明成祖)這一支頒賜的譜系字輩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二、從朱元璋的兒子輩起,名字中除字輩外的那個字,必須依次選用「木、火、土、金、水」為偏旁的字,五行相生,周而復始地輪換使用。比如,崇禎皇帝作為朱棣的第九世孫,他的字輩是「由」,所以名字中必須有一個「由」字,而名字中的另一個字的偏旁則必須按照「木火水金土」的序列輪迴,輪著崇禎帝這一輩是「木」,所以他的名字叫「由檢」,而他的堂兄弘光皇帝則名叫「由崧」,他的另一個更加疏遠的堂弟永曆皇帝名叫「由榔」。總之,所有屬於他這一輩的兄弟、堂兄弟的名字都必須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輩分名「由」字,二是帶有「木」字旁的字。

各藩受封,也均由王子各擬世系二十個字以定行派。江西的朱權這一支的譜系字輩20個字為:「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八大山人是朱多炡的孫子,朱謀□(從土)的兒子,故以統字排行,也就是說,輪到八大山人這一輩,是「統」字輩,所以,他的名字中必有一個「統」。那名字中另一個字是什麼呢?按上述江西寧王宗室排行20個字首,每代排行第二字取五行偏旁造名。八大山人的祖父叫朱多炡,火字旁,八大的父親叫謀□,「土」字旁。按「木、火、土、金、水」五行相行這樣排下來,八大這個「統」字輩的名字中就必須是一個帶有「木」字旁的字。據《江西朱氏八支宗譜》記載八大的名字是:「統□(上「林」下「金」,音「勸」),號彭祖,又號八大山人,封輔國中尉,……」。因此,八大山人的正式名字絕不可能是單名「耷」字,他和他的父祖們誰都不可能違反太祖皇帝欽定的宗室命名制度。


在這幅《個山小像》上,有彭文亮的題跋:

個翁大師像贊:

瀑泉流遠故侯家,九葉風高耐歲華。

草聖詩禪隨散逸,何須戴笠老煙霞。

湖西彭文亮

「瀑泉」系指八大山人的祖父朱多炡(字貞吉,號瀑泉),「故侯」當為寧王朱權,「九葉」系指從朱權到八大繁衍至第九代。這就說明了八大山人是朱權的後代。

八大山人在《個山小像》上還特意蓋上一方「西江弋陽王孫」的朱印。

」西江弋陽王孫「。1677前後.個山小像.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藏。

「西江」即指江西,「弋陽」指寧王下的弋陽郡王這一支。

中國人是很重視印章的,不管是公章,還是私印,都是極其重要的信物。可以想像,八大山人隱名埋名,躲開人世,竄伏山林,潛藏佛門,人不人,僧不僧地這麼多年,現在,他終於亮出自己的身份、名號、家世,大專地向世人喊出「我是皇族王孫!」家族的榮耀、自己的尊嚴,身份顯貴,當然也有這些年的屈辱、苦難、壓抑、苦悶等等,全在這「西江弋陽王孫」幾個字、這一方印上啦!

那麼,八大山人作為「王孫」,他究竟是朱權之孫弋陽郡王的第幾世孫呢?

據《盱眙朱氏八支宗譜》記載,朱權在江西藩衍子孫,前屬八府,後成八支。八支為:臨川、宜春、瑞昌、樂安、石城、建安、鍾陵、弋陽,均封為王。八大山人屬弋陽王支。弋陽王府設在南昌。據汪世清、李旦、周士心和蔡星儀等先生等考證研究,八大屬統字輩,譜系如下:

朱權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封為寧王,謚「獻」,為第一世。

朱權的兒子磐烒追封為寧王,謚「惠」,為第二世。

磐烒的兒子奠檻封為弋陽王,謚「榮庄」,為第三世。

奠檻的兒子覲□(金+「噪」去掉「口」)襲封為弋陽王,謚「僖順」,為第四世。

覲□(金+「噪」去掉「口」)的兒子宸誠封為鎮國將軍,為第五世。

宸誠的兒子拱檜封為輔國將軍,為第六世。

拱檜的兒子多炡封為奉國將軍,為第七世。

多炡的兒子謀□封為鎮國中尉,為第八世。

謀□的兒子統□(上「林」下「金」,音「勸」,也就是八大山人)封為輔國中尉,為第九世。

從上述八大的世系譜名便可知曉,從朱權到八大山人為九世,朱權的孫子奠檻始封為弋陽王,八大山人就是奠檻的七世孫,朱權的九世孫。《個山小像》上彭文亮的題贊詩說「九葉風高耐歲華」,其「九葉」,就是從朱權開始算的,朱耷(八大山人)乃是朱權的第九世王孫。

弄清八大山人的譜系和輩分後,我們再通讀這首題贊詩,可以加深對八大的理解。「瀑泉流遠故侯家」,瀑泉先生(八大山人的祖父)這個老王侯之家源遠流長,「九葉風高耐歲華」,從朱權到朱耷,這一王族都是歷經歲月,尊貴高尚。「草聖詩禪隨散逸」,朱耷先生書法詩文禪學都達到相當的造詣,「何須戴笠老煙霞」,現在應該亮明王孫的身份,何必像這幅《個山小像》畫的那樣,還戴個頭笠,像一位老煙霞之翁呢?

為什麼朱耷(八大山人)被封為輔國中尉呢?按《續文獻通考》所載,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禮儀,(列爵)封王子十人為王,凡親王嫡長子為王,世子次長子及庶子年十歲封郡王,郡王子授鎮國將軍,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元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孫授奉國中尉。

朱耷(八大山人),也就是統□(上「林」下「金」,音「勸」)系覲□(金+「噪」去掉「口」)的五世孫,而覲□(金+「噪」去掉「口」)襲封了弋陽王,所以,按世襲爵位排列,八大山人封為輔國中尉。

八大生於宗室之家,家學淵源。八大的祖父為朱多炡,是一位詩人兼畫家,山水畫風宗米芾,頗有名氣。父親是朱謀「亦工書畫,名噪江右,然喑啞不能言」([清]陳鼎:《八大山人傳》)。叔父朱謀堙也是一位畫家。著有《畫史會要》。


那麼,「朱耷」這個名字從何而來呢?

葉青先生和蕭鴻鳴先生說:「朱耷」不過是八大山人應考秀才時,為了不讓考官們知道他的「天潢貴胄」身份,而按照當時的辦法,由學官即老師為他們更名,即「庠名」。

皇族子孫不得應試做官,這原是「家天下」觀念的極端延伸。天下都屬一人一家了,百官只不過是為皇家奔走服役的奴才,怎能讓龍子龍孫們混跡於奴才群中呢?而且,在實際政治的層面上,皇族子弟做了官也容易滋生政治野心和分裂勢力,不利於「萬世一系」的統治。所以明朝的《國典》曾明確規定:「公姓不得赴制藝」。

可是,皇室宗親本已接受分封,為什麼八大卻走上一條科舉考試的仕進之路呢?因為大明王朝歷經二百年,到了萬曆年間,全部宗室成員已繁衍達到十五萬七千人,其中襲爵奉國中尉以上的成員已近九千人,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寄生階層,鬧得許多省份的全部田賦收入都供應不上本地的爵爺們的俸祿,國庫便越來越窮,給爵爺們的俸祿只得再三再四地打折扣發放,陷入了朝廷和宗室雙方都不滿又都無法解脫的「公私兩困」的窘境。

於是,稍稍放寬政策,允許奉國中尉以下的宗室子弟參加考試,以求自立,但必須廢棄爵位,『四業奉尉以下,得辭爵制科(見魏廣國《藩獻記》序)以平民身份赴考』」,還只能「以賜名入試」,就是就參加考試時,不準使用原名即「譜名」。所以這「賜名」又稱「庠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臨時使用的名字。考試以後,不論是否考上,當事人都可以不再使用這個「庠名」。

可以想像,八大山人作為皇室王孫,要參加科考,按規定不能用「譜名」,那用什麼名呢?這時,他臨時用一下小時候父親叫他的小名「朱耷子」,是完全可能的。只不過「朱耷子」太不正式了,於是,去「子」,就叫成「朱耷」了。

(圖片取自網路)

八大約於公元1635年至1639年期間,襲封宗室「中尉」爵位。八大有「中尉」封爵的文獻記載見於《盱眙朱氏八支宗譜》:「八大山人,封輔國中尉。」八大於1642年棄爵,以民籍身份獲得科考資格,於1643年八大山人在18歲那年考上了秀才,獲「諸生」銜。按照明代科舉制度規定,在取得「諸生」(即秀才)銜之後,八大山人可以參加鄉試了,而他所歷明代科舉六次,即:1627(丁卯)、1630(庚午)、1633(癸酉)、1636(丙子)、1639(已卯)、1642(壬午),下一次大比之年,按規定當在1645年(乙酉),但是,1644年明朝滅亡了。八大山人還沒來得及參加平生面臨的第一次考試,他功名之路的夢想就連同大明江山一起碾碎在清兵的鐵蹄之下(參見蕭鴻鳴:《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

八大沒有參加那次不可能朝廷大比之考了,「朱耷」這個名字也的確是臨時一用,在八大的作品中似乎從來沒有看到「朱耷」的簽名。但儘管如此,他當年那個「庠名」依然登錄在冊,所以《江西通志》說他名叫「朱耷」,這樣,一個臨時使用過的名字——朱耷——就掩蓋了八大山人的原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心得 的精彩文章:

說說八大山人的幾位老祖宗

TAG:平常心得 |